-N齎篘l賨w峞g哊. p p t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设计思想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战初期、三大战役前和战略决战后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主要决定,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理解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历史掀开了新一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国共两党内战初期悬殊的军事实力对比及“出人意料”的结局,体会人民群众的作用,确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整个知识体系来看,理解两种命运的决战,最后是光明前途战胜了黑暗前途,中国人民成立了伟大的新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这个结局蕴涵的哲理是: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之路。
■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 蒋介石是什么时候发动全面内战的?
本课时的教学任务较重。本设问的意图是温故知新,直切本课主题。
[多媒体]播放全面内战爆发录象片段
[承转] 是的,是在1946年。蒋介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在这时候发动全面内战,定然
是自以为战争准备已经很充分了,可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了,胜券在握了。那么,事实是这
样吗?
(新课教学)
[研读1] 指导学生研读课本资料《内战爆发时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并提出如下讨论题引
导学生研读:
[讨论]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外国记者,你将如何预测中国内战的结果?为什么?
这一设计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确认蒋介石政府在发动内战之初在军事上所占的绝对优势和
一切善良的人们对中国前途的忧虑。教师无需作展开。
[叙述] 在这关系中华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科学分析了国内外
形势,向全国人民指出:中国人民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一定能够打败蒋介石。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多媒体显示)。毛泽东尖锐指出美帝国主义也是纸老虎,“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
[提问] 你们认为毛泽东的判断对不对?他是依据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的呢?
本设问供学生自由讨论与发言,不管他们是如何认识的,都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
作好铺垫。设置悬念:那么战争结果到底如何呢?且看战争进程。
[承转] 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
政治方针: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军事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多媒体] 展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flash,并提出如下讨论题,
[讨论] 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什么要撤离革命圣地延安?
[小结] 撤离延安正是中共坚决贯彻军事原则的表现: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撤离延安是为了保存实力,寻机歼敌。事实也证明,蒋介石只得到了一座空城,却在西北不断地损兵折将。所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一个英明决策。
[多媒体展示] 经过两年时间,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948年,人民解放军已增到280万人,实力有很大的提高;建立了相当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并掌握了攻坚技术;不仅能打运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解放区土改的基本完成,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后方更加巩固,参军支前更踊跃。各主要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可作战略上的直接支援。
而国民党军队能用于第一线的只有170万人,虽然在数量上、装备上还有一定的优势,但士气极为低落,战斗力已大为下降。与此同时,国统区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人民民主运动不断发展,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呈现摇摇欲坠之势。
[承转] 分析上述材料,如果你是中共的领导人,你会作出怎样的战略决策?学生讨论后小
结:以上种种情况表明,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了,这时,能否把握战
机,敢不敢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成了战略决策上的关键问题。中
共中央和毛泽东综观战争全局,果断作出了进行战略决战的英明决策。
[多媒体显示] 2、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
[多媒体]三大战役动画,并回答相关问题
[研读2] 指导学生研读图7—77《三大战役形势图》,读图时要根据图例填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活动] 方案
名称 时间 地点 歼敌和改编人数 主要战役地点 敌军起义地点
辽沈战役 48年9月—11月 东北地区 47万余人 沈阳、黑山、锦州 长春
平津战役 48年11月—49年1月 华北地区 52万余人 天津、新保安、张家口 北京
淮海战役 48年11月—49年1月 华东和中原地区 55万余人 碾庄、陈官庄、双堆集
[承转] 三大战役历时4个多月,共歼敌150多万人。至此,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当然,战争的胜利并不仅仅是因为有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方针和决策,还有其他种种因素的推动。
[研读3] 指导学生研读阅读卡《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并作如下设问,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 阅读卡《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依靠力量是谁?为什么这么说?
本设问的意图是要让学生明白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作用,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展示《三大战役中群众支援前线概况表》
人民支援前线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民工 160万人 150万人 180万人
担架 1.38万副 30.5万副 2万副
大车 6750辆 88万辆 40万辆
牲畜 80万头 6300万头 100万头
粮食 0.7亿斤 4.3亿斤 3亿斤
[小结] 毛泽东说过: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是人心的向背,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毛泽东当然是有感而发。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是历史的创造者。
[多媒体展示]毛泽东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从诗词中解读渡江战役的概况,并配备录像片段,让学生感受革命的浪潮高涨。
[研读4] 指导学生读图7—79“红旗插上‘总统府’”作为承转。
[叙述]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1949年4月)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蒋介石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和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力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国民党政府的军事、政治与经济陷于土崩瓦解。在此形势下,蒋介石不得不于1949年元旦发表“求和”声明。同月21日又被迫宣告“引退”,由李宗仁担任代理总统。3月,为争取尽快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中共中央作出同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决定。4月1日起,国共双方在北平举行谈判,最终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草案)》。但是南京政府秉承蒋介石的旨意,于4月20日宣布拒绝签字,谈判破裂。次日,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并于第二天(4月22日)就顺利解放南京。
[讨论] 大规模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在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实力迅速由弱变强,直至打败国民党,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4页的相关内容,并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最后作适当的讨论小结。
[小结] 中共迅速取胜的原因有很多,主观方面如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等;客观方面如蒋介石政府政治上孤立、失去民心,军事上军队士气不高,经济上横征暴敛、导致崩溃,还有统治的腐败等。
[多媒体显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与地点、主要决定等,并播放录像片段。
[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相关内容和阅读卡《国歌国旗国徽的产生》,并让学生完成课件里的flash国旗国徽,认识国旗国徽。
[承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胜利召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了充分的准备。
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活动](代课堂小结)
结合这个中国近代史,由学生总结中华人民共和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新中国的诞生,是百余年来人民革命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成果。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历史从此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共29张PPT)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毛泽东
如果你是1946年时的一名外国记者,你会怎么预测中国内战的结果?
怎样才能打败军事上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呢?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共领导人,你会采取何种战略?
共产党制定了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法,其中军事上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为了保存实力,寻机歼敌,不与优势敌人硬碰硬。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什么要撤离革命圣地延安?
毛 泽 东 转 战 陕 北
材料一: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作战,歼敌112万人,国民党总兵力由430万人减少到373万人。人民解放军由127万人发展到195万人。
材料二: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民党军队可用于第一线的兵力只剩下174万人,而且军心涣散,战斗力大大削弱。人民解放军的数量已上升到280万,而且士气高昂,军政素质和战术技术水平也大为提高。
分析上述材料,如果你是中共的领导人,你会作出怎样的战略决策?
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从图中找出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歼敌和改编人数、主要战役地点、敌军起义地区等内容。
名称 时间 地点 歼敌和改编人数 主要战役地点 敌军起义地点
辽沈 战役
平津 战役
淮海 战役
三 大 战 役
48年9月—11月
东北地区
47万余人
沈阳、黑山、锦州
48年11月—49年1月
华北 地区
52万余人
天津、新保安、张家口
北京
48年11月—49年1月
华东和中原地区
55万余人
碾庄、陈官庄、双堆集
长春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畜 76.7万人
船只 8500只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说说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保证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仓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一次战役?
“百万雄师”和“穷寇”分别指什么?
战役的结果和意义如何?
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
解放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人民的支持
正确的战略方针
…………(自由讨论)
内战爆发时,共产党在军事上处于劣势,可是在短短的三年内,就由弱变强,彻底打败了国民党。你认为共产党取得内战胜利的因素有哪些?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目的、时间、地点、参加者、主要内容
新中国的诞生,是百余年来人民革命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成果。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历史从此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 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 )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C.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D.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2.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一举攻占 ,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
A.北平 B.武汉 C.南京 D.上海
A
C
6.回首往事,令人难忘,55年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绘制了新中国的蓝图。下列属于这次会议成果的有( )
①确定新中国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选出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国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决定新中国定都于北平,改北平为北京,确定 了国旗、代国歌、国徽
④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⑤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D《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使用说明
课件名称: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 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类 别: 影音类辅助教学课件
学 科: 中学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适用对象: 中学八年级学生
作 者: 王超准 麻步镇第三中学
联系电话: 13858824575
课本内容: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节是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内容。本框首先介绍了内战初期、三大战役前和战略决战后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情况,通过材料和图片揭示了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即中国共产党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等。教材还介绍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权的建立。通过腐朽没落的旧政权的灭亡和欣欣向荣的新政权的建立对比,揭示了一个永恒的治国哲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国民党政权的灭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建立,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华民族的选择。
课件设计及使用:
本课件制作平台为powerpoint2003,共104 MB,可自动适应不同分辨率。课件在制作过程中,紧紧围绕新课程教学理念。
首先,让学生观看《全面内战的爆发》录象(点击黑色区域就可以播放),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接着分析内战爆发前夕国共双方的实力对比,中共采取了什么方针政策?以动画方式演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图(点击链接: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出现要求确认是否带开的对话框,点击确认即可。进入动画先点击演示分析(1分30秒),讲解结束后,再点击向右的箭头,由学生回答问题。要退出请点击两个箭头之间的方形符号)
经过几年的内战国共双方实力发生了变化,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点击链接:三大决战 出现要求确认是否带开的对话框,点击确认就可以了。进入动画先点击演示分析(2分30秒),讲解结束后,要退出请点击两个箭头之间的方形符号)
结合地图分析,由学生回答三大战役的概况然后逐个点击显示答案。
在讲解渡江战役时引用毛泽东的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然后根据诗词,回答问题:显示第一个问题答案后,点击链接:渡江战役 播放录像(1分36秒),感受中国革命浪潮的高涨。播放结束后请点击向左的箭头,接着回答另外两个问题。
三年内战共产党胜利的原因由学生充分讨论后,显示参考答案,并且要求学生深入讨论,互相交流看法。
对政治协商会议教学,不再展开,仅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对课件中的问题有所了解即可。然后结合录像(1分23秒),了解这次会议召开的目的。为提高学习兴趣,请学生上台来动动手,认识国旗和国徽(点击链接 一起动动手 用鼠标把下面符号往上面拖动就可以了,正确后介绍国旗知识,国徽类似。)
用录像(4分22秒)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知识点。最后在一首歌曲中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后面配有课堂练习,要求学生思考后回答。
注:影片格式主要有.avi和.mpg格式,推荐软件暴风影音:http://www.skycn.com/soft/98.html
不足之处请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