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开学检测卷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和班级。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基础(30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6分)
生活需要一种诗意,阅读文学作品,就是创造绮(▲)丽的诗意生活。那些厚重的、小巧的文学作品,静静地躺在你的手中,当你的指尖划过它时,它在你的耳畔(▲)沙沙低语,流淌进你的心田,驱除你的烦zào(▲),丰盈你的生命,震hàn(▲)你的灵魂。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一段长途bá(▲)涉的旅程,阅读的快乐,无关身份、地位、金钱,关乎灵魂。拿起文学作品,别让诗意的生活销声匿(▲)迹。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多经历一些事情,多思考一些问题,你的视野会更加广漠,知识也会更加丰富。
B.尽管许多流行读物企图装扮成经典,但他们最终会被时间的水流冲走,甚至不留下任何痕迹。
C.曾经一度携款外逃、杳无音讯的贪官,在公安部“猎虎行动”的打击下,现在惶惶不可终日。
D.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起,断章取义,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可以在短时间积累很多知识,值得推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D.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
4.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B.《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战国策》是一部纪传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C.《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D.《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说起中国古代神话,你能想到的是开天辟地的创业大神盘古?还是炼“五色彩石以补苍天”的大母神女娲?
B. 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有了压力,水滴之所以穿石,是因为有了目标,没有压力的目标生活,不可能精彩。
C. 近来,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引发观众热议,谈起原著,严歌苓称《芳华》是她“最诚实的一本书。”
D. 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追求,这“美”是什么?看到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最美!
6.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2分)
① ▲ , ▲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②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 ▲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辛弃疾)
③ ▲ ? ▲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满江红》秋瑾)?
④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 。(《浣溪沙》纳兰性德)
⑤ ▲ , ▲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南安军》文天祥)
⑥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 , ▲ ?《《别云间》夏完淳》
⑦夫战,勇气也。 ▲ , ▲ , ▲ 。(《曹刿论战》)
⑧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临江仙》陈与义)
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 ▲ 。
⑩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 ▲ , ▲ 。
?《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在艰难时期承当重任的句子是: ▲ , ▲ 。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中揭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的一句是 ▲ , ▲ , ▲ 。
二、阅读(30分)
(一)名著阅读《简·爱》(14分)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萼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7.“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两个人物?(4分)???????????????????????????????????????????????????? ??????????????????
8.你是怎样理解“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这句话的?请结合文本谈一谈。(4分)????????????????????????????????????????????????????????????????????? ????????????????????????????????????????????????????????????????????????
9.联系整部作品,写出“我”受到践踏,被弄得僵化,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切交往之外的两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并分别分析对“我”性格的影响。(6分)
文学类作品阅读(16分)?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②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 ? ? ? ? ? ? ? ? ? ? ? ?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7年第10期)
【注释】①[透水]指地下矿井或地下隧道等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有时还导致矿井、隧道等塌方而堵塞通道。②[入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睛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
10.【整体把握】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2分)
11.【层次梳理】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 → 悚然一惊 →(? ? ? ? ? ?? )→(?? ? ? ? ? ? ??)→ 百感交集
? 变化原因:????????????????????????????
12.【内容探究】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4分)? ? ? ? ? ? ? ? ? ? ? ? ? ? ? ? ? ? ?
13.【语言品析】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 ? ? ? ? ? ? ? ? ? ? ? ? ? ? ? ? ?
14.【情感体验】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三、古诗文(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15分)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引生相见 下车引之
B.即以母属两弟 神情与苏、黄不属
C.即具酒炙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生则毅然谢曰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16.给下列句子断句(断四处)(4分)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3分)
②于是日操瓢道乞。(2分)
18.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3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南浦 王安石
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注: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
19.“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明。(2分)
20.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的“撩”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3分)
21.作文(40分)
越长大,越________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九年级语文开学检测答案
一(30分)
1.略(6分)
2. C
3. B
4.B
5.D
6.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2分)
①⑧略
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简·爱? 罗切斯特特??????????????????????????????????????????? ??????????????????
表达了男女主人公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结合内容)?
9. (1)做家庭教师的青年时期以及与罗切斯特先生重逢,两人最终在一起的圆满时期。
(2)自尊,自爱,自重;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由和平等;富于激情,善于思考,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解析:此题考查对简·爱人生阶段的把握。她经历了四个阶段:(1)童年时期(寄人篱下和在寄宿学校学习);(2)青年时期(做家庭教师);(3)迷茫时期(得知罗切斯特先生有妻子,悲愤远离);(4)圆满时期(与罗切斯特先生重逢,两人最终在一起)。
10.两层含义,一是指蚊子发出的声音;二是指在死亡临近时,矿工从蚊子的声音里所感受到的生命的呼唤。
11.宁静极了(或:宁静) 充满希望(或:期待、希望、盼望)
原因:因听到了蚊子的声音(或:因蚊子的出现)???????????????????????
“相濡以沫”的意思: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或:指在患难中相互关心,相互支撑,相互扶持。) 具体表现:文中蚊子吸矿工血以活命(物质上的),矿工听着蚊子的声音重拾生命信念(精神上的),以此来相互救助。(4分。意思2分,具体表现2分。意对即可。) ? ? ? ? ? ? ? ? ? ? ? ? ? ? ? ? ? ?
①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在死寂环境中的细小声音对矿工心灵的震撼。②“惊天动地”一词写出了矿工在绝望中听到声音后“悚然一惊”的心理状态。③从对比的角度来看,“声音很小”与“如巨雷”看似矛盾,实则突出了这细小的声音对矿工的震撼力之大。
14.本文的人生态度:在困境中坚持信念,互相支撑,相互扶持等。(2分。意对即可。)学生的人生态度:可从“学会珍惜”、“居安思危”等方面来谈。(2分。谈一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15.A
16.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17.①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
②从此,(他和女子)每天拿着瓢沿路乞讨。
18.潘生是一个有担当、深明大义而又孝顺的人。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潘生在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穷困潦倒的潘生帮助女子与远在南方的家人团聚,又不图回报;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家女婿的机会,执意回家侍奉母亲,照顾弟弟
19.因风粼粼而起的是“鸭绿”色的“水光”;柔和的阳光映照下“袅袅”而垂的当是“鹅黄”色的新柳。“鸭绿”与“鹅黄”用的都是借代手法。
20.第二句中一个拟人化的“撩”字,极富情态,既从侧面烘托了南浦风光旖旎,又点明引发诗歌创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