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桐庐中学 张栋海 2007.82007.8Z D H12007.8Z D H12007.8Z D H1单元二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
------孔子2007.8Z D H1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孔子生平介绍2.追求礼乐的一生①立志学习礼乐(刻苦自学,成为…儒士?)
②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③从政失败(中都宰、司寇)
④周游列国(思考:教材P21资料回放?)
⑤整理典籍(“六经”)思考:孔子的政治主张为何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材2007.8Z D H1二、开创儒家思想1.产生背景①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
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经济、政治、思想)
② 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
受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
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3.核心内容:⑴“礼”的思想(礼、仁、中庸)材2007.8Z D H1⑵“仁”的思想①含义:
②地位:
③方法:
④评价:“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
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国立身的基础“克己复礼”(个人、社会)①含义:
②地位:
③方法: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忠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2007.8Z D H1④表现: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 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⑤意义(积极、消极)2007.8Z D H1⑶中庸之道 ①中庸的含义A.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B.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
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②中庸与仁礼的关系A.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B.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互为表里”材2007.8Z D H1三、古代大教育家1.孔子的教育成就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
教育的局面
②教育目标: 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
成“君子”
③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④教学内容: 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是我国
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
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
最基本的教材2.思考:教材P23"学思之窗"?2007.8Z D H1四、儒学对后世的影响1.对中国:①政治: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
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
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②教育: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
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
发展下来。图2007.8Z D H12.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
组成部分①对日本: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A.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
民主之路的桥梁
B.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的道德支柱
C.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
D.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
……2007.8Z D H1②对韩国: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A.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每年都举行
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
B.韩国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在20多所
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80%的人信奉儒
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
C.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
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2007.8Z D H1③对越南:儒学在秦汉时期即已传入越南越南儒、释、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色彩比中国
浓厚得多,越南人称之为“三教同源”④对欧洲: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论语》
被译成拉丁文、英文等,欧洲启蒙思想家
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2007.8Z D H1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这段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品质?2007.8Z D H1阅读下列材料: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
原因和目的2007.8Z D H1探究: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孔子的中庸思想?它是
不讲原则吗?是墙头草两边倒吗? “中庸” 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
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
至少我们可以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偏激教训中,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 2007.8Z D H1 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 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利益冲突中频繁动乱乃至消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2007.8Z D H1组图: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2007.8Z D H1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1日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2007.8Z D H1 《圣人孔子》轰动维也纳老外看戏学论语? 2007.8Z D H1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2007.8Z D H1 中国与瑞典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2007.8Z D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