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任务单
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繁华都市生活的表现、宋词、元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家、司马光及其著作的基本史实。
目标2:举例说出宋元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结合材料,分析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重点)
目标3:欣赏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代表作品,分析归纳宋词的特点、不同词人的词风、成因。(重点)
目标4: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宋词、元曲在宋元繁荣发展的原因。(重点)
目标5:对比《资治通鉴》与《史记》体例的不同,认识其历史地位。
二、自主学习
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繁华都市生活的表现、宋词、元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家、司马光及其著作的基本史实。
自学检测
1.繁华的都市生活
(1)大都市: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北宋时的_______、南宋时的_______、元朝的___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娱乐城所: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
(3)戏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杂剧形成于_______。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_______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_______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4)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_______节等,在_______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流传至今。
2.宋词
(1)词的出现与发展: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_______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_______。
(2)苏轼:北宋文学家⑦_______,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他的词豪迈而飘逸,把_______、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3)李清照:女词人_______的词风,_______、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_______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反映当时的战乱带来的灾难。
(4)辛弃疾:南宋的_______,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_______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元曲
(1)元曲:元曲包括_______、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_______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代表人物: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_______、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_______”。
4.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北宋著名_______、政治家。
(2)《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__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 300多万字,记述了以战国到_______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司马光的_______与司马迁的__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三、合作探究
任务二:【合作探究】
1.说出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有哪些?
2.如果你是宋人,要去开封游玩,你会去哪?你能玩到哪些项目呢?能看到什么呢?
3.宋朝都有哪些节日,人们是怎样度过这些节日的,对今天有什么影响?
4.结合材料,分析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
材料一:“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了和平局面。
材料二: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北宋都城开封城内坊区街道开满店铺,甚至在宫城和寺庙附近,也是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夜市尤其著名。
材料三:宋朝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万户以上的城市有50个,其中临安人口过120万,开封人口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城市。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任务三:【合作探究】
1.对比唐诗《百花行》与宋词《望海潮》,说出宋词的特点。
唐·刘禹锡
《百花行》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北宋·柳永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无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搜集资料,并说出自己熟悉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作品,分析归纳不同词人的词风、代表作及成因。
词人
生活时期
词风
代表作
成因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任务四:【合作探究】
1.说出元曲的组成部分及最优秀剧作家。
2.搜集资料,讲述《窦娥冤》的故事。
3.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宋词、元曲在宋元繁荣发展的原因。
任务五:【合作探究】
对比《资治通鉴》与《史记》体例的不同,认识其历史地位。
四、知识结构
任务六:【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五、互动训练
A卷
单项选择题
1.北宋时开封有4个相国寺,每逢庙会,热闹非凡。假如你有可能逛一逛的话,你会看到哪些景象( )
①皇家乐队演奏乐曲
②相国寺附近有卖飞禽走兽的
③集市上有傀儡戏、舞剑、杂耍等各类表演
④有许多卖丝织品、珠宝以及古玩、字画和书籍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宋代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热闹非凡,有卖古玩字画的,有卖药材的,有说书的,有唱曲的,有相面算卦、耍杂技的……他们这是来到了当时的( )
A.瓦子
B.勾栏
C.酒店
D.茶馆
3.宋代民间的传统节日有( )
①元旦 ②元宵节 ③中秋节 ④端午节 ⑤劳动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新余月考)小林看到一位人物的传记中写道:“他是北宋杰出的词人,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很大,同时他还是著名的散文家及书法家。”文中的“他”是( )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痩”,体现出词人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清新自然的词风。这位词人是宋代的( )
A.白居易
B.苏試
C.李清照
D.辛弃疾
6.罗宗信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成书于1324年)所作序文中说:“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这里所说的“大元乐府”指的是( )
A.楚辞
B.散文
C.元曲
D.小说
7.(张掖期中)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他的代表作是( )
A.《窦娥冤》
B.《蝶恋花》
C.《满江红》
D.《念奴娇?赤壁怀古》
8.元曲四大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下列哪些人物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
①马致远 ②王实甫 ③关汉卿 ④白朴 ⑤郑光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B卷
单项选择题
1.(广东三模)宋代有的画家好画“尘世人物”,描绘“民间货物经商”,反映了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题材画占主导
B.市民文化逐渐兴起
C.画家多出自经商家庭
D.宋代专制主义加强,画家只能专画“尘世人物”
2.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瓦子。瓦子出现的原因是( )
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
②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③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④经济重心南移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下图是王弘力所作《古代风俗百图》之《瓦子内说书图》,图的右边配诗中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下列关于“瓦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现在宋代繁华都城
B.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
C.是供人们娱乐的场所
D.是市民买卖交易的店铺
4.“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句民谣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传统节日(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春节
5.清明节、端午节等都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如果要论证这一点,下列最具说服力的是( )
A.神话传说
B.历史书籍
C.政府声明
D.专家学者解释
6.“正月十五日元宵……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切切,乐声嘈杂十余里。”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A.宋代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
B.商人的地位提高了
C.城市商业活动活跃
D.宋代的节日热闹非凡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一首千古流传的豪放绝唱。我国历史上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人物除苏轼外,还有一位是(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杜甫
D.白居易
8.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9.(盐城三模)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的热潮,传统文化成为流行。如图文字的文学体裁是(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六、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
我学到的方法
我还要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