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杜鲁门主义
1947马歇尔计划
1948 北约集团
1949全球扩张全面冷战宣言书$稳定欧洲
资本主义控制欧洲与“华约”对峙造成世界不安宁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政治经济 军事《北大西洋公约》,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美国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军事上经济上建立北约1949马歇尔计划1948美国冷战措施影响:复兴西欧经济,美国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苏联的应战
经济上军事上影响:反击美国冷战政策,加强对东欧的控制《华沙条约》,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标志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经互会”
1949建立华约1955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心中和平世界才会真和平
愿人类的天空永远是湛蓝的
永远没有一丝阴霾
让和平的白鸽永远翱翔束结战二50年代后期对 峙苏联美国剑拔弩张的美苏争霸1,美苏关系出现的缓和迹象材料一: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声称:“美国今天是一个
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
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担任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材料二;赫鲁晓夫答美国记者话: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 不会有战 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1,以上两则材料表明美国与苏联将实行什么样的政策?霸权主义政策2,与斯大林时期相比,苏联对外战略有何不同?斯大林时期面对美国的霸权政策采取对抗形式,而赫鲁晓夫想通过合作的形式实现与美国争霸 3、这一阶段赫鲁晓夫提出的新战略,为何主动与西方合作来实现争霸的目的,而不采取其它诸如武力方法?其实质是什么?美苏实力差距尽管缩小,但优势还在美国方面。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20世纪50、60年代有关苏联国力的部分数据
(1)经济方面: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占美国的31%,到1960年上升到58%,10年内缩小了27个百分点。
(2)军事方面:50年代初期苏联的总兵力达到550万人以上,而美国在1952年只有363万
(3)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从而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通过观看上述三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苏联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苏联的对外政策开始出现调整——即要争夺世界霸权,导致了30多年的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美苏争霸的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美国继续推行战后的霸权政策赫鲁晓夫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战略重要原因:苏联实力的增强历史原因:沙皇俄国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戴维营会谈” 1959年9月,赫鲁晓夫应邀访美。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了戴维营会谈,会谈虽未取得实质性成果,但两国最高领导人战后的首次会晤产生了“戴维营精神”式的美苏缓和。
美国实际上承认了美苏同为超级大国的事实。 苏联战略:与美平起平坐,争霸世界美国战略:两手政策,“和解”与对抗。
1,美苏关系出现的缓和迹象直接原因:第二次柏林危机苏联要求限期缔结对德和约,结束西方国家对西柏林的占领美英法拒绝苏联要求,不惜使用武力2,美苏关系出现的紧张迹象苏联要求限期缔结对德和约,结束西方国家对西柏林的占领苏联要求限期缔结对德和约,结束西方国家对西柏林的占领拒绝苏联要求,不惜使用武力苏联要求限期缔结对德和约,结束西方国家对西柏林的占领苏联要求限期缔结对德和约,结束西方国家对西柏林的占领苏联要求限期缔结对德和约,结束西方国家对西柏林的占领拒绝苏联要求,不惜使用武力拒绝苏联要求,不惜使用武力拒绝苏联要求,不惜使用武力拒绝苏联要求,不惜使用武力柏林墙 柏林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
物。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分裂为联邦德国
和民主德国,柏林也分别被美、英、法、苏划分为
四块占领区。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
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并开始在
分界线上修建水泥板墙、水泥墙、铁丝网、碉堡、
壕沟、铁栅栏等隔离措施,总长达169.5千米,
通称“柏林墙”。1964年,柏林墙建成,柏林被一分
为二。一堵墙硬是把一个民族分成了两半!勃兰登堡门是最著名的、经常被旅游者参观的地方,因为它是德国分裂和统一的标志。这是从西边看东柏林。(1968) 一九六一年修筑的柏林墙2,美苏关系出现的紧张迹象----20世纪50-60年代较量的焦点在柏林争夺重点在欧洲眺望柏林墙外的亲人争霸的优势在美国激烈的核军备竞赛军事实力是美苏争霸的砝码核武器具有巨大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1,二战后至50年代美苏核军备竞赛(1) 1945年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核国家(2) 1949年苏联核试验成功,打破美国核垄断
(3) 1952年和1953年美苏相继研制成功氢弹
(4)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枚洲际导弹,美国本土处于射程范围之内核武器数量上,美国遥遥领先。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核军备竞赛1,根据上表分析,60年代开始,苏联在核军备竞赛上有何变化?2,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的对比如何?60年代开始,苏联大规模生产核武器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确保相互摧毁核战争的危害
首先,核武器直接攻击的地区,方圆几公里内的人员死亡 其次,造成长时间大范围核污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规模核战争会致使地面上的大量尘埃上升到大气层中,遮蔽阳光,引起“核冬天”,时间可能长达几个月到几年,地球上95%的植物因缺乏阳光而死亡,生物链中断,人类也大量死亡,幸运的话,还会有少数人存活下来,在一片废墟中重建文明,如果情况严重,人类会就此灭亡。赫鲁晓夫肯尼迪
(1960-1963在位)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这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
u-2高空侦察机拍摄出的古巴一个装备就绪的导弹基地1962年“古巴导弹事件”中,
推行强硬政策
使赫鲁晓夫撤走导弹基地美国总统
(1961-1963)肯尼迪 扳手腕反映美苏什么态势?优势在哪一方? 反映美苏争霸的态势,优势在美方3,核均势下的战争威胁(2)1961年,古巴导弹危机---死神与人类擦肩而过!
(1)美苏核军备竞赛把人类推向了核战争的边缘(4)古巴导弹危机反映出苏联在全球与美争霸,优势在
美方。
(3)结果:苏联撤除导弹,美国承诺不侵略古巴
小结:20世纪50—60年代美苏争霸的特点20世纪50—60年代美苏争霸特点:1.缓和与紧张并存2.美国处于优势
①美国进攻,苏联防守
②美国两手政策,苏联主动要求平起平坐3.核军备竞赛为重中之重,形成“恐怖和平” 4,核均势使世界保持相对和平 有人认为美苏核军备竞赛,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从而进入“恐怖和平”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恐怖和平”甚至更稳固,事实证明并未发生核战争,所以说它对于世界和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持积极评价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美苏争霸是世界动乱的根源,造成了核战争危机笼罩世界,人类文明随时都有可能毁于一旦,而这种基于恐怖的和平是不稳固的是极具危险性的。因而对“恐怖和平”应持否定态度!你认为呢?小结:苏联调整对外政策美苏争霸欧洲戴维营会谈核军备竞赛古巴导弹危机第二次柏林危机世界动荡不安重点紧张缓和紧张缓和紧张紧张20世纪50—60年代的美苏争霸练一练: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
B 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下美苏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C 德意志的民族分裂
D 东西德国的正式分离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出现某种缓和,主要原因是( )
A 苏联需要美国技术 B 美国需要苏联市场
C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D 苏联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