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生活哲理
17 紫藤萝瀑布
上课素材
背景链接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上课笔记
INCLUDEPICTURE"三维目标.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三维目标.TIF" \* MERGEFORMATINET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正确对待生活的坎坷,把握美好生活。
INCLUDEPICTURE"教学重难点.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教学重难点.TIF" \* MERGEFORMATINET
学习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INCLUDEPICTURE"教法学法.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教法学法.TIF" \* MERGEFORMATINET
自主学习法、朗读法。
INCLUDEPICTURE"课前准备.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课前准备.TIF" \* MERGEFORMATINET
朗读音频、课件。
INCLUDEPICTURE"精彩课堂.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精彩课堂.TIF" \* MERGEFORMATINET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大千世界,万紫千红,各种美丽的花卉,让人赏心悦目,也曾引起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思。同学们还记得小学时曾读过哪些写花的诗或文章吗?(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花的文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去观赏作者笔下的紫藤萝花。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1928年出生,北京人。当代女作家。代表作有《弦上的梦》《三生石》《西湖漫笔》《红豆》《铁箫人语》等。
2.生难字词
(1)字音
迸溅(bèng) 忍俊不禁(jīn) 仙露琼浆(qióng) 盘虬卧龙(qiú)
(2)词义
【迸溅】向四处溅。
【繁密】多而密。
【稀落】稀稀疏疏,出现的少。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挑逗】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文中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课文,然后给课文划分层次。
【交流点拨】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9)、悟花(10~11)三部分组成。
2.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交流点拨】由悲痛到释然、宁静;因为家庭遭受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3.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交流点拨】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理解
1.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如此浓厚的感情?
【交流点拨】十多年前家门外有一大株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改种了果树。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况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也随之起伏波动。
2.联系历史背景,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交流点拨】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枯萎,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3.怎样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
【交流点拨】遭遇不幸时,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4.“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交流点拨】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份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灿烂辉煌。
5.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气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6.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交流点拨】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了一下,没有声色俱厉地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带过而已……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步骤四 细读课文 探究写法
1.读第1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推测一下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散步的,你的理由是什么?
【交流点拨】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得”在这里点出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映,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文末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与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了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她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用一个字(词)概括其特点,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交流点拨】从三个方面写的。
(1)色: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2)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3)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紫藤萝的?
【交流点拨】从整体到局部:先写花瀑——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再写花穗: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最后写花朵: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4.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的?
【交流点拨】先写每一穗花,再写每一朵花。先写花穗的色彩,“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然后写花的形状,“像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最后写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通感)
5.在语言上,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交流点拨】比喻:“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形象、生动地写出藤萝花色彩上的特点。“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拟人:“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神态。“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行为,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和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以静态写花的动态,生动地写出了花开的繁盛。“‘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了花的勃勃生机。
6.课文对我们写作有哪些启示?
【交流点拨】这篇文章通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来叙述的,要写这一类文章,可以从课文中得到不少启示: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情与理,如果有两三层更好。这篇散文,说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之后,又有一层新意,就显得丰富。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都要细细观察。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到她既纵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并非在写作文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这个感觉。一树紫藤萝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可爱美好。但凡写作,总得有想象和联想,才能妙笔生花。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作者由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2.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3.布置作业
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INCLUDEPICTURE"板书设计.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板书设计.TIF" \* MERGEFORMATINET
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 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 忆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INCLUDEPICTURE"教学反思.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教学反思.TIF" \* MERGEFORMATINET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因此我较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讨论很投入,有时没有听其他同学对文章句子分析的发言,只顾自己发表意见和看法,导致课堂有些混乱。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漫长,对于如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兼顾课堂纪律,我将会去摸索,去总结。
18* 一棵小桃树
上课素材
资料链接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全国人大代表。
上课笔记
INCLUDEPICTURE"三维目标.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三维目标.TIF" \* MERGEFORMATINET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一棵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以及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
INCLUDEPICTURE"教学重难点.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教学重难点.TIF" \* MERGEFORMATINET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培养学生坚强不屈、不怕困难的品质。
INCLUDEPICTURE"教法学法.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教法学法.TIF" \* MERGEFORMATINET
自主学习法、朗读法。
INCLUDEPICTURE"课前准备.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课前准备.TIF" \* MERGEFORMATINET
朗读音频、课件。
INCLUDEPICTURE"精彩课堂.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精彩课堂.TIF" \* MERGEFORMATINET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历代诗词中,歌咏桃花的传世佳句多不胜数,有哪位同学能说出一两句来?(学生畅所欲言)是的,古代诗人看到美丽的桃花引发了许多关于人生的思考,那么贾平凹看到桃树又会引发哪些思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平凹的课文《一棵小桃树》,去看看作者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出生,陕西人。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满月儿》《秦腔》等。他曾三次荣获全国文学奖。
2.生难字词
(1)字音
伫立(zhù) 嵬(wéi) 褪(tuì) 撂(liào)
忏悔(chàn huǐ) 矜持(jīn chí) 懊丧(ào sànɡ)
(2)词义
【伫立】长久地站立。
【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矜持】拘谨,拘束。
【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散步。
【楚楚】软弱柔美。
【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本,思考小桃树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生命历程。
【交流点拨】这一环节主要以诵读赏析为主。扣住“可怜”这个词,从小桃树的生长环境、外形、遭遇三方面来作答。
2.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描写形态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态的:“哆嗦”“弯了头,紧抱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的精神。
3.第10段中说“可怜的小桃树”,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交流点拨】①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②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③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理解
1.第14段中说“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作者产生安慰之情、感激之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作者步入社会后不太顺利,内心抑郁,如“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但在文章结尾却写道“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由此可见,是在风雨摧残中还依然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的小桃树让作者看到了希望和光明,给了他创造美好的未来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根本原因是来自小桃树的顽强。
2.“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小桃树?
【交流点拨】小桃树象征着“我”的幸福和希望,小桃树的坎坷经历又和“我”的经历相似,所以“我”关心、爱护小桃树。
步骤四 把握主旨 探究用意
1.作者写“奶奶让我们含桃核”以及“奶奶护着桃树”是为了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根据“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可知这是奶奶对我们的祝愿,也催发了“我”对人生幸福、理想的追求,“奶奶护着小桃树”实则是对“我”梦想的呵护。文中写“奶奶让我们含桃核”以及“奶奶护着桃树”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自由发言)
【交流点拨】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等等。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1)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活着。赞颂了小桃树同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的生存环境,暗写的是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疯狂虐杀一切的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小桃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成长经历的相似之处。同时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从一棵树到一个人到整个人生,由浅入深。层次清晰,环环相扣。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挚、有力。
2.拓展延伸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之书,它给予我们很多深刻的启迪。当你遭遇挫折而迷惘时,有没有一种植物在你心中停留?请完成一篇随笔。(300字左右)
【交流点拨】示例:看着书上那页插图,我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
那是一棵挺拔的青松,它历经风雨,生机勃勃。它生长于石缝中,灰色的岩石是它的家。我不知道,上天赋予了它什么力量,让它能顶破岩石从而获得生命。
看着它,我仿佛体会到了它的艰辛。每天,它努力地将头往外伸,寻找希望的阳光。有时,甚至喝不到一滴甘露,多少年如一日,它都挺了过来,这几乎令人不敢相信,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但它做到了,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它成为了一棵真正的青松。
我终于知道,那力量是什么?噢!是对光明的向往;噢!是对求生的本能。成功,永远属于拼搏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去拼搏!
3.布置作业
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INCLUDEPICTURE"板书设计.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板书设计.TIF" \* MERGEFORMATINET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INCLUDEPICTURE"教学反思.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教学反思.TIF" \* MERGEFORMATINET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扣住“可怜”这个词来思考小桃树的经历,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这一处做得较好,但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由物及人”的环节中,由于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地评价,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19* 外国诗二首
上课素材
背景链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未选择的路》是诗人在经过多年的准备和酝酿,已经做出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创作当中。这首诗是诗人回忆自己选择人生道路时的感受。
上课笔记
INCLUDEPICTURE"三维目标.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三维目标.TIF" \* MERGEFORMATINET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慎重地做出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INCLUDEPICTURE"教学重难点.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教学重难点.TIF" \* MERGEFORMATINET
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会慎重地做出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INCLUDEPICTURE"教法学法.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教法学法.TIF" \* MERGEFORMATINET
自主学习法、朗读法、比较法。
INCLUDEPICTURE"课前准备.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课前准备.TIF" \* MERGEFORMATINET
朗读音频、课件。
INCLUDEPICTURE"精彩课堂.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精彩课堂.TIF" \* MERGEFORMATINET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但是生活中总是不免会经历风雨,会遭受挫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那么你将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做出选择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外国诗二首》,或许对你能有所启发。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他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的诗富有象征和哲理,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一生中写出了10多部诗集,其中代表作有《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慈悲的假面具》等。
2.生难字词
(1)字音
忧郁(yōu yù) 诱人(yòu) 瞬息(shùn) 涉足(shè)
幽寂(jì) 延绵(mián) 荒草萋萋(qī) 伫立(zhù)
(2)词义
【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形容一眨眼一呼吸的时间。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延绵】延续不断。
【幽寂】幽静,寂寞。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的状态。因为诗人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首诗是诗人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但只是暂时的,当事过境迁,往事将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3.诗人用“欺骗”这个词是否恰当?为什么不用“伤害”或其他的词?
【交流点拨】恰当。“欺骗”一词原义是指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此处作者用了“欺骗”一词其实是一种拟人的写法,把生活中碰到的悲伤与痛苦说成是生活“欺骗”了你,这样写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更贴切,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没有把痛苦等说成是“伤害”其实是一种乐观思想的表现。“伤害”是指在人的心里有了伤痕,难以愈合。作者此处只是把生活中的不如意,轻描淡写成一种“欺骗”,发现了这种欺骗时要勇敢面对,重新振作即可,不要总在伤心的往事中徘徊,而忽略了眼前和未来的美好。
《未选择的路》
1.诗的四节各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感到孤独无助,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从不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性的道路。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却留恋那条未被选择的路。
第四节,写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引发对人生的思索和叹息。
2.诗人为什么把诗题定为《未选择的路》?
【交流点拨】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与不可逆转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把握主旨
1.细读课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1)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交流点拨】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样做,而不能气馁。
(2)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交流点拨】心里总要存在着美好的念想、美好的期待,表现了诗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交流点拨】可以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它暗示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每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人生(即使是痛苦的体验)。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交流点拨】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崇高境界。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3.朗读《未选择的路》,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
【交流点拨】含义: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是人生之路。
哲理: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一个人的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要慎重;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勇往直前地走下去,直到走向成功的彼岸。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比较异同
1.两首诗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比较乐观积极,《未选择的路》则有些忧郁惆怅。
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交流点拨】两首诗都饱含哲理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让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则以深沉地感叹,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让人们对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的思索。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语言精练,意蕴丰富。
这首诗没有具体鲜明的形象,但诗歌语言精练,短短几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行文以劝告的口吻,以说理的形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语气娓娓道来,语气亲切委婉,热诚坦率,似乎是诗人在和你交谈,如“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着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未选择的路》运用象征,含蓄清新。
诗人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然之路比喻人生之
路,表现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象征性和哲理性。
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优美的自然风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深化了这首诗的含义,给人以丰富的启迪。诗人将哲理隐含在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抒情中,并传递给读者,使读者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更深地思考和抉择。
2.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有关人生的诗文以及普希金、弗罗斯特的诗歌来阅读。
3.布置作业
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INCLUDEPICTURE"板书设计.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板书设计.TIF" \* MERGEFORMATINET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INCLUDEPICTURE"教学反思.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教学反思.TIF" \* MERGEFORMATINET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结合诗歌背景和反复朗读来理解诗歌内容,因此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还是较好的,但是,由于把两首诗歌用1个课时来完成,时间较紧,学生展示发言环节的时间较少,导致学生没有充分展示,在结束课堂时显得有些意犹未尽。
20 古代诗歌五首
上课素材
主题解说
《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不重用贤才的不满以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登飞来峰》表达了诗人登上最高层的壮志和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高瞻远瞩、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游山西村》一诗中,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己亥杂诗(其五)》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上课笔记
INCLUDEPICTURE"三维目标.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三维目标.TIF" \* MERGEFORMATINET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赏析名句,积累名句,默写诗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会诗词的意境美,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INCLUDEPICTURE"教学重难点.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教学重难点.TIF" \* MERGEFORMATINET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词的意境美。
INCLUDEPICTURE"教法学法.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教法学法.TIF" \* MERGEFORMATINET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INCLUDEPICTURE"课前准备.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课前准备.TIF" \* MERGEFORMATINET
朗读音频、课件。
INCLUDEPICTURE"精彩课堂.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精彩课堂.TIF" \* MERGEFORMATINET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心灵吧!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人称“诗骨”。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生难字词
(1)字音
怆然(chuànɡ) 决眦(zì) 足鸡豚(tún)
岱宗(dài zōnɡ) 不畏(wèi) 叩门(kòu)
(2)词义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未了】不尽。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神奇和秀丽。
【曾】同“层”。
【眦】眼眶。
【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上。
【闻说】听说。
【望眼】视线。
【缘】因为。
【豚】小猪,诗中指猪肉。
【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东指】东方故里。
【即】到。
【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
【落红】落花。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同学之间相互朗读,互相评价。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读背古诗 深层理解
(一)学习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译文】向前看不见古代贤君,向后望不见后世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而独自落泪。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慨,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
2.“古人”“来者”指的是什么?“独”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指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的圣君;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交流点拨】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诗人心情非常苦闷。诗人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二)学习杜甫的《望岳》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从齐到鲁,依然可见那泰山苍翠的峰峦连绵不断。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尽收眼底。我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
1.“齐鲁青未了”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以距离之远衬托泰山之高峻、连绵。
2.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交流点拨】“钟”在这里是“聚集”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景色。用一“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写出了远望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
3.有人评价此诗“割”字用得奇,品析“割”字,指出奇在何处。
【交流点拨】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阳光切断了一样,使泰山南北一明一暗,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三)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我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1.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什么?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什么?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什么?实则指什么?
【交流点拨】又比喻奸佞的小人,当时的保守势力;现在用来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2.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哪一句?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哪一句?(用原文回答)
【交流点拨】正面:飞来山上千寻塔;侧面:闻说鸡鸣见日升。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揭示了什么人生哲理?
【交流点拨】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四)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我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柳绿花艳的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了,村民们布衣素冠,简朴的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外出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农家朋友的家门。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好在哪里?
【交流点拨】“足”字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交流点拨】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五)学习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译文】满怀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地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百花成长。
1.“落红不是无情物”中,诗人以落红暗喻什么?“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诗人以落红暗喻自己;表明自己虽已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这首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什么?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什么志愿(或志向)?
【交流点拨】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
步骤四 品味语言 探究写法
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交流点拨】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和诗人的远大抱负,同时也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1)《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不重用贤才的不满以及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2)《望岳》抒发了诗人登上绝顶的壮志,表明了诗人的远大抱负。
(3)《登飞来峰》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和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4)《游山西村》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5)《己亥杂诗(其五)》表明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五位诗人的其他作品,丰富积累。
3.布置作业
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INCLUDEPICTURE"板书设计.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板书设计.TIF" \* MERGEFORMATINET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INCLUDEPICTURE"教学反思.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教学反思.TIF" \* MERGEFORMATINET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为了能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我特地准备了朗诵视频,感觉学生听完稍有体会;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我播放了本诗作者写诗前的坎坷经历的动画视频,感觉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但还是觉得遗憾诸多:本节课我没有让学生提前预习,是我最大的失误。本以为课上看书就能了解的,结果发现学生还是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课上有些迷茫;学生历史知识的缺乏是学生理解本诗的一道坎,而我在介绍相关资料时,有点仓促,使得学生在听讲时感觉茫然,思考问题不够积极。
写作 文从字顺
INCLUDEPICTURE"三维目标.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三维目标.TIF" \* MERGEFORMATINET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准确用词、造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INCLUDEPICTURE"教学重难点.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教学重难点.TIF" \* MERGEFORMATINET
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力求语言优美。
INCLUDEPICTURE"精彩课堂.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精彩课堂.TIF" \* MERGEFORMATINET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们在读不少同学的作文时,常常有种如坠雾里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有的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存在语句不通、语序不当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表达。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做到文从字顺。
二、整体解说 领会方法
一、“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要做到用语准确,应注意的是:
(1)在关键的地方尽量不用“歧义”语。
在表达中,凡属关键的地方,为避免误解,尽量不要使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言辞。比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用法,一为“看不起别人”,二为“自豪”,前者含有贬义,后者褒义。这样的词语如果直接运用说:“他因此很骄傲。”这就不知道是在“褒”他还是“贬”他。
(2)运用多义词时,一定要加上限制性词语,以消“歧义”。
2.连贯,指句与句之间要连接得上。文章要连贯,应做到:
(1)人称清楚。一般来讲,一篇文章所使用的人称是固定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因为第一、第二人称的所指只有一个人,比较清楚,第三人称的“他”可指的人就多了,所以行文中一定要弄清“他”是谁。“他”的所指不清,就会影响上下文的连贯。
(2)立足点清楚。立足点就是说话、写文章的人所占的位置。这包括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内容。这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没有表达清楚,也会影响文章的连贯。
3.分寸,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分寸”主要体现在:
(1)褒贬恰当。汉语中,许多词语都具有明显的感彩,在写作文时,应注意恰当选用褒义或贬义,来表达不同的感彩。
(2)得体。得体,就是讲话、写文章因时、因地、因对方情况的不同而变化,使之与环境相适合,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俗话说,“三分文,七分改”。这句话点明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那么作文修改有哪些方法呢?
1.读。写完作文后,至少读两遍。通过朗读,你会感觉到自己的作文语言是否通顺,一般来说,读起来“别扭”,那一定有毛病。朗读之后还要默读,体会自己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滋味”,有没有不对味的地方,尽量按照自己的语文水平挑作文的毛病,然后按照下面所说的办法删、增、改加以修润。
2.删。需要删的一般有四种情况:
①与主题无关,损害主题的内容,应当删除。②空洞的议论或抒情也应当删去。③内容重复的,哪怕再好,也应删除。④开头离题太远或结尾画蛇添足的内容应当删除。
3.增。需要增的大致有三种情况:①能突出或深化主题的,要增。②内容单薄的,可以增加内容,适当扩展。③记叙不具体的地方,可增加描写,使之生动。
4.改。需要改的主要有四种情况:①改动不大,能对明确主题或突出中心有好处的,应当改。②上下文脱节或缺乏照应的,必须改。③记叙文中一个人的说话过长的应当改。④议论文中过详的事例论据也应当改。主要方法是删去描写性词句,把长篇叙述概括成简洁的交代。
三、例文引路 感受特色
我懂得了珍惜
夜晚的医院走廊,输液袋里的点滴在滴答作响,窗外呼呼作响的北风和走廊里时不时传来的咳嗽声,以及不甚明朗的灯光,都让人心情低落。
“头还疼吗?我去给你打点儿开水,发烧就得多喝水。”爸爸熟悉的声音在耳边传来,让已经被高烧折磨得昏昏沉沉的我有了一丝清醒。
“嗯。打了点滴感觉好点儿了,我想吃点儿东西。”像往常一样,打点滴的时候陪在我身边的人总是爸爸,妈妈则负责留守在家。所以,诸如打水、买东西这类的事情我总是习以为常地交给爸爸,就像小时候走累了就趴在爸爸的肩头一样自然。而爸爸也同样只是应了声“好”就转身离去,这一切似乎平常到了不值一提的程度。
“咳咳咳……”走廊里响起一阵剧烈的咳嗽声,随后是一个有些佝偻的身影,一个看上去三四十岁的中年女子一只手的手背正扎着针,另一只高举着点滴瓶。高举着的那只手还挂着一只小号保温瓶。只见她走到座位前,小心翼翼地努力伸长胳膊想把点滴挂到架子上,无奈挂钩太高,挂了好几次都没有挂上,其间挂在手腕处的保温瓶不停晃荡,甚是狼狈。最后,还是旁边座位上的一位家属站起来,帮她挂好了点滴。
坐下没多久,女子的手机响了,我看到她接起手机的刹那,眼里分明闪过一丝喜悦,但是听了没一会儿,那喜悦的光似乎又黯淡了下去。“这样啊,那你就别过来了,我自己打完点滴打车回家吧。嗯,还有两袋儿……”
“婷婷,我给你买了豆浆和鸡蛋灌饼,豆浆太烫,等会儿再喝,先吃灌饼吧,能吃多少吃多少,凉了就不好吃了。还是先喝点儿水?”爸爸带着一身凉气回来了。我抬头看着爸爸和他手里的豆浆、灌饼,心里似乎涌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与温暖。在我的凝视中,爸爸似乎有些不知所措,焦急地问道:“怎么了?头又疼了?还是不舒服?”“没,没事儿。”我笑着摇了摇头,只是轻轻地叫了一声:“爸。”这一刻,我只能悄悄地低下头去,掩藏我眼里的泪光。这一刻,我的心里充满庆幸,也同样充满愧疚。因为就在这一刻我才发现,那些我曾经认为理所应当的东西,那些长久以来被我忽略的东西,原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拥有。而幸运的我,却差点儿忘了去珍惜这世间最珍贵的幸福。而直到此刻,我才终于懂得了珍惜的意义。
无数人曾经追问,幸福是什么?其实呢;幸福不过就是当你病痛缠身时,有人为你嘘寒问暖;幸福不过就是当你彷徨无助时,有人为你指点迷津;幸福不过就是当你伸出双手时,有人握紧;幸福不过就是当你开口呼唤时,有人回应。但又有几个人记得,在我们生命的最初,给予我们这份幸福的人?
所以,珍惜那个在你幼时为你嘘寒问暖、指点迷津的人吧,珍惜那个永远会握紧你的双手,回应你的呼唤的人吧。因为,在生命的道路上,你终将与他们渐行渐远。而如果你懂得珍惜,请不必大声道谢,也不必精心包装,只要记得永远用最真挚、最虔诚的声音呼唤他们:爸爸!妈妈!
【名师点评】这篇文章有三个突出的优点。一是在叙事过程中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突出中心。小作者在描写父亲悉心照顾“我”的主情节中,插入“中年女子”无人照顾的情景描写,两相对照,凸显了“我”所拥有的幸福。二是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明确地道出对亲情的感悟。三是叙事之后,综合运用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亲情和幸福的认识与理解。对叙事进行有力地补充,使主题得到升华。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以《凡人琐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交流点拨】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眼“凡”即平凡、平常、普通,“琐”乃细小、零碎。“凡”很容易写,“琐”就不太好写,需要对某个人比较熟悉,长期观察、积累,写作时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才会涌上心头,流诸笔端。
2.以《________的回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③500字左右。
3.以《我有—个心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5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INCLUDEPICTURE"板书设计.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板书设计.TIF" \* MERGEFORMATINET
用语准确 文从字顺
前后连贯 掌握分寸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INCLUDEPICTURE"教学反思.TIF" INCLUDEPICTURE "F:\\2019春下 —— PDF\\12.24\\教案7语文人教(下)\\教学反思.TIF" \* MERGEFORMATINET
这次习作课,我花了大部分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从字顺”的含义,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学生理解得较好,但是在练习时,我发现学生的作文虽然能做到文从字顺,但是忽视了作文语言的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