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无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5-26 14: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选择题
1、确立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的会议是 ( )
A.巴黎和会 B.开罗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德黑兰会议
2、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都起操纵作用的国家是 ( )
A.英 B.美 C.日 D.法
3、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竞争最激烈的两个国家是( )
A.美、日 B.英、日 C.英、德 D.美、英
4、下列选项对《凡尔赛和约》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B.废除德国的义务兵役制
C.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美、日等国瓜分
D.德国应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
5、“一战”后,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的是(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德黑兰体系
6、下列关于《九国公约》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使中国回到被列强共同掠夺的局面
B.将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转交给日本
C.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
D.中国对列强实行“门户开放”政策
7、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的条约是 ( )
A.《辛丑条约》 B.《四国条约》
C.《凡尔赛和约》 D.《九国公约》
8、1920年建立的国际性机构是 ( )
A.联合国 B.国际联盟
C.共产国际 D.三国同盟
9、《五国海军条约》表明了哪两个国家取得了同等制海权 ( )
A.美、日 B.英、法 C.美、英 D.美、法
10、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
A.重划德国疆界 B.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C.限制德国军备 D.占领莱因河西岸
11、下列条约中涉及中国的有 ( )
①《四国条约》②《五国海军条约》③《九国公约》④《凡尔赛和约》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2、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有 ( )
①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②少数大国操纵会议,充满矛盾
③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④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某一历史网站讨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正确的是 ( )
A.重新确定一战后欧洲统治秩序的体系
B.维护世界主权独立的体系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D.维护世界和平的体系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最主要特点是
A.战后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
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D.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15、参加并操纵巴黎和会的国家中,最终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的国家是 ( )
A.美 B.英 C.法 D.日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一战”后某和约内容
①这一条款出自哪一条约?
②日本瓜分到了什么?
③这一条款引发了中国哪一运动?结果如何?
④对这一条款及其影响,你有何感想?
17、阅读《九国公约》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为适应中国之门户开放,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本国人民谋取——
(一)任何办法,为自己利益起见,欲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
(二)任何专利或优越权,可剥夺他国人民在华从事正当商务实业之权利,或他国人民与中国政府或任何地方官员从事任何公共企业之权利,抑或其范围之扩张,期限之长久,地域之广阔,致有破坏机会均等原则之实行者。 ——摘自《国际公约集》(1917-1923年)
①条约中“友邦人民”具体指的是谁?
②条约中的“机会均等”是对所有缔约国都是均等的吗?为什么?
③该条约中主要是调整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④《九国公约》签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8、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下面是某同学归纳所学知识内容而绘制的图示,请你帮助他完成空格内容。
A B C D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
问答:
①材料一揭示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藏着矛盾,留下了后患,请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藏着怎样的矛盾?
②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与中国有关的什么条约?帝国主义是怎样共同支配中国的?
欧洲为中心
英国为霸主
巴黎和会
C
九国公约
B
凡尔赛体系
“一战”前
“一战”中
“一战”后
D
A
国际关系
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