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了解《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记住西藏解放的时间和解放的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有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课的知识点,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采访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把搜集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以宣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开国大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教学难点:政协会议的召开,西藏和平解放。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熟悉的国庆节是什么时侯?
答:10月1日。
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洁明了)
二、新课: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本目主要叙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完成学案,学案中由老师设计出下列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
3、《共同纲领》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4、大会还做出了哪些决定?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之后,教师可就地取材,参照教室里面的国旗、国徽、让学生唱一唱国歌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含义。
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这一问题可以由学生提出)
当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掌握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下列问题: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学生提出,学生自主解答)
(二)、开国大典
学生可先阅读一遍教材,完成学案,然后看一段《开国大典》录像资料,享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心境。教师提前设计以下问题:
1、提出问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自主学习部分)
2、谈一谈:(合作探究部分)
请学生谈谈“当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的心情?
3、答一答:
说一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合作探究部分)
(三)、西藏和平解放
小组内自主学习解决:西藏解放的时间和方式?(1951年5月,和平解放)
小组内探究: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授课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课堂小结、随堂检测等环节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组织,使课堂达到最佳效果。
活动建议:
最后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片,同学们相互交流,谈谈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什么?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