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1 22:1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任务单
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的基本史实。
目标2:对比总结契丹、党项族发展壮大的原因,认识契丹族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重点)
目标3:列举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战、和的史实;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重难点)
二、自主学习
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的基本史实。
自学检测
1.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____临潢府。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原属______族的一支。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_,史称______。仿效______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2.辽与北宋的和战
(2)宋太祖晚期:北宋与______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3)宋太宗时期: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______政策。
(4)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______城下,威胁都城______。宰相______力劝皇帝亲征,最终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辽宋盟约称“_____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______,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______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
(2)和议: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______向宋称臣,宋给西夏______。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三、合作探究
任务二:【合作探究】
1.对比总结契丹、党项族发展壮大的原因。
2.在《北宋形势图》上标注契丹族和党项族建立政权的名称、时间、建立者、都城。
任务三:【合作探究】
1.列举北宋与辽战、和的史实;结合材料分析北宋与辽签订和议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材料一:
(宋太宗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齐涛主编《中国政治通史
影响:
材料一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天命陛下为四海神民主,当使四夷即叙。今乃称契丹母为叔祖母,称契丹为叔父。更岁与数十万钱帛,此乃臣之所耻
材料二
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材料三
(战后几十年内)生有蕃息,牛羊被野,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干戈。
2.阅读教材说出北宋与西夏战、和的史实,概括北宋与西夏签订和议的原因及影响。
四、知识结构
任务四:【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五、互动训练
A卷
单项选择题
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完颜阿骨打
D.赵构
2.下图是一幅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形势图。图中★所代表的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
A.鲜卑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党项族
3.(临沂期末改编)据藏文史料记载:夏尔巴人是历史上曾建立过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的后裔。西夏政权的建立者及都城是( )
A.耶律德光、上京临潢府
B.完颜阿骨打、兴庆府
C.元昊、兴庆府
D.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
4.(高阳期末)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
A.都是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
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5.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宋太宗
B.宋真宗
C.宋高宗
D.宋太祖
6.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本意正确的是( )
A.
B.
C.
D.
7.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送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北宋、辽
B.北宋、西夏
C.北宋、金
D.辽、西夏
B卷
单项选择题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了契丹族的生活情景。该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
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
2.(鄂托克期末)如图被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西夏王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
A.契丹族
B.匈奴族
C.党项族
D.鲜卑族
3.同学们在讨论“澶渊之盟”,小华说:“是宋真宗的软弱和北宋政府的无能造成的。”小强说:“是对方太强大,北宋朝廷没办法。”同学们哄堂大笑……小强说的“对方”是指( )
A.西夏
B.辽
C.吐蕃
D.金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交纳的岁币等
②都是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并向游牧民族称臣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及贸易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北宋、西夏、辽处于多民族分争和交融的时代。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北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历史发展主流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6.澶渊之盟订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7.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和”,在澶州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敌军的宋朝大臣是( )
A.赵普
B.寇准
C.岳飞
D.韩世忠
六、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
我学到的方法
我还要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