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1 22: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 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对此进行改造?什么时候改造进入高潮? 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完成了什么巨大的历史转变? 4、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我预习我知道1950年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一开始农民很高兴后来却觉得很费力农业改造——农业合作社一情


现 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②农民个体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基础必要性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改造原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过程1955年 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 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农业改造完成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报名参加合作社。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困惑二:广大农村和城市里的手工业者仍很贫困。手工业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所以手工业者的生活很艰难。手工业改造——手工业合作社一情


现 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方式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过程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三情景再现 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公私合营1954年起,逐步发展企业的
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
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赎买政策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方式过程政策同仁堂的公私合营同仁堂的商标同仁堂的新貌国家:工商业得到了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每年定期可以拿到年息,红利,同时他们也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公私
合营社会:实现了和平过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工人:改善了劳动条件,拥有了保障,提高了生产积极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完成完成时间:1956年底课堂练习1、选择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C课堂练习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D课堂练习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B课堂练习4、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赞扬。公私合营后,企业发展迅速,生产、销售量大增,表明( )
A.农村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党中央关怀下进行的
C.三大改造取得了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显示优越性D课堂练习5、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 )
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②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④交通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 )
A.1952年底 B.1954年初 
C.1955年底 D.1956年底
A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我国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结束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3、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哪三次变化? 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剥削、按劳分配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