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江苏地区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之唐太宗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江苏地区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之唐太宗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6-01 22: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第二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 人——唐太宗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衰落兴起发展鼎盛灭亡贞观之治武则天政绩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唐末起义 藩镇灭唐 你觉得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 这个勇猛强悍、机敏聪慧、重情重义的帝王除了赫赫战功之外,还有更多值得后人品评的业绩……1、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一、东征西讨定基业(军事统一全国)617年,太原起兵,杀王威,高君雅

618年,灭隋,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4年,统一全国
617年助父起兵反隋
→618年,打败薛举集团
→以攻为守击败割据马邑的刘武周

620年,击败窦,王两大集团(取得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624年,统一全国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功勋显赫,对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构成了极大威胁。李建成要保住太子地位,就必须除掉李世民。斗争中,李建成得到四弟李元吉的支持,处于优势。626年,他俩借突厥进兵之机,共谋调出秦王府兵将,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李世民得知后,与亲信房玄龄、长孙无忌等策划,抢先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内设下埋伏。李建成、李元吉上朝路过玄武门,发现伏兵,急忙掉头回马便走。李世民从后面大呼追赶,李元吉仓皇转身张弓搭箭,连发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还箭,李建成中箭而亡。李元吉也被李世民部将射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唐代长安,其宫在城北,故北军为卫宫之武力。苟明乎此,则唐代历次中央政治革命之成败,悉决于玄武门即宫城北门军事之胜负……自高祖、太宗至中宗、玄宗,中央政治革命凡四次,俱以玄武门之得失及屯卫北门禁军之向背为成败之关键。 议一议:你怎样看嫡长子继承制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王位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成为保证国家权力在一家一姓中和平过渡的理想模式,但它不能选贤与能,也不靠功勋,嫡长子的品质与君主专制需要经常脱节。于是皇位继承经常出现一幕又一幕子杀父、兄杀弟、弟杀兄、叔杀侄一类的争夺皇位的丑剧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政治现象 ,玄武门之变只是其中一例。性质: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 东突厥:武力征服;设立都督府,羁縻府州
西突厥:武力征服;
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1)唐初概况:边境不稳(2)策略: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册封、和亲突厥吐蕃: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吐蕃二:民族关系:(3)具体措施:
“战而后和”《步辇图》邮票《步辇图》是阎立本名作之一,表现了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情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会面的场景。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 例: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独朕爱如一”。试评价这一观点。片面的。自古以来,民族平等往来始终是历史的主流(两汉:西域;)
历史有些腐朽政权确曾有民族压迫政策;但绝不能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太宗时的民族政策更加开明,如用人、和亲等,从这一点看,有别于历史统治者;
但太宗为美化自己,完全否定历史民族政策,非实事求是。 唐帝国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八里。与当时拜占庭帝国﹑伊斯兰帝国并称“世界三大帝国”。 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归安 。(《贞观政要》卷十)唐 太 宗 李 世 民三、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主观上:
①吸收隋亡教训
②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
2)客观上:
①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创造了条件
②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贞观:唐太宗年号(627-649年)《贞观政要·君道》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
唐·吴兢《贞观政要》贞观君臣论治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长


忌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褚遂良题之,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其中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尉迟敬德、李靖、秦叔宝等,连一些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榜上有名,如阎立本、欧阳询。这些名臣共同促成了贞观之治,也共同促成了盛唐的灿烂文化。杜

晦程

金唐太宗选官与用人原则1.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唐太宗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原来太子一派的人,有才干的还委以重任,魏征便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唐太宗的宽容化解了许多矛盾,也使许多原来站在对立面的人能够有机会转变过来,成为治理国家的有用之才。
2.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房玄龄﹑杜如晦是一个典型,他们不善于断案和处理杂务,但却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用为宰相(“房谋杜断”)。而戴胄则相反,他不通经史,但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卿,负责审理案件,结果他办事异常干练,案子从不积压,深得唐太宗赏识。 唐太宗选官与用人原则3.广开言路,兼听纳谏。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异常悲痛,他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4.科举考试制度。
有一次,唐太宗看着众多新考中的人,高兴地说,天下的良才都来为我服务来啦。科举考试分两种,一是常举,定期举行;一是制举,由皇帝决定临时举行,考中后,原来有官职的人便可以升官,原来没有官职的由吏部考核之后再授予官职。 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被人尊崇,和他纳谏的过人气度是有直接关系的。他和魏征成了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名君和名臣。
魏征,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以敢于直言著称。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根据他耿直秉性,让他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职权,成为贞观名臣。魏征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将其牢记在心,有了好的指导思想,纳谏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魏征被唐太宗重用和他的宽容也有很大的关系,当初唐太宗质问魏征:“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关系?”魏征并不求饶,反而倔强地说:“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一定不会是今天的结局。”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根据他耿直的秉性,让他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职权,成为贞观名臣。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以___为镜,可以正衣冠;以___为镜,可以知兴替;以___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2.“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生产发展、文化繁荣、
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 3.评价贞观之治(1)作用:有利于……,为……奠定了基础四、评价军事:东征西讨,为建立封建统一的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击破东、西突厥,巩固北部边防,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注重纳谏、用贤,开创了“贞观之治”
经济: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著名皇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晚年渐趋奢靡,求仙长生 最后服丹暴亡,享年52岁太宗自我检讨之五事:
一 不疾胜己之善,
二 能弃短取长,
三 敬贤而怜不肖,
四 不恶正直之士
五 爱外国人如本国人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探讨
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太宗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 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
而其纳谏、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小结.贞观之治的内容政治法律科举经济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机构,提高效率重视法制,颁行《唐律》化重为轻,惩治贪赃枉法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统治基础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复苏唐初经济结论有利于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列表概括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民族关系战争、设置机构、册封、和亲巩固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晚年渐趋奢靡,求仙长生 最后服丹暴亡,享年52岁太宗自我检讨之五事:
一 不疾胜己之善,
二 能弃短取长,
三 敬贤而怜不肖,
四 不恶正直之士
五 爱外国人如本国人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课标: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太宗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 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
而其纳谏、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晚年的“糊涂”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一是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
还有奢侈现象增多了。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草拟)(审批)(执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明确了赏罚制度,加强了法制建设,长孙无忌又和其他人为其作注,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唐律疏议》,成为封建社会成就最高法典,而且一直保存下来。
唐太宗特别设立了死刑覆奏制度,以示对人命的重视。在京城要在两日内唐律残片《贞观律》五次覆奏,在各州要三覆奏。这种制度的建立有个惨痛的教训,就是错杀了大臣张蕴古,唐太宗后悔不已。因此决定设立这项制度,同时为了防止和严惩诬告行为,还规定诬告者要“反坐”,即诬告他人什么罪名,就用这种罪名惩罚诬告人。
唐太宗曾说:“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唐朝科举考试考场皇榜(金榜)科举考生看榜图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
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最早开始分科考试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扩充国学的规模首创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多次亲自面试,诗赋成为考试内容创 立完 善怎么考?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均须帖经。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类似今天填空类似今天简答类似今天论述类似今天作文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策论:考生按策问临场撰文答题诗赋: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唐朝统治者一般要组织新科进士,在京城长安参加曲江国宴,并在雁塔题名.西安大雁塔唐太宗的自我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
益多损少人不怨,功大过微德未污。”探讨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思路引领:唐太宗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使唐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起到什么作用?其统治思想对后世统治者有何意义?1.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位于:
A.回纥区域
B.西突厥区域
C.黑水区域
D.吐蕃区域2.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乎?”(《贞观政要》)此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革新政治
C.兴科举以儒为师
D.“存百姓”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