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 同步练习(2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 同步练习(2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2 12:23:18

文档简介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1.指出下列句中“间”的不同意义。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
(3)孰视之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理解正确的是 (  )
A.从反面讽刺   B.含蓄地嘲讽   C.从正面说服   D.委婉地规劝
4.对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朝服衣冠 朝:cháo朝廷、朝堂
B.时时而间进 间:jiàn间或、偶然
C.能谤讥于市朝 谤:bàng指责别人的过失
D.期年之后 期:jī一周(年)
5.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6.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1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关?”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7.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朝服衣冠:衣服       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8.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以告,则杀之 ④皆以美于徐公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9.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又弗如远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10.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11.邹忌从生活小事中发现“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所以他们“皆以美于徐公”,进而想到“王之蔽甚矣”。他以自己生活为喻,是为了告诉因为齐王显赫的权势,人们畏惧他而不敢说明实话。请用原文,说说齐王受蒙蔽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2—12题。
江乙对楚宣王
《战国策》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②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①昭奚恤,楚国贵族,楚宜王的名将,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
②专属,单独地托付。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群臣莫对:_____________        (2)虎求百兽:______________
(3)天帝使我长百兽:______________     (4)子以我为不信:______________
13.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虎求百兽而食之      天帝使我长百兽
子无敢食我也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
A.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也不同。
B.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相同。
C.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也相同。
D.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不同。
1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楚宣王问“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这个问题,表明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
B.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昭奚恤而畏惧楚宣王的。
C.“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却认为他们是怕昭奚恤”。
D.“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对您没有威胁。
参考答案:
1.D 2.A
1.(1)间,偶尔。(2)间,参与。(3)间,暗中。
2.(1)服,穿戴。(2)美,以……为美。(3)孰,仔细。(4)过,过失。
3.D 4.A 5.D 6.B 7.C 8.C 9.A 10、D
10.B 1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2、(1)没有人(2)寻找(3)作主管者(4)言语真实 13、B 14.B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基础导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昳丽(????)??朝服衣冠( ) 谤讥(??? )
间进( ) 期年(?? ?) ??
2.解释下列词语。
(1)形貌昳丽: (2)孰视之:
(3)王之蔽甚矣: (4)间进:
3.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
私: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4)闻寡人之耳者 闻:
4.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今义:
(2)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今义:
(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 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吾孰与徐公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能力提升
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田 舍①
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下列诗文中所描写的人物活动和本诗相似的一项是( )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综观全诗,诗中到处洋溢着一种“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语回答)
结合全诗分析“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一联的作用。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言默戒
杨 时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释】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恶其不祥( ) ②一鸡旦而不鸣( )
③或旦而不鸣( ) ④皆足取祸也(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未可言而言
A.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 B.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C.收而攻蕲(《陈涉世家》) D.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夫 鸡 鸣 能 不 祥 于 人 欤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之言默,何以异此?
(5)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yì zhāo bàng jiàn jī
2.(1)光艳 (2)通“熟”,仔细 (3)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间或,偶然
3.(1)名词作动词,穿戴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丽;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3) 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4)使动用法,使……听到
4.(1)讽谏。 ??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 (2)土地方圆。??地点,处所。 (3)国君旁边的近臣。 表示方位或约数。 (4)指责过错。 诽谤讥笑(含贬义)。
5.(1)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更美? (2)城北徐公,是齐国非常漂亮的人。 (3)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6.(1)D (2)乐(乐哉) (3)描写小孩无忧无虑的玩耍,侧面衬托了大人忙于秋收准备的喜悦,鸟雀在稻田上空欢快的鸣叫,暗示了稻谷的丰收(或烘托了一种欢乐的气氛)。(意对即可)
7.(1)①厌恶 ②天亮、早晨 ③有的 ④足以 (2)D (3)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 (4)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 (5)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