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黄清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分析资料,说出呼吸道作用。
2、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2)体验“食不言”,养成”食不言”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和呼吸道作用。
三、教学难点:说出呼吸道作用。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议一议
老师问:长跑时,体育老师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吸气,但不要张大嘴巴吸气和呼气。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同学们众说纷纭。
老师:“不错,这就和我们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紧密相关了。”
(二)教授新课
1、呼吸系统的组成
老师:呼吸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呢?各部分是什么呢?
组织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统一正确答案。
2、呼吸道的作用
老师: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我们称之为呼吸道,那么,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够保证气流通畅呢?呼吸道仅仅是一个通道吗?还有没有其他作用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1页至42页的“资料分析”,以小组为单位完成1-5题。
组织学生阅读、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认真分析资料并进行讨论
问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学生回答问题1。
问题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呢?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学生回答问题2。
师:同学们经过认真的学习,效果很不错。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鼻毛和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由此可见,鼻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湿暧、清洁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以及结合我们刚才的学习,思考:人用鼻呼吸好,还是用嘴呼吸好呢?
看图比较: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北欧人的鼻子较尖和大,有利于预热寒冷的空气。
问题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问题3:不能,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例子。
老师: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那么,由空气质量问题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学生举例:哮喘,尘肺、肺炎、煤气中毒等。
老师: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 。
问题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学生回答问题4:痰是灰尘和粘液所组成的,因为痰中会有病茵,易传播疾病,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老师引导学生小结: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所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它通过粘膜表面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经咳嗽排出体外。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易引起人体疾病的传播,同时也不文明。所以,为了我们和他人的健康,我们平时不能随地吐痰。
老师:学到这里,同学们能够解决这节课“想一想,议一议”的问题了吧?我们平时要用鼻呼吸,以便减少不清洁空气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当然,跑步等运动时,只用鼻呼吸将满足不了人体对氧的需要量,跑步时要注意掌握呼吸动作的节奏,适当张口协助鼻进行呼吸。
3、咽喉的作用
让学生认真观察课本43页下方的小漫画,思考为什么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
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因为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有器官,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呛咳。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一定要养成食不言的好习惯。
观察教科书44页“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思考声音是怎样发出的?
学生:人体的发音是从喉部的声带发出的。
老师:经常大声喊叫好不好呢?
学生:不好,不仅会造成噪音污染,而且会引起一些喉部疾病,影响发声甚至影响呼吸。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
七、课后作业:生物练习册《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肺 气体的交换场所
鼻
咽
一、 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 喉
气管
支气管
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
二、呼吸道的作用
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
九、教学反思
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很感兴趣,特别是对于呼吸系统的功能的学习,通过举出生活中大量的实例补充说明,同学们都积极思考和发言,这是本节课最吸引同学们的地方,对于痰的形成过程,播放的动画不是很清晰,所以同学们看得不是很清楚,这是美中不足之处,但是对于吐痰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学们已经能够说出原因。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继续改正不好的地方,发扬好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