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老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 老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2 13:03: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0 老 王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绷(bēnɡ)   取缔(dì)  滞笨(zhì) 翳(yì) 骷髅(kū lóu) 攥着(zuàn)
伛(yǔ) 惶恐(huánɡ) 愧怍(zuò) 荒僻(pì) 蹬三轮(dēng) 镶嵌(qiàn)
侮辱(wǔ) 门框(ku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怅,又青又紫。
B.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踏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C.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D.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啄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解析:A.“肿怅”应改为“肿胀”;B.“踏败”应改为“塌败”;D.“啄磨”应改为“琢磨”。)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A.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B.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C.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解析:B.引用的是一句完整的话,问号应该在后引号之内。)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通过学习《老王》这篇课文,使我懂得了关注普通人的命运,体察他们的善良品质。
B.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可能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
C.为了表示自己的谢意,老王临死之前还给杨绛送去了鸡蛋和香油。
D.这些小人物不被人重视,而且有金子般的心灵。
(解析:A.主语残缺,删掉“通过”或“使”;B.“大约”与“可能”语义重复,任删其一即可;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而且”改为转折连词“却”。)
5.文学常识填空。
《老王》是一篇散文(体裁),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文中提到的“默存”是其丈夫钱锺书(人名)的字。
6.将下列选项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A)
爱心是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温暖;爱心是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爱心是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①飘荡在夜空里的一首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
④冬日里的一片阳光
A.④②③①     B.③①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02  课内精读
阅读“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回答问题。
7.“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描绘了老王生命中最后时光的身体状况,暗示老王身体状况极差,病情严重,为下文写老王的去世做铺垫。
8.“十个还是二十个”说明鸡蛋的个数并不难数,但作者为什么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因为老王在病重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看“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鸡蛋凝聚了老王真挚的谢意,体现了他的善良,这份情意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
9.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补充营养,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了老王的什么品质?
老王受了“我”一家的帮助,于是拖着病体硬撑着拿了鸡蛋、香油上门感谢;表现了老王淳厚善良、知恩图报的品质。
10.文末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可作者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又为什么感到“愧怍”?
虽然“我”一家当时受到冲击,处境不好,但比之身患残疾、生活贫困的老王,自感还是幸运的。这体现了“我”对不幸者、卑微者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精神。但因为“我”感觉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03  拓展阅读
最美人瑞①这样走来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选文有改动)
【注释】 ①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杨绛(或:杨季康先生)公然反抗造反派,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12.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该句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通过对季康先生的身材、举止,尤其是眉毛的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季康先生坚毅刚强的性格。
13.从选文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我”对杨先生怀有怎样的感情。
杨先生对后辈抱有鼓励、体贴之情;“我”对杨先生怀有敬佩、感激、怀念之情。


      赵长春《老圣人》

04  写作创新
14.读完课文,你对老王上门送香油、鸡蛋的印象应该很深刻吧!作者之所以能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真切、传神,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并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请你仔细观察身边一个熟悉的人物,刻画出他的面貌神采吧!(20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写法分析】这段外貌描写中,“镶嵌”一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老王形体消瘦、僵直的状态,暗示老王生命将逝;“伛着身子”“直僵僵”“面色死灰”“僵尸”“干皮”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情态,强调了老王已经病入膏肓。外貌描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特征,突出个性。特征主要包括:体态特征、面部特征、衣饰特征等。(2)遵循描写顺序。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或先上后下。(3)用词准确,妙用修辞。可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例文】她长得很清秀,给人一种干净利落的感觉。一头乌黑的秀发如丝绸般顺滑,有时扎成利落的马尾辫,在明媚的阳光下肆意地飞舞。她的皮肤如玉石般白皙,浓密的刘海下有着一双如黑宝石般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的目光让她即使身处人群中也能马上被认出。微微翘起的小鼻子下是一张莹润小嘴,和熟识的人说话时总是一张开就难以闭上……她就是这样一个健康、开朗、清秀、活泼的女孩儿。
赏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典型例题】“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一句主要描写了老王的动作,请找出描写老王动作的词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拿”“攥”“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这些词句生动地描写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说明老王的病情很严重,为下面写“我”的担心做铺垫。
【技法点睛】赏析词句表达效果类题目的解题技巧:(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2)从词性、感彩、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描写对象的特征;(3)体会词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或意蕴。
【习题链接】见本课第7题。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