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疮疤(chuāng) 书斋(zhāi) 镶嵌(qiàn) 肿胀(zhàng)
B.愧怍(zuò) 门框(kuàng) 惶恐(huáng) 哀悼(diào)
C.憎恶(zēng) 诘问(jié) 取缔(dì) 滞笨(zhì)
D.门槛(kǎn) 晌午(shǎng) 膝盖(xī) 塌败(tā)
(解析:B.“悼”应读作“dào”。)
2.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赏读下面这两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3分)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习近平主席走进群众,与在场的群众亲切交谈,关切地诘问,现在生活过得怎么样。
B.我市教育系统对53所学校和82所培训机构进行了督查暗访,其中,45所非法民办教育机构被责令取缔。
C.鲁迅的许多文章都是有言外之意的,需要我们认真体会。
D.英国班戈大学研究发现,有自言自语习惯的人在执行任务时,注意力更集中,任务完成情况更好。
(解析:A.“诘问”有追问、责问之意,用在此处不恰当。)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天鲲号”全部焊接长度为1.476 5万米,通过2 653张X光探测,合格率达到了99%以上,这大大超出了常规。(结尾添加“标准”)
B.垃圾分类处置得当,资源化再利用,不仅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也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与“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位置互换 )
C.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以其特立独行而又淡泊优雅的生命境界,赢得众多读者的瞻仰。(“瞻仰”改为“景仰”)
D.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删去“被”)
(解析:D.删去“的原因”。)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
B.《老王》的作者是杨绛。钱钟书是她的丈夫,其小说代表作是《围城》,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等。
C.小说《台阶》的作者李森祥是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半个月亮爬上来》《十八里营房》等。
D.《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解析:A.《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6.古诗文默写。(4分)
(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木兰诗》中写尽了塞北的酷寒,表现了木兰军营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阅读名著《骆驼祥子》,回答问题。(4分)
(1)在祥子的心目中,可投奔、依靠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小福子,一个是能原谅他、帮助他,被他称为“圣人”的曹先生。(1分)
(2)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3分)
我选择________图,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我选A图,因为A图画面上有古城楼,暗示了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画面上还有车夫和人力车,表明故事的人物和人物的身份。【示例二】我选C图,因为画面上有一匹高大的骆驼和一个低垂着头的人,骆驼跟小说的相关情节有关,祥子因它而得名。人物低着头,暗示了祥子不堪生活的重压。
8.综合性学习。(7分)
某班打算开展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精彩的标语。(2分)
【示例】①爱由心生,美在人间。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③让世界充满爱,让生命焕发光彩!
(2)在班级讨论会中,胡老师出示了一幅题为“目不斜视”的漫画,引发了大家的热议。看了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感想呢?(2分)
【示例】①学雷锋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还要有实际行动。②学雷锋不一定要做多大的事,只要心怀爱心,举手之劳也显奉献精神。
(3)此次活动还走出了校园,同学们来到敬老院举办了一场温馨的文艺会演,歌曲《常回家看看》之后,是双人舞蹈《让世界充满爱》,请你写几句串联词将这两个节目连起来。(3分)
【示例】刚才我们在歌曲《常回家看看》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舞蹈《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世界大家庭的温馨。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完成9~10题。(4分)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9.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2分)
拟人(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1分)。
10.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2分)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轻柔洁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2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3题。(10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 ①没(mò)人:能潜水的人。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公亦以此自矜 矜:夸耀
(2)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3)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随便、随意
(4)见舟而畏之 畏:畏惧、害怕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天天与水为伴,于是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13.【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2分)
【示例】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2分。表述完整、意对即可)
附参考译文: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蹚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天天与水为伴,于是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溺水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4~17题。(13分)
满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出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 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4.阅读选文第④~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3分)
段落 ④ ⑤⑥ ⑦⑧ ⑨⑩
主要 情节 父亲拉着桌凳等满车礼物回家 父亲两手空空、疲惫沮丧地回家 母亲用丰盛的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 父亲边看母亲晾晒衣物,边看我们玩耍,然后安然入睡
“我”的心理 A.无比自豪 有些失落难过 B.疑惑不解 C.高兴快乐
15.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1)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 (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镀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围的人被高凳子的奇特所吸引(1分),目光有神采、内心羡慕的情景(1分)。
(2)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腰身弯曲和身体疲惫的状态(1分)。
16.选文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做生意亏本归来的父亲的温柔体贴(1分),表现了她对父亲的爱(1分)。
17.选文第段中父母说:“我们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不矛盾(1分),因为父母所说的家中“空着的”需要“填满”的是物品(1分),而“我”认为“不缺不空”的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深厚丰盈的爱(1分),所以不矛盾。
(二)阅读下列古诗,完成18~22题。(13分)
不落别处
林清玄
①在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热到38摄氏度的盛夏,他也穿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那么厚的衣服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②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人们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③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④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
⑤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从他的相貌看,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炎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⑥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或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⑦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⑧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的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⑨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他做这个简单动作也显得十分艰难。
⑩“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套子,温暖四处流动着。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颗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明净的善意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了。
?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多未中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选文有改动)
18.仔细阅读第⑧-?段,概述“我”与老流浪汉之间发生的两件事。(2分)
①老人坚持用红套子包住奖券,然后递给“我”(1分)。②老人看到“我”的扣子没有扣好,坚持为“我”扣好扣子(1分)。
19.读第?段画线句子,说说句中的“心情”和“温暖”各有什么含义。(2分)
“心情”指老人对买奖券人的感激和美好祝愿(1分),“温暖”指老人的善良朴素给人带来的感动之情(1分)。
20.作者极力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3分)
欲扬先抑(1分),渲染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的形象(1分),与后文老人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构成鲜明的对比,彰显了无处不在的美好人性(1分)。
21.结合全文,说说老人和“我”分别是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老人是一个生活贫困,但内心美好、善良的人(1分)。“我”是一个善良并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有着敏锐的感知力的人(1分)。
22.文章结尾说:“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结合实际,谈谈“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在文中象征着什么。“好雪”在生活中有什么意义?(4分)
象征着美好的心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2分);“好雪”是一种爱心的表现,具有传递爱心的意义(2分)。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一种温暖,源于季节之外。它可以是一座城市,一个人,抑或一首诗歌。温暖让你远离悲伤,远离忧郁。寒冷的时候,以真诚,伸出你的手,让世界多一份温暖。人人伸出温暖的手,世界会更美好。
请以“伸出温暖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作文略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