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和名著导读(一)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和名著导读(一)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2 13:0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和名著导读(一)《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一、阅读《竹里馆》,回答问题。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幽篁”“深林”中的“幽”和“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3.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独坐、弹琴、长啸。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4.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二、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诗中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请自选角度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角度一】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赋予玉笛人的情态,表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怀。【角度二】听觉描写和触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笛声随春风时隐时现的特点。【角度三】以声音反衬夜晚的安静,写出诗人此时百无聊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理。
三、阅读《逢入京使》,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岑参《逢入京使》中表现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的诗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什么表达效果?
“龙钟”指泪流纵横的样子。从侧面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4.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所展现的画面。(要求:不少于30字)
【示例】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了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四、阅读《晚春》,回答问题。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斗”字的妙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联系全诗分析,作者赞赏“杨花”“榆荚”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杨花、榆荚不因缺乏姿色而藏拙自卑,积极(自信)地为晚春美景增光添色。(意思相近即可)




名著导读(一)
一、《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1.《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籍贯)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2.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
3.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敲诈了。
4.他是一个“强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而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他”出自作品《骆驼祥子》,与“他”相关的两位女性是虎妞和小福子。小福子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最终由于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
5.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小说讲述的是人力车夫祥子在北京拉洋车的艰辛生活和悲惨遭遇的故事。
B.老舍先生借《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由自尊好强到自暴自弃的巨大变化,无情地批判了祥子所处的那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C.《骆驼祥子》中刘四爷是个土混混出身的车厂老板,极端的自私自利;虎妞性格泼辣,敢爱敢恨。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自尊好强,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变得更加坚强起来。
(解析:D.三起三落后,祥子并不是变得更加坚强起来,而是彻底堕落了。)
6.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文段一: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挺直脊背,它就都马上应和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是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文段二:快到立秋,他又拉上了包月。这回,比以前所混过的宅门里的事都轻闲;要不是这样,他就不会应下这个事来。他现在懂得选择事情了,有合适的包月才干;不然,拉散座也无所不可,不像原先那样火着心往宅门里去了。他晓得了自己的身体是应该保重的,一个车夫而想拼命——像他原先那样——只有丧了命而得不到任何好处。经验使人知道怎样应当油滑一些,因为命只有一条啊!
(1)以上两段文字出自中国现代小说《骆驼祥子》。
(2)根据以上两段文字的描述,可以看出主人公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原来拼命拉车,疲乏却觉得痛快变得油滑,消极,看重生命。
(3)造成小说主人公悲惨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社会的黑暗使其希望一次次破灭。
二、自主阅读推荐:《红岩》《创业史》
1.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同志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又叫《在烈火中永生》。
2.小说《红岩》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白公馆,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渣滓洞,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
3.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围绕江姐、许云峰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罪行。
4.《创业史》是中国作家柳青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创业史》是中国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的代表作,被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和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红色岩石永远刻下你的容颜和故事,孩子,我一遍遍地抚摸着你粗糙的皮肤与苦难的人生,深深倾听并记住了一切。有时候啊,仇恨是为了更纯粹地爱与生活,战争是为了更彻底地消灭战争,死亡是为了孕育千娇百媚的春天。而一个个身躯的倒下,恰恰是为了一个民族的站起,一种信仰的耸立,一份心情的绝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红色岩石永远刻下你的容颜和故事”的意义是什么?
红色岩石上有着烈士洒下的鲜血,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革命烈士曾经不屈不挠地艰苦斗争的岁月,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