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测试(人民版07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测试(人民版07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6-07 22: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测 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要内容有
A.满足消费、扩大市场 B.实行按劳分配
C.实行按需分配 D.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2.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实行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3.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4.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目的不包括
A.恢复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巩固工农联盟
C.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D.恢复和发展经济
5.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
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6.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实质是
A.由社会主义倒退资本主义
B.由无产阶级专政倒退到工农民主专政
C.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
D.从超前的生产关系倒退到现实位置
7.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是
A.1919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 年
8.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 ( )
①都是在面临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的时候进行
②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③都在农业、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等方面采取了措施
④都促进了经济恢复和政治权巩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1929年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时,苏联
A.在实施新经济政策 B.在进行“二五计划”建设
C.在进行“一五计划”建设 D.宣布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
10.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工业得到迅猛发展。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不同之处在于
A.从城市逐步扩展到农村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轻重工业同步进行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11.据统计,农业集体化政策推行后,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苏联农村中的牲畜,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国际资本主义对苏联的敌视、封锁
B.自然灾害严重
C.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消极抵制
D.被推翻的阶级敌人破坏
1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A.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C.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D.以党代政,个人崇拜严重
13.苏联的下列政策和运动在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大清洗运动
14.有关苏联在二战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农、重、轻比例协调发展 D.斯大林体制持续推动经济发展
15.揭开苏联改革序幕的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安德罗波夫 D.戈尔巴乔夫
16.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B.改革没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C.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改革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路线
17.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
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18.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警惕国际帝国主义“和平演变”
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19.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A.“八一九”事件 B.宣布实行多党制
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D.《阿拉木图宣言》
20.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3分。第22题15分.共计28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
材料二 我们是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办法,也刚刚开始实行。由国家组织产品分配来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是这样。
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起来,而且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概括的说,就是反对由国家分配农产品。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材料三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
——摘自《世界史 现代部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政策?(2分)
(2)结合史实,根据材料二分析列宁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设想。(2分)列宁对农民的不满情绪是如何分析的?(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哪些修正?(3分)有什么进步性。(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引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毛泽东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的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饿死了1000万人。”
——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径进行?(2分)为什么?(2分)
(2)结合史实说明,苏联采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途径的理由和依据。(4分)
(3)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3分)我们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计12分。
23.有人说“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体制上的保证,是苏联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是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也有人说“正是因为斯大林模式导致了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因此,这一体制毫无进步性而言”。
请结合史实和你自己的思考,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A C D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B A B D A D A
二、材料解析题
21.(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2分)
(2)设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2分)农民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反对共产主义的斗争。(2分)
(3)满足了农民的要求,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了经营和贸易的自由。(3分)进步性: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劳动经营活动,提高生产率,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4分)
22.(1)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2分)原因:轻工业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可以为重工业进行必要的资金积累和技术准备。(2分)
(2)苏联工业化外部环境不利,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敌视和包围之中,面临法西斯战争的严重威胁,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当时苏联国情。(4分)
(3)造成了轻工业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业生产被破坏并长期落后,总之,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分)认识:苏联以牺牲农业为代价,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停滞不前。(3分)教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必须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分)
三、问答题
23.提示:
(1)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全面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该体制。绝对地肯定和绝对地否定都是错误的。
(2)对历史现象的评价,一定要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去评价。
(3)对历史现象的评价,一定要史论相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