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综合测试(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七仙女和牛郎董永的美丽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最主要特点是
A.刀耕火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 B. 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C.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D.十分重视水利灌溉事业
2.瓷器可分为青瓷、青白瓷和白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
A.青瓷、青白瓷 B.青白瓷、白瓷 C.白瓷、青瓷 D.青瓷、白瓷
3.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发生在北宋某年的电视剧,从历史角度看,下列情景不应该出现的是
A. 主人公在某地草市饮酒游玩 B. 剧中人的店铺因晚上经营被勒令关闭
C.剧中人物相约在开封逛夜市 D. 剧中人在宅屋之间开了一家店铺
4.陆游《杂赋》中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这说明了
A.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B.富商大户在水运方便的“草市”往往相聚而居
C.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D.“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5.下列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 B. 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D.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
6.1866年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俱用华人”,但其自身的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后来,它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它的发展历程说明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B.民族工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困难重重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独立的发展
7.右图人物是清末状元,曾任中华民国农林、工商部长。他主张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楷模。他是
A.张謇 B.陈启沅 C.周学熙 D.荣德生
8.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9.中国近代,西装的传入和流行不仅没有取代中国传统服饰,反而促进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右图中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样式属于
A. 长袍 B. 马褂 C.中山装 D.西装
10.右图是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1552-1610)向明朝皇帝进贡的《坤舆万国全图》。该图绘制时间应该是在
A. 新航路开辟前 B. 新航路开辟后
C.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1.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A.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B.美洲的烟草、中国的茶叶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C.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12.右图是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根》的书影。书中讲到18世纪60年代,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上述情景反映了
A.圈地运动 B.黑奴贸易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3.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的是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C.圈地运动的进行 D.手工工场的发展
14.1878年,爱迪生在报上预告一项新发明,结果 煤气公司的股票猛跌,因为这意味着普遍使用的煤气灯将要被淘汰。这项新发明是
15.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其标志不包括
A.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B.日本的“开国”
C.中国的“门户开放” D.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
16.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 瓦特改良蒸汽机,发明万能蒸汽机 B.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C. 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D.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机
17.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的60年。”当年,维多利亚女王若想到英国各地巡视,那么她可以选择乘坐
①轮船 ②火车 ③飞机 ④汽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连为一体。关于世界一体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B.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收益者
C.一体化进程,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和融合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9.罗斯福新政通过的诸多法律中,主要着眼于缓和劳资矛盾的是
A.《紧急银行法》 B.《工业复兴法》 C.《全国劳工关系法》 D.《社会保险法》
20.右图是1929-1933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该工程是一项水坝、水电站、航运、防洪兼有的水利系统。美国政府修建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A.该地区水患严重,根治水患迫在眉睫
B.解决就业问题,从而扩大消费,刺激生产
C.国家在危机期间也不能放弃大型工程的修建
D.制造繁荣景象以增加美国人民反危机的信心
21.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沉重打击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受阻,但却有一个国家安然渡过了这次危机,与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个国家是
A.民主德国 B.日本 C.联邦德国 D.美国
22. 1950-1973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5%,远远超过其他工业国家的是
A.美国 B.联邦德国 C.英国 D.日本
23.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的会旗是
24.2006年冬季奥运会在意大利的都灵召开,根据你的推测,各国观众购买门票时使用最多的货币应该是下图所示的
25.下图美国麦道飞机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示意图,它反映了
A.世界格局的两极化发展趋势 B. 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发展趋势
C.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7分,第28题24分,第29题8分,共50分。)
26.(1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凤阳,到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并题词
请回答:
(1)凤阳的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建立,都与被誉为“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一次会议有关。这次重要会议是什么会议?(1分)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2分)
(3)材料一中说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其具体含义是什么?从凤阳开始的改革有什么重大影响?(3分)
(4)除深圳外,我国还建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20世纪90年代我国初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5分)
27.(7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活动创造了条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纷纷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列强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不断,到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所有对手,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请回答:
(1)在开辟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过程中,哥伦布和迪亚士的贡献各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2分)
(3)英国在确立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发生了哪几次主要战争?(3分)
28.(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罗斯福(1936年)
(1)材料一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它的主要目的。(4分)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对“我们自己”和“全世界”有何影响?(4分)
材料二 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政府变成如同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场所,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服务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2)克林顿执政期间,在经济政策上做了大胆的“试验”,具体指什么经济政策?(2分)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2分)
材料三 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须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德国)路德维希·艾哈德
(3)材料反映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4分)
材料四 我国(指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最优先是发展经济……因而舆论称之为“GDP第一主义”的政治,即一切为了GDP。——【日】林直道:《现代日本经济》
(4)在日本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谁?(2分)它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5)材料二至四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的“战争”有什么共同点?(1分)
29.(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呈现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区域经济集团化,二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材料二 一般地说,国际贸易的平均增长率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1~1.5倍,1990—1995年其间达到了3倍之多。而且,1985—1995年世界贸易总额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9.8%上升到35%。这意味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世界市场的程度在不断加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运行标志着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的形成。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给各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谋求更富人情味、共赢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与目标。
请回答:
(1)写出当今世界三大主要区域经济集团的名称。(3分)
(2)世界贸易组织是哪一年正式运行的?2001年11月10日,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会议上,哪个国家被正式批准加入该组织?(2分)
(3)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B D C C A B C B D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C C B C B C D D C C
二、材料解析题
26.(11分)(1)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
(2)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2分)
(3)含义: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的实行包产到户。(回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可)(1分)影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回答“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可)。(2分,回答出“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着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可给1分)
(4)特区:珠海、汕头、厦门。(3分)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2分)
27.(7分)(1)1492年,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1488年,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2分)
(2)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交往,使市场不断扩大,引起了商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2分)
(3)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战争。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3分)
28.(24分)(1)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4分)罗斯福政府用国家干预手段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对之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
(2)“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2分)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较低(或者是: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2分)
(3)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2分)特征: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4分)
(4)政府。(1分)体现:实施产业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4分,写出两点即可)
(5)政府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干预。(1分)
29.(8分)(1)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1分)
(2)1995年。中国。(2分)
(3)发展问题。(1分)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2分,写出4点得2分,写出3点及其以下的得1分)
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