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综合测试(2)(人民版07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综合测试(2)(人民版07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6-07 22: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二 综合测试(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春秋时期,有些人以牛或牛耕作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又有司马牛名犁;晋国还有个力士叫牛子耕。这说明
A.当时盛行图腾崇拜而以牛来命名      B.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C.春秋时期已有牛耕            D.巧合而已,无任何实际含义
2.有人到新疆考察农业,在吐鲁番看到了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从山地水源开凿的暗渠,延伸二三十公里,每隔一定距离挖有竖井,当暗渠流经农田时再由明渠引出地面灌溉。这种源于古代关中地区的灌溉设施是
A.耦犁       B.都江堰       C.郑国渠      D.井渠
3.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代   D.唐代
4.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矛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
A.青瓷、粉彩瓷器   B.粉彩瓷器、白瓷   C.青瓷、白瓷   D.白瓷、青瓷   
5. 浙江某地农民每逢二、五、八日都到中心集镇赶集,这种交易的风俗是由古代的“草市”发展而来,古代的“草市”可以追溯到
A.商代 B.六朝 C.宋代 D.明代
6.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市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在:
A.“夜市”的繁盛 B.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
C.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D.商业活动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7.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
A.海禁政策    B.抑商政策   C.奖励农耕的政策   D.禁奢侈
8.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新宪法的通过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10.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1.右图反映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土高炉炼钢的情景,这种情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领导人的果断决策
1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市 D.国营企业
1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出自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的这段顺口溜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企业股份制改造
15.“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16.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A.长袍马褂     B.西装     C.中山装     D.列宁装
17.某班学生在历史课上表演反映清末明初礼仪风俗的课本剧,下列表演的内容不属于新式礼仪的是
A.握手 B.跪拜 C.鞠躬 D.拥抱
18.右图是1892年美国芝加哥为庆祝某位著名航海家航行到美洲400周年而发行的一枚邮票,该航海家应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19.“土豆”是马铃薯的俗称,最早栽培这种作物是在
A.亚洲 B.美洲 C.欧洲 D.非洲
20.下列关于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607年,在北美洲获得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 ②实施《航海条例》③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和约》 ④18世纪,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
A.西班牙、荷兰、法国 B.荷兰、法国、葡萄牙
C.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D.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22.为纪念瓦特的贡献,国际单位制中的功率单位以“瓦特”命名。瓦特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
A.水力纺纱机 B.万能蒸汽机 C.汽船 D.蒸汽机车
23.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这首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民谣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世界经济大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肯尼迪执政         D.克林顿执政
24.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坚定地认为,需要进行“大胆的、持久的试验”。这里的“试验”是指
A.实行“新政”       B.提出“新边疆”的施政纲领
C.奉行自由放任主义     D.实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
25.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经济”时代,下列有关美国“新经济”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经济持续增长 B. 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
C. 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 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依然并存
26.从1800年到189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11倍,而城市人口增加了81倍。到1900年,美国有6个城市的人口超过50万,纽约达到350万。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
A.人口下降 B.城市化进程加速 C.联邦政府成立 D.小农经济破产
27.路德维希·艾哈德(1897-1977)享有“德国经济奇迹之父”的美誉。他为建立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作出重要贡献,从而使本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这种模式是
A.混合市场经济        B.计划指导型经济
C.社会市场经济        D.政府主导型经济
28.政治权力成为最大的经济资源,这一经济模式是二战后哪一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特点
A.美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29.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与以前的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相比,成为社会发展主要动力的应该是
A.资本的积累 B.知识的创新 C.工具的革新 D.土地的利用
30.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人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国际恐怖活动    B.毒品走私    C.人口爆炸    D.全球变暖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南海 陈启源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所示内容,填上相应的企业名称。(4分)(请直接填入表格内)
(2)材料一中中国早期民族企业创办于何时?(1分) 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1分)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过发展的高潮,这一高潮大概出现在什么时期?(2分)这一高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之后为何很快又衰落了?(1分)
(4)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命运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32.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其市场和劳动力条件分别是通过什么途径具备的?(2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两个发源地在哪里?(3分)
(3)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分别有什么突出成就?请各举一例。(2分)
(4)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2分)
(5)请分别扼要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市场发展的影响。(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证明开放的中国离不开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也不能缺少中国。中国经济会越来越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世界的影响。
                          ――《历史必修第二册》(人民版)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为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这一切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南北差距拉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经济和金融风险增大,跨国犯罪严重,这一切又增加了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紧迫性。在这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刻,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求同存异、扩大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方向前进。
――胡锦涛《推动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请回答:
(1)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什么?(2分)中国是何时被正式批准加入世贸组织的?(2分)
(2)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请举出三个重要的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3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利与弊,(4分)并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CDCCB 6—10 CBBBB 11—15 CBACA 16—20 CBCBD
21--25 ABAAC 26—30 BCCBD
二、非选择题
31.(1)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4分)
(2)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1分)特点: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1分)
(3)一战期间(2分)
迅速发展的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3分)
衰落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大对华经济侵略。(1分)
⑷认识: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2分)
32.(1)市场: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1分) 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的进行。(1分)
(2)标志:1866年,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1分)
两个发源地:美国和德国。(2分)
(3)火车(汽船); 汽车(飞机)。(2分)
(4)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分)
(5)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4分)
33.(1)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分); 2001年11月(2分)
(2)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3分)
(3)利: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为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2分)
弊:南北差距拉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经济和金融风险增大,跨国犯罪严重等等。(2分)
对待: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各种风险要充分估计并做好应对。(2分。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w.w.w.k.s.5.u.c.o.m
www.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