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测试(岳麓版08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测试(岳麓版08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6-08 10: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测 试
一、选择题(25*2=50)
1.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但仅过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前提是 ( )
A.新中国的成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一五”计划的执行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2.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3.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
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4.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 ( )
1962年 农业产值 粮 棉花
原计划 比上年增长8.5% 3216亿 2200万担
实际达到 比上年增长11.6% 3400亿 2400万担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D. 文化大革命
5.造成右图漫画中所反映的历史运动的最主要因素( )
A.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 
B.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C.三大改造过急过粗
D.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
6.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是因为( )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7.“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 ②具有“左”倾冒进的思想倾向
③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直接导致了“大跃进”运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8.中共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有是 ( )
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②对国情认识不足 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急于求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10.造成1959到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灾害的影响 B. 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
11.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以此为指导,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 (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改革开放
12.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以下关键词能正确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A.联产承包 大跃进 好莱坞大片 依法治国
B.中外合资 互联网 革命委员会 南巡讲话
C.拨乱反正 大包干 经济适用房 三个代表
D.人民公社 个体户 一国两制 村民自治
13.今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为前提
D.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
14.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15.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
A. 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B. 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C.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 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
16.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文革”时期全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
17.“元璋故里涌春澜,十八农夫划地田。歃血为盟求腹饱,签押作证避囚牵。”其中的“划
地田”是指( )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8.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B.一五计划实施
C.三大改造完成 D.对外贸易扩大
19.右图是漫画《摘棉花》。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0.(2009年4月山东省济钢高中一模)“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21.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 ( )
A.以市场调节为主 B.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
C.完全由市场配置 D.通过政府计划实现
2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客观条件是 ( )
①靠近港澳,华侨多 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③资源比较丰富 ④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这与中共十四大什么内容直接相关?( )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设立深圳、珠海、厦门为经济特区
24. 2008年8月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界奥运会。六个协办城市天津、秦皇岛、上海、沈阳、青岛和香港,其中那些城市曾经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开辟为通商口岸,1984年又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
①天津 ②秦皇岛 ③上海 ④沈阳 ⑤青岛 ⑥香港
A.①②③ B. ③⑤⑥ C. ①③ D. ③④
2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 )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8分)
⑵材料三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4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
⑶为纠正材料三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3分)取得了哪些成就?
(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4年,某报记者对“安徽实行包干到户”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进行专访的访谈录摘要:
  记者:当时农民分地的背景是什么?
  亲历者: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农民连吃饭都成问题,体制束缚了中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干部都不敢讲真话,口号上喊“人民公社年年好”,其实生产力却是年年大倒退,农民怨声载道。
  记者:在当时的情况下搞包产到户的阻力很大吗?
  亲历者:农民们走出了这一步,很多人都是反对的。有一位老同志干脆直说:“这是胡闹!”
  记者: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亲历者:“大包干”的第二年,小岗生产队大丰收。这个自农业合作社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粮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队”,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
——《鲁中晨报》2004年8月
材料二 左图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
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秘密开会,决
定分田单干,并写了保证书,签字画押。
保证书主要内容是:他们保证完成向国
家上缴的公粮和统购粮;若队干部因包
产到户坐牢,他们保证把队干部的孩子
养到18岁。
  
材料三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资料  
年份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10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
1979年 20户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元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⑵依据材料二、三,分析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使小岗村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⑶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ACD
6—10 ADCBD
11—15 CCDBB
16—20 BCABA
21—25 ADCCC
26.答案要点:
⑴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3分)
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分)才能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3分)
⑵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分)
影响: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分)
⑶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分)
成就: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3分)
27.答案要点:
⑴人民公社严重束缚了农民生产积极性。(4分)
⑵变化:1979年小岗生产队获得了大丰收,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都大幅提高,还了贷款,交售了粮食。(4分)
原因:实行“包干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4分)
⑶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全面展开,揭开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4分)
21世纪教育网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