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输的载体》
《物质运输的载体》是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习了消化系统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而营养物质的利用需要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细胞,这一过程就需要血液循环系统,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循环系统的基础,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本节课的知识和生活联系紧密,学习完本节课后,同学们可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
3、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
4、说出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演示实验和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血常规化验单的测定值与正常参考值的比较,学会认识血常规化验单,并能初步预示某些疾病,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模拟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了解A、B、O血型的鉴定并认同同型输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性,让学生珍爱生命;
2、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学习及对化验单的解读,充分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及生物与自然的统一性,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3、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激发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重点】
血液的构成;
血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并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难点】
血细胞的成分和功能。
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并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医院抽血、验血和输血、无偿献血证等图片,问这些图片和什么有关?关于血液同学们并不陌生,那么,同学们对它知道多少?它对人体的健康有何重要意义呢?
学生1:血液有鲜红色的,有深红色的。
学生2:受伤后,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及时输血可以挽救生命。
学生3:去医院检查身体的时候会抽血做检验。
教师:很好,同学们对生活的小事观察都很细致。那血液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各个成分都有什么功能呢?学习了今天的课程,同学们就会一一了解清楚。
【讲授新课】
一、血液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手中加入抗凝剂的已分层的血液,能发现什么现象?这里的抗凝剂是柠檬酸钠,加入它血液不凝固。同学们观察血液是否分层了?
学生:分层了。
教师:分成了几层?
学生:三层。
教师: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占的比例如何?
学生:上面部分是浅黄色,约占整体的55%;中间是白色,薄薄一层;下面部分是暗红色,约占整体的45%。
教师:很好,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上面淡黄色、半透明的的部分是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浆的交界处,有很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见,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一种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作“流动的组织”。
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接下来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告诉老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能看到2种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红细胞数量多,白细胞数量少,红细胞、白细胞颜色不同,大小也不同
教师:很好,其实这里面还有一种成分,血小板,血小板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形状不规则。接下来同学们阅读课本25页到26页的内容,总结这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学生:认真阅读。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加强指导。同学们,都阅读完了么?
学生:阅读完了。
教师:好,谁来说一下红细胞(RBC)的特点和功能?
学生:红细胞数量最多, 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输送氧气的功能。
教师: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好。红细胞在血细胞中的数量最多,成年人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男子约4x10^12~5.5 x 10^12个,女子约3.5x10^12~5.0 x 10^12个。这里同学们可能对血红蛋白这种物质不是很熟悉,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在含氧气高的地方易于氧结合,在含氧气低的地方又易于氧分离。红细胞就是依靠这种蛋白发挥运输氧气的功能的。那白细胞(WBC)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呢?
学生:白细胞数量少,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具有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教师:很好,白细胞种类较多,大小不一,每升血液中约4x10^9~10 x 10^12个,如果高于正常值,身体可能有炎症,应予以重视。血液还有什么成分,特点和功能各是什么?
学生:最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学生:血浆是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的功能。
教师:同学们很棒,人在正常情况下,血细胞的数量、比例、形态及血红蛋白的含量,均保持相对稳定,患病则常引起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医务人员常根据患者血液化验结果诊断疾病,从而对症治疗。接下来我们就根据学习的这些知识,来看一下课本血常规化验单,看同学们能否看出有什么问题?
学生:认真看。
教师:哪位同学来说说?
学生: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测量值都低于正常值,成年男子每升血液中约4x10^12~5.5 x 10^12个,血红蛋白含量为120~160g。
教师:真棒!观察很仔细,患者的确是这两项的检测值要低于正常值,这位患者是贫血,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万个/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100毫升)都叫贫血。为了预防贫血,必须做到营养均衡,多吃含铁及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确保健康成长。
二 、血型和输血
教师:同学们知道自己体内有多少血么?
学生:不知道。
教师:一个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人体内的血量只有维持相对的稳定,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 10%, 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还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相继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般丧失的水分、无机盐在2小时内可恢复正常,血浆蛋白浓度一天左右恢复正常,红细胞则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因此,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 10%,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同学们知道我国的义务献血每次是多少毫升么?
学生:200ml。
教师:说的对了一半,人一次可以献200~300毫升血,献这些血是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损害的,但对那些病危躺在医院急需输血抢救的人来说,却是救人一命。因此,每一个健康的公民都应积极参加义务献血。
学生:赞同。
教师:但同学们目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提倡义务献血,当你们到了18岁后,对于每一次献血应该踊跃报名参加,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使病人补充血量。但输血前一定要检查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人类的血液可分成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O型和AB型。不同人的血相遇,有的会发生凝集,有的不凝集。因此输血时,如果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输血的原则是:应该输同型血。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而AB型血可以接受少量其他三种血型的血。血液除了ABO血型以外,还有其他血型系统。所以,安全的方法是输血前应该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受血者的血与供血者的血液相实验,是否出现凝血现象
学生:认真听讲。
三 、总结反馈,提高能力
教师:好,今天这一节的内容就学习完了。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学生:有关血液、血型和输血的知识。
教师:好。血液都有那些成分构成?
学生:血细胞和血浆。
教师:很好,还学习了什么?
学生:血型和输血,输血原则是同型输血,人类的血液可分成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O型和AB型。。
教师:同学们掌握的很好。现在我们来做一下课后练习(课件17页)。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了解了血液的成分及其各个组分的特点和功能,并且学习了血型的种类和输血的原则,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认同我国无偿献血的制度,不仅让学生爱惜自己的生命还要为挽救别人的生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略。
课件18张PPT。课前思考血液血浆:淡黄色、半透明,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加入抗凝剂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占血液容积的45﹪左右血细胞血液血液(blood)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red blood cell)、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和血小板(blood platelet),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一种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作“流动的组织”。探究竟·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找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比较各种血细胞的数量。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红细胞
特点:数量最多, 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
功能:具有输送氧气的功能。
成年人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男子约4x1012~5.5 x 1012个,女子约3.5x1012~5.0 x 1012个。
红细胞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红细胞中有种蛋白——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在含氧气高的地方易于氧结合,在含氧气低的地方又易于氧分离。红细胞就是依靠这种蛋白发挥运输氧气的功能的。成年人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男子约120~160g,女子约110~150g。红细胞显微镜下形态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白细胞
特点:数量少,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功能:具有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每升血液中约4x109~10 x 1012个白细胞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血小板
特点:最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
功能: 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每升血液中约1x1011~3x 1011个血小板探究竟·资料分析血常规化验单贫血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万个/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100毫升)都叫贫血。
为了预防贫血,必须做到营养均衡,多吃含铁及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确保健康成长。贫血的症状血量一个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人体内的血量只有维持相对的稳定,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的生理活动。
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
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 10%, 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还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相继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般丧失的水分、无机盐在2小时内可恢复正常,血浆蛋白浓度一天左右恢复正常,红细胞则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
因此,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 10%,是不会影响健康的。义务献血量我国的义务献血每次200~300ml。
每一个健康的公民都应积极参加义务献血。血型和输血人类的血液可分成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O型和AB型。血型和输血输血的原则是:应该输同型血。
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而AB型血可以接受少量其他三种血型的血。血液除了ABO血型以外,还有其他血型系统。
所以,安全的方法是输血前应该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受血者的血与供血者的血液相实验,是否出现凝血现象
课堂小结1、血液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2、血型和输血
血型分类
输血原则
选择正确答案1.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A.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成熟的红细胞D.血细胞和红细胞C随堂练习2 .贫血是指()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
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D选择正确答案随堂练习3 .甲、乙、丙、丁四人的血型各不相同.若用A型标准血清检查,乙和丁的血液可被凝集;经交叉配血试验,乙只能接受甲的血.据此推测这四个人的血型分别是(??)???
A.?A、B、AB、O型
B.?O、B、A、AB型?
C.?O、AB、A、B型?
D.?O、A、B、AB型?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