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测试(岳麓版08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测试(岳麓版08版选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6-08 10: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
测 试
一、选择题 高考资源网
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施“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
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4. 孔子主张的“忠恕”之道,所谓“恕”的意思是( )
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C.仁是一种道德规范,正身律己才能取得百姓信
D.以仁爱之心,使人人都有受教育机会
5.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孔子( )
A.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言传身教的教育原则 D.培养君子的教育目标
6.孔子传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要贡献是( )
A.兴办私学 B.整理《论语》 C.整编 “六经” D.提倡仁礼
7.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
A.分封制的崩溃 B. 劳动者地位的提高
C. 教育向民间普及 D. 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旧矛盾尖锐
8、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9.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10.《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11.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 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C. 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D. 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12.下列有关柏拉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曾师从亚里士多德,学习哲学
B、曾三次到北非文化中心居勒尼,希望把那里的统治者变成哲学家
C、他创办的阿卡德米学院,成为培养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重要基地
D、他的《理想国》是叙事体著作,给后人智慧的启发
13.对于柏拉图的唯心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世界是由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两部分组成
B.感觉世界真实、完美而永恒
C.物质先于理念存在
D.人们学习过程并不是回忆的过程
14.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说明( )
A 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 B 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
C 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 D 理想是虚无飘渺的东西
15.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人过度好胜就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这反映了他的( )
A.法治思想 B.“中道”思想 C.乌托邦思想 D.唯心主义的理念论
16.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
A.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B.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D.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17.“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这三句话,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那一学说( )
A. 政治学说 B. 教育学说 C. 伦理学说 D. 逻辑学
18.亚里士多德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作过研究,被称为( )
A.古希腊文化集大成者 B.阿卡德米学园的头脑
C.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D.散步的哲学家
19.御医之家的出身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其有机会出入王宫,接触广泛的文化知识
B.为其一生中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
C.使其具有良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D.为其将来的从政打下良好的基础
20.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从教生涯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曾教授于马其顿帝国的建立者亚历山大
B.在马其顿创立了吕克昂学园
C.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被称为“逍遥学派”的思想家
D.教授学生自然科学和伦理学
二、非选择题
21.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材料一 仲尼曰:“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第2章)
材料二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 “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
(2)材料三是谁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
(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AriSl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
(2)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体现在哪些地方?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
23.和谐社会,是古人的向往,也是今人的追求。古今中外的许多先哲都视“和”为重要的价值理念。
请回答:
(1)简述孔子和柏拉图在建立“和谐有序”社会方面的各自主张。
(2)简要评价这些主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DAA 6-10 CDBCB 11-15 ACAAB 16-20 BDCDB
二、非选择题
21.(1)中庸思想和因材施教思想。
(2)亚里士多德。两者均强调“恰倒好处”,反对两极;两者都认为“中庸”是一种美德,并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3)①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②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
22. (1)柏拉图
(2)批驳了柏拉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识; 他还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的设想不符合实际。
(3)尊敬但不盲从 体现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
23.(1)孔子:提倡用“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以“仁”来处理人际关系,提倡仁爱和忍让。
柏拉图:主张社会要有明确分工;不同的人要各具其德,各守其位。
(2)他们都看到了社会的弊端;他们的主张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他们的主张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w.w.w.k.s.5.u.c.o.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