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测试(岳麓版08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测试(岳麓版08版选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6-08 10: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测 试
一、选择题 高考资源网
1.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2. 秦朝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 (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皇权至高无上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3. 秦始皇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掌承天子,助理万机”的高官是 ( )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廷尉
4. 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间的距离均为六尺。该措施的作用包括 ( )
①有利于当时国家的交通建设
②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
④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汉书·严安传》载:“(秦朝)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由此可见秦朝( )
A.徭役、兵役繁重 B. 刑罚十分严酷
C. 赋税很沉重 D. 人民很勤劳
6.中国古代盛世现象多出现在汉、唐时期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的封建制度确立具有很强的历史进步性
B. 地主阶级处在上升时期,具有进步性
C. 先进生产工具推广,社会经济日益繁荣
D. 与周边民族关系紧张,促使统治者励精图治
7.唐太宗完善科举制的进步意义是 (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8.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 )
①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
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③戒奢从简
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9. “贞观之初,率土荒俭,一匹绢才得一斗粟┉┅自五六年以来,频岁丰稔,一匹绢得十余石粟。”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 )
A.农业发展,粮食价格便宜
B.丝织品质量提高,价格上涨
C.农产品、丝织品大量投放市场
D.唐政府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10.唐政府同以前历代统治者“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不同,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说明唐朝 ( )
A.国力十分强大 B. 支持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权
C.依靠少数民族保卫边疆 D. 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1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 )
① 与吐蕃和亲,送去谷物种子、手工技术及中原文化
② 对突厥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③ 在东突厥建都督府,以突厥首领都督
④ 鼓励印度商人在中国居住、做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唐太宗针对中外文化的政策或观点包括( )
① 对外开放政策 ② 示存异方之教
③ 兼收并蓄 ④ 用法务在宽简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13.唐太宗自己曾说:“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唐太宗善于纳谏和自我反省 B.唐太宗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
C. 唐太宗时期经济繁荣、民族团结 D.唐太宗时期对人民的剥削很沉重
14.清初,广大人民支持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其原因在于平定叛乱有利于 ( )
A.维护国家统一 B.减少清政府的财政开支
C.减轻老百姓的痛苦 D.维持清朝的封建统治
15.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活动有 ( )
①平定噶尔丹叛乱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设置台湾府 ④册封四大活佛
A.①③ B.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6.据史载:当满洲入主中原时,明将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坚持抗清,并收复台湾;郑经经营台湾大有发展,后参与三藩之乱;郑克塽谴使诸军前请降,台陆统一。对以上四人所为的评述正确的是 ( )
①郑芝龙站在地主阶级立场,降清有勇有谋
②郑成功维护了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民族英雄
③郑经发展台湾,分裂祖国,有功有过
④郑克塽毅然回归,顺应历史,有功于史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7.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 )
A.驱逐了殖民势力 B.加强了边疆管辖
C.维护了国家主权 D.巩固了清朝海防
18.《台湾府志》记载:“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以上材料说明 ( )
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③当时台湾主要出产糖和粮食
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9.《尼布楚条约》与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的其他条约相比,不同点是 ( )
A.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 B.签约双方平等协商
C.赔款求和 D.都是不平等条约
20.以下对康熙帝历史功过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打击分裂割据势力,维护统一
③康熙帝没有敏锐地觉察到西方社会的巨变
④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明)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记)
材料二 秦术戾儒,厥民斯酷。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 ——(唐)司图空《铭秦坑》
材料三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灭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
请回答:
(1)简要分析上述材料对“焚书”的基本态度和依据。
(2)材料二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正确?
(3)你如何评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
22.阅读下列材料: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大臣进行了一番争论。
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置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是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人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五月,辛末,以突利为顺州都督,使帅其部落之官。上戒之曰:“……今命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将讨论中出现的三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2)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
(3)唐太宗处理这一问题的决策过程,反映出贞观之治的什么特点?
23.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政治家,其中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卓越的领袖才能和超人的胆略智慧,创造出不同的业绩,分别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下面的不同评价是对这三位政治家的浓缩概括。
A.知人善用,开明开放
B.巩固统一,维护主权
C.创立新制,缔造统一
请在下面表格中的人物后面写出与他们相符的代号,并说明相应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BDC 6~10 BADAD 11~15 CADAA 16~20 BCDBD
二、非选择题
21.(1)材料一认为“焚书”是战国以来言论、思想过度自由的必然结果,不应过分谴责秦始皇,只是手段过于狠毒;材料二认为“坑儒”是秦始皇残害儒生的重大暴政;材料三认为“焚书”“坑儒”并未起到维护秦朝统治的作用,因为灭秦的刘邦、项羽并不是儒生。
(2)材料二认为秦亡的原因是“坑儒”。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秦亡是由于秦朝多种暴政共同造成的,并非只是由于“坑儒”。
(3)该政策的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虽然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其主要作用却是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学术的自由交流。
22.(1)许多大臣主张采取强行内迁的政策,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李百药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护府管辖;温彦博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同时教之礼仪。
(2)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并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来担任官职,还告戒他们守法。这样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又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
(3)反映了唐太宗决策过程中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择善而从的作风。
23.
古代政治家 评价序号 选择该序号的理由
C 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A 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兼收并蓄的开放政策
( http: / / www. / ) B 康熙帝通过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噶尔丹叛乱,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巩固和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外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