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政治家》测试(1)(岳麓版08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政治家》测试(1)(岳麓版08版选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6-08 10: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政治家
测 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1640年英国议会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的利益 B.资产阶级要掌握国家政权
C.人民群众要削弱国王权力 D.资产阶级要发展资本主义
2、克伦威尔被拥立为终身护国主,建立起军事独裁的主要原因是
A.受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 B.克伦威尔的军队威望高
C.巩固新政权的需要 D.托利党力量单薄
3、在克伦威尔执政期间,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包括
①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 ②颁布《航海条例》以打击荷兰
③积极发展工商业 ④与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克伦威尔在其“护国主”任上曾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上述言论说明了克伦威尔
①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 ②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 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克伦威尔时期,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所体现的是
A.殖民主义的屠杀掠夺政策 B.工业资本的自由贸易政策
C.金融资本的垄断贸易政策 D.殖民主义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6、如果你是一位军事评论家,你认为在克伦威尔的治军之道中,最能保证其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是
A.士兵的出身来源 B.严格的军队纪律 C.军官的提拔标准 D.士兵的武器装备
7、克伦威尔说过:“我宁愿要一个懂得自己的战斗目标、热爱所认识的东西的布衣粗服,而不要你们称为‘绅士’而别无优点的将领”,材料反映克伦威尔选拔军官的标准是
A.出身于下层的普通百姓 B.出身于乡绅
C.虽出身卑微但有才干有奋斗目标 D.能听从克伦威尔的指挥
8、克伦威尔率军队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反映出
①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 ②克伦威尔凶残的阶级本性
③为了推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④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的普遍现象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9、拿破仑帝国与反法联盟的战争,以拿破仑帝国的失败而告终,它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在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具备战胜封建主义的力量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严重损害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失去了国内支持
C.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区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
D.这是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落后的法国的胜利
10、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
①尽力保护革命成果,维护共和体制 ②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③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 ④无条件废除贵族地主的封建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强化君主制度,此后俄德意均保留君主制
B.重创俄国势力,使它向西扩张受到遏制
C.以武力及法典推广法国大革命的观念
D.刺激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
12、“因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是正义的”。这个“前提—结论”式的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C.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D.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13、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说明
①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 ②欧洲封建势力强于资本主义势力
③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完全丧失 ④拿破仑统治完全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14、拿破仑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你认为他这样说是因为
A.40多次胜仗,徒有虚名,微不足道
B.滑铁卢之战,使拿破仑前功尽弃
C.《民法典》代表法国人民的利益,受到社会个阶层的拥护
D.《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15、拿破仑战争的进步性表现在
①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②削弱了封建势力
③在莱比锡进行“民族决战” ④多次与反法联盟作战,防止波旁王朝的复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16、拿破仑帝国在欧洲盛极一时,但这种强盛只是表面现象,主要是因为
A.占领地区太多,难以统治 B.欧洲封建势力的反扑
C.波旁王朝伺机复辟 D.被占领地区人民的觉醒
17、有人说:“这位先生(指华盛顿)作为军官以他的技能和经验,他的足以自食其力的财富,出类拔萃的才能和众口交誉的极好声望,将比联邦中的任何其他人更能博得全美国的支持,┅┅”以上材料反映出华盛顿出任大陆军总司令源于他
①有作战经验和领导艺术 ②有较多的财富 ③有杰出的才能 ④作战勇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华盛顿出任美国首届总统的法律依据是
A.《独立宣言》 B.《邦联条例》 C.《联邦宪法》 D.《权利法案》
华盛顿担任总统时,发挥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在职期间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网罗人才,组成内阁 ②建立国家银行,活跃国民经济
③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④创立总统否决制度
⑤改善与英国的关系 ⑥在英法开战时,宣布“严守中立”政策
⑦西进运动不断开展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19——21问题
19、属于维护国家民主制度的有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⑦ D.①③④⑦
20、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是
A. ②⑦ B. ①②⑦ C. ④⑦ D. ②③
21、在外交事务中为保证国家和平的措施包含
A. ③⑤⑥⑦ B.⑤⑥⑦ C. ③⑤⑥ D. ⑤⑥⑦
22、如果你是美国公民,你投票赞成华盛顿为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总统的理由是
A.他的名字与本国首都名字一致 B.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
C.他起草了《独立宣言》 D.他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23、在共和国时代,克伦威尔建立起独裁统治,华盛顿则完善了总统制,这两种行为
A.都属于符合本国国情的举措 B.前者背离了资产阶级革命目标
C.都是为了强化个人权利 D.后者行为被其他国家仿效
24、克伦威尔所组织的骑兵军的士兵主要来源于
A. 贵族 B. 骑士 C. 新贵族 D. 自耕农
25、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有着诸多相同之处①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②走上独裁道路 ③主持政局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内外措施
④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6、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局面,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王朝的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27、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鞑虏,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③ B.②④ C. ①② D.②③
28、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C.传播民族、科学思想 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
29、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30、同盟会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的依据不包括
A.思想上与保皇派进行论战 B.经济上制定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政治上成立中华民国 D.军事上策划组织发动武装起义
3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德国
32、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
A.同意改组国民党 B.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
C.召开国民党“一大” 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3、毛泽东曾说过:“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是因为孙中山
A.首先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首先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C.首先发动了反清的武装起义 D.首先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4、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35、孙中山说:“┅┅中国革命六年之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上最大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并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①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②完成了民主革命思想向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 ③把不同性质的革命混为一谈 ④对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有正确的认识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36、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主要体现在约法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以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
C.赋予国民以自由权利 D.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
37、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革命”
③袁世凯称帝 ④宋教仁遇制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38、标志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的是
A.甲午战争的失败 B.上书李鸿章遭拒绝C. 兴中会的成立D.在广州行医失败
39、孙中山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了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强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④
40、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政治主张的根本原因是
A、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B、共产国际的帮助
C.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 D.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
4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
A.创办了革命政党 B推翻了清王朝 C.结束了封建帝制 D.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42、下列有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运动停止 B.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C.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其目的是通过“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自治
43、下列关于不合作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战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抗英运动
B、甘地的非暴力理论来源于政治斗争的经验教训
C、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开始就提出了独立的目标
D、甘地一共领导了三次大规模的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殖民统治
44、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国大党的势力 B.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C.取得印度的自治 D.提高民族自尊心
45、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中,最能体现其自治目标的是
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
B.抵制英国人的立法机关和法院,建立新的裁决法庭
C抵制英国恢复手工纺织
D.发动群众展开抗税斗争
46、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起的作用是
①印度人民取得了自治权 ②印度人民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印度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④英国在经济上受到沉重打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7、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期间发生暴力事件时,国大党即宣布停止运动,本质上反映出
A.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B.对人民力量的保护
C.害怕引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害怕危及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48、甘地领导的国大党在反英斗争中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
A.发展成为下层人民的政党 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C.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 D.取得反英斗争的胜利
49、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倡导“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
A.恢复行会式工业组织 B.大力发展家庭纺织业
C.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 D.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50、孙中山、华盛顿和甘地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主要是因为
A.领导本国人民实现了历史巨变 B.实现与友党的合作
C.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经济 D.与殖民统治者进行坚决斗争
二、非选择题
51、阅读材料回答(15分)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 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 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个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
(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孙中山因何未能建立“至完美”的国家?
(4)从材料四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式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1920年8月1日,为了抗议英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贾 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惟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作”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不得摘抄原文)
(3)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不得摘抄原文)
(4)有人认为:“非暴力”抵抗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和看法。
53、孙中山和华盛顿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两人都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请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资产阶级革命后,两国政体确立的原则是什么?立国的法律依据各是什么?(3分)
(2)孙中山和华盛顿为维护本国的民主制度分别作了哪些努力?(5分)
(3)努力的结果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
54、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1774年4月华盛顿说:“我想我可以宣布一个事实,单独或集体地争取独立,这并不是这个大陆上的哪个政府或任何人的愿望或兴趣所在。”
——《华盛顿传》
材料二 1776年2月华盛顿又说:“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通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我们采取这一必然会促使我们幸福的步骤,是完全应该的。”
——《华盛顿传》
材料三 (按:美国独立战争后,农民的债务增加。终于导致了1786年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起义被镇压后。)华盛顿说:天呀,人的行为为什么竟然这样反复无常,出尔反尔!前些日子为了建立我们今天的制度,为了建立我们自己选择和创立的制度,我们还在流血牺牲,可是现在我们又拔出刀来,想要推翻这些制度,这件事真难以解释┅┅如无道理,就要马上运用政府的力量,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世界近代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华盛顿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三华盛顿难以解释的历史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3)华盛顿对“以前共同奋斗,而今又反对”这种制度认识上的缺陷在哪里?这两起斗争分别是什么性质的矛盾?
(4)材料三华盛顿的立场是什么?从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上看,其阶级实质是什么?
(5)应怎样理解华盛顿在上述三则材料中的活动?
55、法国大革命开始至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的二十余年中法兰西不曾间断战争。先有普奥联军的武装干涉,继而是欧洲反法联盟的进攻。拿破仑帝国时期又频繁对外战争直到莱比锡之战,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走向瓦解。
(1)英国参加和组织反法联盟是为了什么?
(2)你怎样看待和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莱比锡之战为什么被称为“民族之战”?
(3)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法国有何影响?(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DDD 
6——10 BCCAB
11——15 CACDB 
16——20 DBCBA  
21——25 CDADC 
26——30 CCDAB
31——35 ADDAB
36——40 CBCBD
41——45 CBBCB
46——50 DACDA
二、非选择题
51、(1)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不对。因为他主张的民族主义只要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不包括打倒帝国主义,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他主张的民权主义只反对封建帝制,只能是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
(3)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彻底反帝反封建。
(4)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原因是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共和苏联的帮助。
52、(1)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印度经济发展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与英国相比经济军事实力悬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以往民族起义遭失败。(4分)
(2)争取自治。立法、行政、司法、教育、手工业、税务等。(3分)
(3)国大党内部出现严重意见分歧;非暴力抵抗方法不适应运动发展和斗争需要。(2分)
(4)否。“非暴力”抵抗运动虽然束缚了群众斗争的主动性,限制了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范围,但它仍具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正义性质,对英国殖民统治有巨大的打击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斗争形式,但不是逃避斗争;其在一定程度上的软弱性是由印度经济落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所决定的。(4分)
全解与点评:三则材料围绕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分别从甘地自身对非暴力运动的理解、 不合作的纲领、国大党另一领袖尼赫鲁对非暴力运动的不同观点。认真阅读材料后根据题意来提炼相关答案,本题难点出现在第四问中,如何评价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应全面思考本运动带来积极、消极影响,并且还应考虑到印度的国情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特点。
53、(1)三权分立。中国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美国是《联邦宪法》(1787年宪法)。(3分)
(2)孙中山的努力: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3分,
到其中任三点即满分)
华盛顿的努力:创立总统否决制度、创立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2分)
(3)孙中山的努力失败,华盛顿的努力成功。中国的社会性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相当发展、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4分)
54.(1)由主张不独立到主张脱离英国独立。(2分)
(2)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和种植园阶级的利益,反对人民革命运动。(1分)
(3)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华盛顿没有认清人民斗争的实质都是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殖民统治,而独立后的农民起义则是反对北美资产阶级的统治。(3分)
(4)站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立场上。其阶级实质是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维护其统治。(2分)
(5)材料一具有保守性,材料二代表北美人民的利益,材料三反映其资产阶级本质,有反人民的一面。综合三则材料,华盛顿作为美国资产阶级和种植园阶级的政治代表,有革命性的一面,也有妥协的反人民的一面。(5分)
全解与点评: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华盛顿在不同事件中的不同主张。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要用阶级分析的观点认识华盛顿的阶级属性,即华盛顿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其本身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如材料二),又有妥协性(如材料一)和反人民的一面(如材料三)。根据华盛顿的阶级属性去分析回答华盛顿在美国独立问题上的态度和态度变化的原因,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及对农民起义的立场,华盛顿在三则材料中的活动的评述就比较简单了。本题失分误区易出现在第三问中,由于华盛顿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不能理解人民群众的斗争实质都是反资产阶级统治的。
55、.(1)同法国争夺市场和霸权。(2分)
(2)拿破仑对外战争早期具有进步性(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抗击反法联盟对法国的进攻);后期具有侵略性(奴役了欧洲许多民族的国家和人民);与英、俄战争则具有争霸 性(对欧洲大陆霸权的争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5分)莱比锡之战是被奴役的欧洲各国反对拿破仑帝国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1分)
(3)防止波旁王朝的复辟,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前进步伐;战争使帝国的经济和财富陷入困境;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4分)
全解与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目的、性质演变及其影响。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有进步性又有侵略性还有争霸性,失分的误区容易出现在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争霸性方面,同时还应运用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来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产生的积极、消极影响。
高考资源网
w.w.w.k.s.5.u.c.o.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