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四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测试(1)(岳麓版08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四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测试(1)(岳麓版08版选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6-08 10: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测 试(一)
一、选择题(共30题)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实质和秘密的学说是
A.唯物主义史观 B.阶级斗争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学说
2、马、恩的合作被后人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合作”,下列革命理论和实践属两人共同完成的是:①改造正义者同盟 ②写作《共产党宣言》③完成《资本论》④参加1848年欧洲(德国)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马、恩合著,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并第一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著作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神圣家族》
C.《德法年鉴》 D.《共产党宣言》
4、列宁在评价恩格斯的无私精神时指出,“他为天才的朋友树立了一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无意间,他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了上面。”你认为这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神圣家族》 D.《资本论》
5、表明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C、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D、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6、下面对第二国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和推动下建立
B.推动了十九世纪末期工人运动发展
C.会上决定每年的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 
D.成立于法国巴黎
7、《共产党宣言》中说: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的欧洲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的同盟。这里的幽灵是指
A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英灵 B共产主义的思想
C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运动 D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工人运动
8.马克思直接参与或领导的国际工人组织是①共产主义者同盟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③国际工人协会④第二国际⑤第三国际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⑤
9、下列各项中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的是
A、没收一切私有企业 B、余粮收集制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租赁制
10、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1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倒退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重要步骤
A、①③ B、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
12、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这本质上说明新经济政策
A.适应了经济发展规律 B.克服了社会混乱局面
C.恢复了国民经济 D.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13、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探索出来的适合中国革命的革命道路是
A、以城市为中心,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B、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C、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D、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它初步形成于
A、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延安整风运动时期 D、中共七大召开前夕
15、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一“伟大传奇”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1935.10,陕北会师 B.1935.10,会宁会师
C.1936.10,陕北会师 D.1936.10,会宁会师
16、“文化大革命”为后人提供的主要教训有:①要防止个人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②要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③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必须健全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17、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②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8、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A.遵义会议、中共十四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D.中共七大、中共十六大
19、四川广安邓小平一故居有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挽狂澜于既倒……兴卫扶农,……”此联创作应该晚于
A.1966年 B.1975年 C.1978年 D.1992年
20、毛泽东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一项创举是
A.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并举 B.和平赎买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没收官僚资本 D.农业合作化
21.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22.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2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 B.英法俄 C.美法德 D.英法德
24、马克思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资本论》的发表
D、第一国际的成立
25、全面分析俄国革命的特点、前途,指出在当前形势下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革命的文章是
A、《告彼得格勒和俄国人民书》 B、《告俄国公民书》
C、《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四月提纲》
26、结合十月革命的背景分析,在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下列哪个文件中体现出来
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B、《告俄国公民书》
C、《土地法令》 D、《和平法令》
27、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针对解决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经济特区体制问题
28、下图是一张著名的照片,是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节那天的游行队伍里的一个场景。人群中打出的横幅,实质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
A、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
B、希望“文革”早日结束
C、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拥护
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和信心
29、1978年邓小平访日期间,曾经乘坐日本新干线的高速列车。在车上,一名日本记者采访他乘坐此车的感受,邓小平回答说: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更适合坐这个车了。“下列论断中最符合这句话含义的是
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B、“如果现在不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C、“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致富不一样,社会主义国家的致富要达到共同富裕。”
D、“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30、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二、非选择题
1.香港《明报》10月2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胜出。
请回答:
(1)马克思最后跃居排名的榜首,主要是因为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请你概括指出其贡献。
(2)请你列举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
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请回答:
(3)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政策相似?
2、材料一 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 针对当时俄国的形势,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
材料二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材料三 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材料四 图1---列宁宣告苏维埃政权的成立
材料五 图2---国内战争时期的红军战士
请回答:
(1)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材料一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俄国人民当时的什么要求?
(3)根据材料四,我们能够得到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4)分析材料五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结果。
3、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请回答:
⑴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三次巨变产生的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
⑵为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三位伟人分别形成了怎样的理论?分别领导中国走过怎样的发展道路。
⑶概括指出三位伟大人物对中国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进程的突出贡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ADC
6-10ACCDC
11-15BACBD
16-20AACCB
21-25AADAD
26-30DADBD
二、非选择题
1.(1)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起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2)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3)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质: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来稳定社会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相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引进外资。
2、(1)形势:“二月革命”后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任务: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第二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对和平和土地的要求
(3)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列宁是苏维埃政府的领袖等
(4)原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发动叛乱;协约国帝国主义敌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不满俄国单独与德国媾和,对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结果:经过三年多的战斗,红军把白军全部击退,并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3、⑴三次巨变:第一次是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第二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结束左倾错误实行改革开放。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⑵理论与道路: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走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毛泽东形成毛泽东思想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邓小平形成邓小平理论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⑶突出贡献:孙中山为中国制定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毛泽东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邓小平领导中国富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