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期末练习全国)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期末练习全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6-14 07: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年级下册期末练习
一、选择题
1.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②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③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新中国的建立,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人们之所以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主要是因为 A①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志愿军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③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祖国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④志愿军有着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建国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此,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B.进行土地改
C.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错误是
A、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B、高指标 C、瞎指挥 D、浮夸风
5.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先后顺序是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 ③农业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③①④②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
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B、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C、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以后
D、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7.下列对“文化大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毛泽东为防止资本主义复群而错误发动的
B、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
C、“文化大革命”的是指1966年——1976年
D、1976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8.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排列正确的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经济特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9.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重大外交成就的是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建交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对于建国后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区域自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一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B.这一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
C.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力
D. 这一制度不利于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
二、诊断题(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11、最早搞家庭联产承包的是福建、广东两省。那里的农民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包产到户,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12、课堂上老师问陈立同学:“请回答有关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陈立同学这样回答:“中国政府在与苏联谈判的时候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1年,在第25届联大上通过了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日打开外交僵局是从乒乓外交开始的。”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3)错误:
理由:
三、材料题
13、材料:(看图)
请回答:(1)右图分别是 和
行政区的区旗。
(2)在历史上,这两个地区分别遭到了 和________的侵占。
(3) 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的“ ”构想指导下,这两个地区分别于 _________年和 年回归祖国。
四、问答题
14、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C A B B D D D D
诊断题
11.错误:福建和广东
理由:最早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四川和安徽两省。
错误:土地私有制
理由: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进行包产到户。
12.(1)错误:与苏联谈判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理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中国与印度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的。
(2) 错误:第25届联大
理由:第26届联大
(3)错误:中日
理由:中美
13.材料题
1)、香港 澳门
(2)、英国 、葡萄牙)
(3)、“一国两制” 1997年 1999年
14、问答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
(3)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会议通过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决议;
(4)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5)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20世纪90年代,提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7)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