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30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30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2 18:45:10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6课 北宋政治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的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探究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 北 宋 1.北宋的建立:
①时间:
②建立者:
③都城:
④事件: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东京(开封)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建立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他登基后,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赵匡胤先南后北 北 宋
宋太祖时北宋疆域宋太祖死后,其弟赵光义登基为帝,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灭吴越、闽南、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局部统一。局部统一强化中央集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2、北宋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怎样“尽夺藩镇之权”的?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思考: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的?军事: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以致“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2.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
3.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加强中央集权皇 帝(权力分散,受制约) 宰相
(百官之首,权力过大) 节度使
(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宋太祖强化集权前后的对比示意图前:后:皇 帝(权力集中)削弱相权
强化皇权宰相中央:枢密院三司使政事堂地方:节度使知州通判转运使文官担任
轮岗轮换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但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削弱宰相的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割宰相的民政、军政和财政大权加强了皇权
但造成了机构臃肿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2、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
3、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造成了机构臃肿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探究二重文轻武的政策思考北宋为什么会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防止武将专权、篡权重文轻武具体表现:(1)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重文轻武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度。宋初是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重文轻武议一议:科举制的发展对宋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重文轻武《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重文轻武议一议:
重文轻武对宋朝产生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本课小结一、北宋建立:时间、人物、首都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在中央:
在地方:
重文轻武政策:
三、北宋政治的特点
960 赵匡胤 开封(东京) 局部统一 削弱相权 收行政权、财权、兵权 文人统兵,改革科举制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北宋的政治当堂练习1.下列和宋太祖有关的事件有( )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 ② “杯酒释兵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D2.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知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D3.下列对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评价中,不确切的是(  )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C.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D.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D4.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5.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表明当时(  ) A.尚武风气盛行 B.全国读书风气深厚 C.藩镇混战割据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B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