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免费资料)09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特别免费资料)09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6-20 16: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09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1.(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B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收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收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2009年重庆文综19)图7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的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B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3.(2009年江苏历史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4.(2009海南历史13)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 国文物被掠夺于 B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5.(2009年重庆文综20)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 C
①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 ②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
③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  ④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09年重庆文综17)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青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B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 ④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09年上海历史22)“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B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9)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C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9.(2009年江苏历史8)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B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九一八事变之后
10.(2009广东理科基础64)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D
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B.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 D.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
11.(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29)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是 D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12.(2009上海文综9)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倡导包括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内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主权思想作了新的阐释。如果想进一步研究主权理论的渊源,应参阅 A
A.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 B.查士丁尼时期的《罗马法》
C.洛克的《政府论》 D.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13.(2009年福建文综22)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B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 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图7示意全球8个始终开放与40个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年经济平均增长率(1966—1990年) 读图回答24—25题。
14.(2009年福建文综24)下列关于图7的解读,正确的有 B
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70年代经济波动最大
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数时期经济呈现现负增长
③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盟
④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09年福建文综25)图7启示我国发展经济必须 A
A.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完善市场调节机制
C.保障外资经济的优先发展 D.保持人民币持续升值
16.(2009年四川文综17)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 D
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 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2009年江苏历史11)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C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8.(2009年江苏历史12)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B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问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2009海南历史23)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B
A.苏联已经解体 B.两级格局濒于瓦解
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20.(2009广东文科基础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B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2009上海历史37)1906年,美国律师安德鲁在上海会审公廨旁听了一整天的诉讼,随后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专题文章,写道: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在文明世界里,都对其人民行使司法管辖权,也对居住在本国的外国的外国公民行使司法权。
文明国家在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换言之,美、英、法、德、意等国的公民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二必须在这些国家设在上海的法院提起诉讼。
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英国不久前还建立了拥有一名资深律师的终审法院。英国人在宣判时,特地被允许悬挂英国国旗。美国国会最终也同意在清国建立一个与清国分庭抗礼、拥有更多尊严和权力的法院。
关于建立新法院的初衷,一位先生告诉我:“清国人对事物的判断常常受到其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受到个性品格的局限。他们断案,不管是肯定或否定,通常都根据审案法官的感觉而定,并不重视证据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英国政府察觉了这个情况,这成为英国力求在清国乃至全亚洲扩张自己影响的重要原因。”
摘自《1906年的上海:会审公廨——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
(1)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公民"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西方国家在什么情况下获得了这样的特权?(5分)
(2)当时的中西法律体系存在着那些差异?(5分)
(3)你如何理解这位美国律师的观察?(15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1)答案1: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如西方国家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它们通过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一特权。
答案2:仅笼统地回答。如侵害了司法主权;通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一特权。
其他答案。
(2)答案1:能完整地将两者进行比较。如中国:以礼人法,礼刑结合;不重事实,不重证据;没有律师和陪审制度。西方:有律师制度;有法院、陪审团;重证据。
答案2:未能完整地将两者进行比较。
答案3:仅笼统地回答。如中西在司法制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其他答案。
(3)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
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如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如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西方在中国设立法院,建立起自己的司法制度,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中、西两种法律体系存在差异与冲突。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如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如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如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从中西双方的司法体系的差异与冲突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从西方国家对自己和对中国的双重标准来进行分析。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如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如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如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如视角:如“文明”概念和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定义权的问题;文明观的问题,文明与野蛮,文明(西方)/野蛮(清朝)两分法的问题;西方在“文明观”视野下,利用修辞的力量来为自己寻求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向题。如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如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22.(2009年上海历史33)
(1)上述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劫掠的?(3分)
(2)依据当时欧洲所遵循的国际法原则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4分)
(3)你如何看待把战争的劫掠品拿到市场上拍卖这种行为?(2分)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惫相符的内容。如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
答案2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怠相符的内容。
其他答案。
(2)答案1: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如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如《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等原则,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答案2:未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
答案3:仅有正确结论。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侵略战争。
其他答案。
(3)答案1:回答合理而充分。如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
答案2:回答不充分。如拍卖劫掠品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
其他答案。
23.(2009年广东历史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问题:
(1)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佧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3分)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9分)
答案要点:
(1)美国和苏联。(1分)两极格局。(2分)
(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2分)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3分)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4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24.(2009年北京文综40题第(2)、(3)小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8分)
(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3)读图16,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8分)(历史或地理角度皆可)
答案要点:
(2)选答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2(1972年):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3(1992年):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3)扩展过程: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