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阅读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朝花夕拾》阅读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2 19:2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朝花夕拾》阅读测试
一、 填空
1.鲁迅原名 周树人 ,字 豫才 , 浙江绍兴 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 革命 家、 文学 家和 思想 家。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 旧事重提 》,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回忆性散文 集,共 10 篇,是一部蕴含着 温馨的回忆 和 理性的批判 的作品。其中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 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
3、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 妨害白话文 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接着将 进行对比,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等孝道故事,揭示了 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 躲避流言和中伤 。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 水师学堂 ,这个学堂四天教授 英文 ,一天教授 中文 ,因为感到“不合适”和“ 乌烟瘴气 ”,他随后又考入了 矿路学堂 ,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 《天演论》 ,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5.“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 五猖会 》。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 热切盼望着五猖会 ,父亲却要我 却在我要走的时候叫我背《鉴略》 ,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 无知 ,含蓄地批判了 封建教育制度 的不合理。
6、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 活无常 ,黑无常又叫 死无常 ,人们喜爱的是 白无常 。无常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鬼,他的来历是 民间传说的生人走阴 。
7、鲁迅在《 藤野先生 》一文中讲述了在 日本仙台 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 弃医从文 ,回国后,他将 先生的照片 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
8、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百草园 (地点)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 无常 。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 收集图书 ,二是 描绣像 。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 鉴略 》,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 山海经 》,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 长辈馈赠 、 阿长买的 。
9、《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 衍太太 ,她的形象出现在《 父亲的病 》和《 琐记 》中。她和鲁迅的关系是 同一门的邻居 ,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 和蔼 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 虚伪自私 。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是 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10.下面这副挽联是国 际友人斯诺悼念鲁迅先生而写的,请将上联补充完整。
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呐喊___;????????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1、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 狗·猫·鼠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 二十四孝图 》;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和《 五猖会 》;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 无常》;揭示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 的文章是《 父亲的病 》;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有《 琐记 》和《藤野先生 》;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能忘怀的三个人是 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 。
12、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⑴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范爱农)
⑵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藤野先生)
⑶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寿镜吾先生)
⑷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陈莲河)
⑸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阿长)
⑹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衍太太)
二.单项选择题:
1、《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C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想拯救国民的精神 D、生活条件太差
2、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C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D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4、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C )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
5、下列事物中,哪一样不是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 ( D )
A. 败鼓皮丸 B.一对原配的蟋蟀 C. 平地木 D.经霜三年的甘蔗
6、因为阻止我们吃冰致使我们大半天玩不成,( D )被我们起了个“肚子疼”的绰号。
A.衍太太  B. 我母亲  C. 阿长  D. 沈四太太
7、下列说法,那个是正确的?( D )
A.《狗·猫·鼠》是鲁迅为了悼念自己的宠物小隐鼠而写的,他仇猫的原因是因为猫吃了他的隐鼠。
B.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因为他不赞成裹脚。
C.《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两个医生是叶天士、陈莲河。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三、多项选择:
1、下列文章中,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AE )
A、《社戏》 B、《范爱农》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E、《风筝》
2、 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有提及迎神赛会、看戏等儿时生活情节的篇目。( AB )
A、《无常》 B、《五猖会》 C、《狗·猫·鼠》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 A )、( E )、( F );而( B )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 C )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最让我反感的是( D )和( G )。
A、子路负米 B、哭竹生笋 C、卧冰求鲤 D、老莱娱亲 E、黄香扇枕
F、陆绩怀橘 G 郭巨埋儿
4、“无常”的形象受到民众喜爱的主要原因是( D ),还因为( ABC )
A、形象特别 B、活泼诙谐 C、心地善良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5、下列关于范爱农的介绍哪些是正确的?( CE )
A.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和鲁迅的关系一向很好。
B.范爱农向往城市生活,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
C.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D.范爱农回国后,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和重用。
E.范爱农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相识的,回国后他和鲁迅曾经共事过。
6、我得到《二十四孝图》高兴的原因有哪些?( BCE )
A.能够更好的学习怎样做个孝子,报答父母的恩情。
B.归我一人独有。
C.和我之前的读物比起来,这本书鬼少人多。
D.这本书的制作精美。
E.书里的故事几乎是人人都知道的。
四、简答题:
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鲁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本文中提到狗、猫、鼠,有怎样的用意?
一、它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捕到猎物定要尽情玩弄,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天生一副媚态,配合时候的嗥叫,闹得别人心烦。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提到狗是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猫在本文中是令人憎恶的,它“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借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2. 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招我反感的是“诈跌”,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这样说,违背儿童心理。
3.“郭巨埋儿”的故事对我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怕听父母愁穷,怕看见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
4、《父亲的病》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什么?对鲁迅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这段经历导致鲁迅日后前往仙台学医,希望救治被庸医所误的病人。
5、《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奇怪的药引、陈莲河关于冤孽的讲法、陈莲河最后一次给父亲开的药.
6、《藤野先生》中记叙了我和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情?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修订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裹足。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7、在日本,鲁迅去接范爱农等人的时候有两次摇头,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8、鲁迅和范爱农开始的关系并不好,为什么?
范爱农的老师惨死,他不主张发电报,鲁迅认为他胆小、怯懦、没人味。
9、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他生性孤傲耿直,有心报国,却不受重用,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10、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
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1、《五猖会》先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又写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环境对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12、《五猖会》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13、“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在《阿长和<山海经>》一文中,我对她的感情发生过哪些变化?
“我”平时叫保姆长妈妈“阿妈”。在“憎恶她的时候” 叫她“阿长”。
概括?
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4、《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7、《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0、《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