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自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 150 分)
1. ( 2分)下列叙述与科举制度无关的是[ ]
A.开始于隋朝,唐朝时增加了考试科目
B.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C.选举科技人才
D.选拔官吏的权力集权到中央
2. ( 2分)从960年到1279年,中国社会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
A.经济上高度繁荣 B.对外交往频繁
C.文化上有了很大发展 D.政治上分裂,政权并立
3. ( 2分)
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世界闻名,其中赵州桥堪称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代表。下列关于赵州桥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又名安济桥
②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
③至今已有1300多年
④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4. ( 2分)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5. ( 2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6. ( 2分)
很多医院门口都有李时珍的塑像,你知道他生活在哪个时代吗?[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7. ( 2分)
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 ]
A.开皇 B.贞观
C.开元 D.天宝
8. ( 2分)
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不包括[ ]
A.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B.开始遭受西方殖民者入侵
C.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D.开始接受一些西方先进科技
9. ( 2分)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最主要目的是[ ]
A.为欣赏江南美景
B.为了开发江南
C.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D.为实现对全国的统一
10. ( 2分)
以下有关宋代城市风貌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临安等大都市人口接近百万
B.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C.固定的娱乐场所大的可以容纳数千人
D.蹴鞠盛行,玩法分为两种
11. ( 2分)
元朝和清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A.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了全国的政权
B.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以行省作为地方统治机构
D.实行了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
12. ( 2分)
唐朝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勾画庐山瀑布壮丽图景的诗人是被人们称为“诗仙”的[ ]
A.李白 B.白居易 C.柳宗元 D.韩愈
13. ( 2分)
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
A.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反击外来侵略紧密相联
B.西方殖民者利用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和叛乱
C.中央开始设置管理少数民族事物的专职机构
D.通过册封,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4. ( 2分)
科举考试创立并完善的时期是[ ]
A.秦汉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5. ( 2分)
宋朝手工业中的哪一行业水平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 ]
A.棉纺织业 B.制瓷业
C.采矿业 D.造船业
16. ( 2分)李时珍、宋应星等科学家之所以取得伟大的科学成就,是因为[ ]
①淡泊名利,从事自己所感兴趣的研究工作
②长期坚持科技实践,积累丰富经验
②摆脱了八股取士的诱惑
④继承前人科技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7. ( 2分)
《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比现行公历确定早[ ]
A.200年 B.300年
C.400年 D.600年
18. ( 2分)
宋代词人层出不穷,下列不是宋词杰出代表的是[ ]
A.苏轼 B.李煜
C.李清照 D.辛弃疾
19. ( 2分)
“常有大批蒙古贫民流浪到大都、通州、澈州等地,有的被卖到汉、回之家作奴婢。”从这段材料看,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汉民族和蒙古民族的矛盾
C.汉族地主和蒙古族人民的矛盾
D.蒙古族地主和汉族人民的矛盾
20. ( 2分)
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坚 B.杨勇
C.杨广 D.杨林
21. ( 2分)
赵州桥在中外桥梁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因为[ ]
①它是今天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②它历经一千三百多年,桥身依然坚固
③它在交通运输上起了重要作用
④桥的形状美观,栏板上的花纹生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 ( 2分)
“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反映了武则天统治前期采取的哪一方面的措施[ ]
A.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B.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C.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
D.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23. ( 2分)
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因为[ ]
A.元代戏曲空前发达,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结合
B.《窦娥冤》在当时反响很大
C.它把诗歌、音乐、舞蹈熔于一炉
D.它把诗歌、散曲、说唱熔于一炉
24. ( 2分)
清朝册封西藏达赖喇嘛首领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喇嘛教内部争夺权力
B.拉拢当地宗教势力,便于统治
C.加强对各种宗教势力的管理
D.确立中央对边疆的管辖权
25. ( 2分)
《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城市是 [ ]
A.大都 B.上京
C.汴京 D.临安
26. ( 2分)
下列政权中,被蒙古和元朝灭亡的有 [ ]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南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27. ( 2分)
下列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符的是 [ ]
A.16世纪开始,葡萄牙殖民者不断侵扰我东南沿海
B.葡萄牙通过战争胜利,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
C.葡萄牙租占澳门后,明政府始终掌握澳门领土主权
D.明政府强制拆毁葡萄牙殖民者擅自修筑的青州城
28. ( 2分)
下列关于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唐玄宗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B.唐太宗封皮逻阁为云南王
C.千寻塔说明了南诏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D.松赞干布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和同为一家’了”
29. ( 2分)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中,不属于唐玄宗个人贡献的有 [ ]
A.整顿吏治,重用贤能B.改革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C.减少不必要的财政开支 D.开凿了大运河
30. ( 2分)现已被世界译成多种文字的明朝著作有 [ ]
①《本草纲目》 ②《农政全书》 ③《天工开物》 ④《几何原本》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1. ( 2分)明清时期我国曾遭受过下列哪些国家的侵略 [ ]
①日本 ②荷兰 ③美国 ④沙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2. ( 2分)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B.允许各国商人定居、通婚
C.隋唐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强盛国家
D.允许各国商人在中国任官
33. ( 2分)下列对北宋建立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属于权臣篡权 B.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C.政治中心在今天的开封 D.后周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34. ( 2分)明朝“戚家军”和南宋“岳家军”最相似的方面是[ ]
A.抗击金军 B.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C.肃清倭寇 D.抵抗蒙古军队
35. ( 2分)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
A.废除丞相 B.设立东厂
C.分封藩王 D.设立内阁
36. ( 2分)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是[ ]
A.吕后 B.武则天 C.慈禧 D.杨贵妃
37. ( 2分)宋代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太湖流域
38. ( 2分)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基于这种思想他采取的措施是
[ ]
A.虚心纳谏 B.减少百姓负担
C.节用戒奢 D.减轻刑罚
39. ( 2分)唐代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 ]
A.李白;杜甫 B.李春;白居易
C.杜甫;柳宗元 D.韩愈;柳宗元
40. ( 2分)科举制度的推行,给唐朝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
①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②给社会带来崭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③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 ④加强了皇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1. ( 2分)在一部名叫《唐太宗传奇》的电视剧中,一个人专门替唐太宗起草政令,这个人任职的部门是
[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礼部
42. ( 2分)下列不属于郑和能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是[ ]
A.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B.郑和自小就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C.宋元以来我国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达
D.有西方国家的支持
43. ( 2分)中华帝国最后一个大繁荣的时代是[ ]
A.明朝前期 B.康熙时代
C.康乾盛世 D.明中期到清前期
44. ( 2分)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这是因为,开元同贞观相比[ ]
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C.国家政权更加稳固 D.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45. ( 2分)
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
[ ]
A.京剧的出现 B.粤剧的出现
C.元杂剧的出现 D.吕剧的出现
46. ( 2分)下图人物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是[ ]
A.赵匡胤 B.李世民
C.铁木真 D.忽必烈
47. ( 2分)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北宋与西夏的和议 B.是北宋与辽实力悬殊的产物
C.是北宋与金的和议 D.此后两者间一百多年相对和平
48. ( 2分)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都在北宋时期
B.北宋时的海船上安有指南仪器“司南”
C.火药最早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
D.元朝时期曾经来华的著名旅行家是意大利人利玛窦
49. ( 2分)
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 ]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
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50. ( 2分)
北宋和辽、西夏政权的并立说明了
[ ]
①三个政权势均力敌
②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③汉族、契丹族和党项族之间民族矛盾不可调和
④中原政权虽同少数民族政权战争频繁,但双方交流发展并未停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51. ( 2分)
辽军大举进攻,主张坚决抵抗的是
[ ]
A.寇准 B.宋真宗
C.李纲 D.宋钦宗
52. ( 2分)
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政治家是
[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3. ( 2分)
隋朝的历史作用是
[ ]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4. ( 2分)
南诏的建筑业发达,著名的建筑有
[ ]
A.大昭寺 B.千寻塔
C.上京城 D.大雁塔
55. ( 2分)
北宋的统一与汉唐的统一不能相比,其原因是
[ ]
A.与北宋并立的几个较强民族政权存在
B.民族融合的程度不能与汉唐相提并论
C.北宋只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D.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处于劣势
56. ( 2分)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是
[ ]
A.重新统一了南北 B.建立了三省六部制
C.创立了科举制 D.开通了大运河
57. ( 2分)建立金的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
C.女真 D.党项
58. ( 2分)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的影响不包括
[ ]
A.巩固了君主专制统治 B.窒息了新思想
C.毒化了社会风气 D.有利于文化的统一和进步
59. ( 2分)阅读材料:有一个日本留学生曾记下: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一天夜里,长安失火,火灾焚毁了肉行、鱼行等12个行业的4000多家店铺。
请问:材料中失火的地方是
[ ]
A.东市 B.西市 C.皇城 D.宫城
60. ( 2分)
宋辽澶渊之盟在客观上起的重要作用是
[ ]
A.增强了契丹的势力
B.延缓了北宋的灭亡
C.消除了民族的矛盾
D.维持了长期和平
61. ( 2分)下列关于中俄《尼布楚条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B.中国和沙俄是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签定的
C.中国之所以在签定《尼布楚条约》的时候做一些让步,把本属于我国的领土让给了俄国,是因为当时俄国太强大,中国怕引起更大的战争,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与“澶渊之盟”的性质相类似
D.条约签定后,中俄东段边境保持了长期的和平,俄方抓住机遇,在中俄正常贸易中获取了高额利润,而中方坐失发展外贸的良机
62. ( 2分)下列民族、首领、政权、都城四者关联完全正确的是
[ ]
A.契丹——元昊——辽——上京
B.汉——耶律阿保机——西夏——兴庆
C.党项——赵匡胤——北宋——东京
D.女真——完颜阿骨打——金——会宁
63. ( 2分)清朝政治腐败日益暴露始于[ ]
A.乾隆初期 B.乾隆后期
C.嘉庆前期 D.嘉庆后期
64. ( 2分)“条条青槐街,相去八九坊”,这是指哪座城市
[ ]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北京
65. ( 2分)
1129年的一天,宋高宗准备微服私访宋五嫂鱼羹肆,命人选更衣服,下人遵照办妥。请问当时宫人一般会选一个什么料子的衣服给宋高宗
[ ]
A.丝织品 B.麻布 C.棉布 D.绵绸
66. ( 2分)关于唐朝长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唐代长安城是在隋代的洛阳城的基础上修建的
B.唐代的长安城总面积是80多平方千米
C.唐朝的长安城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
D.唐朝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67. ( 2分)造成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的根本原因是
[ ]
A.对西方殖民者深怀戒心和疑虑,严防他们对海疆的侵扰
B.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自我供给
C.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瞧不起西方的国家
D.当时在中国有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世界不了解
68. ( 2分)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出现在唐玄宗的统治前期
②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③史称唐玄宗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④唐玄宗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9. ( 2分)“金瓶掣签制”是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实行的一种管理西藏的制度
[ ]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嘉庆
70. ( 2分)
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改唐为周
B.统治期间,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C.注意发展农业生产
D.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71. ( 2分)元朝时期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4个等级。元朝中央和行省长官,一般不授予汉人,地方官吏也是首选蒙古人,有缺才依次参用色目人、汉人。元朝法律规定: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蒙古人打死汉人,只罚他出征和赔偿丧葬费;汉人打死蒙古人,则判死刑;汉人、南人不准私藏武器、集体打猎或集会祭祀。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说明在元朝时期蒙古人是第一等人,南人是最低等人
B.说明元朝蒙古民族与汉民族之间存在矛盾
C.说明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依然存在并仍是主要矛盾
D.说明蒙古统治者实行了等级森严的民族分化政策
72. ( 2分)郑和下西洋,用瓷器、丝绸、锦绮换回了大量的海外物品,最主要的有
①珍珠 ②珊瑚 ③宝石 ④香料 ⑤玛瑙
[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73. ( 6分)
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北方少数民族中,东突厥势力强大,它位于
[ ]
A.漠南地区 B.漠北地区 C.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
(2)从上图可以看出,文成公主人藏从长安出发
[ ]
A.往西,到达逻些 B.往东,到达逻些
C.往北,到达逻些 D.往南,到达逻些
(3)唐朝时吐蕃生活在
[ ]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初中历史自测试题答案
(总分: 150 分)
一、单选题。(共 150 分)
1. ( 2分) C
2. ( 2分)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对第2单元阶段特点的掌握情况,选项所列都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但考虑题干中“突出特点”,经分析知:只有D项符合题意。
3. ( 2分) C
4. ( 2分) D
5. ( 2分) C
6. ( 2分) C
7. ( 2分) C
8. ( 2分) C
9. ( 2分) C
10. ( 2分) A
11. ( 2分) D
12. ( 2分) A
13. ( 2分) A
14. ( 2分) C
15. ( 2分) D
16. ( 2分) D
17. ( 2分) B
18. ( 2分) B
19. ( 2分) 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社会矛盾的认识与理解,属于材料式选择题,所以要求首先理解分析材料再判断答案,而元朝时民族矛盾又比较突出,所以此题迷惑性比较大。但材料提供的信息是“蒙古贫民”“被卖到汉、回之家作奴婢”,所以这还是属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实质是阶级矛盾,因此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阶级矛盾。
20. ( 2分) A
21. ( 2分) B
22. ( 2分) C
23. ( 2分) C
24. ( 2分) D
25. ( 2分) C
26. ( 2分) B
27. ( 2分) B
28. ( 2分) C
29. ( 2分) D
30. ( 2分) A
31. ( 2分) B
32. ( 2分) C
33. ( 2分) 答案:B
虽然北宋建立后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广大地区,但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因此它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而是三个政权并存,故B项正确。
34. ( 2分) B
35. ( 2分) C
36. ( 2分) B
37. ( 2分) D
38. ( 2分) A
39. ( 2分) A
40. ( 2分) D
41. ( 2分) A
42. ( 2分) D
43. ( 2分) C
44. ( 2分) A
45. ( 2分) 答案:C
元杂剧是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故C项符合题意。
46. ( 2分) C
47. ( 2分) D
48. ( 2分) C
49. ( 2分) C
50. ( 2分) C
51. ( 2分) A
52. ( 2分) C
53. ( 2分) D
54. ( 2分) B
55. ( 2分) A
56. ( 2分) D
57. ( 2分) C
58. ( 2分) D
59. ( 2分) A
60. ( 2分) D
61. ( 2分) C
62. ( 2分) D
63. ( 2分) B
64. ( 2分) B
65. ( 2分) B
66. ( 2分) A
67. ( 2分) B
68. ( 2分) C
69. ( 2分) C
70. ( 2分) D
71. ( 2分) C72. ( 2分) C 73. ( 6分) A;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