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09届高考历史选修四复习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09届高考历史选修四复习讲义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7-02 17: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09届高考历史选修四复习讲义
出题人:燕亚新
这份资料根据《考试说明》要求从【课标要求】【考点梳理】【重点、难点】【典型例题】对选修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以帮助2009届考生复习迎考。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课标要求】
1、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①分析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条件和过程;
②列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各种措施;
③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唐太宗所采取的措施
①贞观之治出现的条件和表现
②唐太宗采取的民族和对外政策
3、康熙帝在巩固国家统一中的作用
①康熙初年面临的问题;
②康熙帝采取的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③评价康熙帝的主要贡献。
【考点梳理】
1、秦始皇
(1)统一六国
A:条件:①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②秦国具备了统一的条件
③秦王嬴政个人的才能
B:结果:秦灭六国,完成国家的统一,建立了秦朝
(2)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①政治上:中央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②地方上:郡县制
③军事上:南征越族、北击匈奴。
④文化上:统一文字
⑤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
(3)秦始皇的暴政:焚书坑儒、修筑长城、严酷刑罚
(4)评价:①积极方面 结束分裂、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②消极方面 实行暴政,短暂而亡。
2、唐太宗
(1)贞观之治 ①出现原因 修养生息、宽刑薄税、文德治国
②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2)民族和对外政策
①民族上:“战而后和”,任用少数民族贵族管理本地方,设置机构、册封、和亲,
②对外方面:设鸿胪寺、鼓励外商来华、“存异方之教”。
3、康熙帝
(1)面临的形势:国家统一遭到破坏、国家主权遭到威胁。
(2)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①平定“三藩之乱”;
②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
③平定准葛尔贵族葛尔丹的叛乱;
④尊重各民族,册封四大活佛。
(3)抵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组织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重点、难点】
1、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的条件和意义。
2、秦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评价秦始皇。
4、对古代治世的认识。
5、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的认识理解。
6、康熙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7、康熙帝为维护国家主权所采取的措施。
8、评价康熙帝。
典型例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国的希特拉(注:希特勒)先生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然而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了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思想的。
——鲁迅《华德焚书异同论》
材料二 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里“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材料三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日:“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勿断断乎不可弃……”圣祖览(施)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天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卷1O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鲁迅先生对秦始皇的“焚书”政策有何评价 (2分)你是如何看待“焚书”政策的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 (1分)这一观念在当时有何积极影响 (2分)
(3)材料三中康熙帝对“台湾弃留”问题作出了什么决策 (1分)这一决策有何影响 (2分)
(4)我们应该用哪些标准来评价中国古代的著名帝王 (2分)
答案要点:
(1)鲁迅认为焚书是为了统一思想,而且“秦的思想”是博采众长的。(2分)
焚书的实质是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它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学术的自由交流。(2分)
(2)观念:民族和睦相处,华夷一体。(1分)
影响: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民族交流和融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盛。(2分)
(3)设立台湾府(1分)。影响: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台湾的发展(2分)
(4)是否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否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否推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进步。(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
二、东西方的先哲
【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2、孔子在思想史中的地位。
3、柏拉图的思想主张
4、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5、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思想的发展。
【考点梳理】
1、孔子
(1)开创儒家思想
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②内容:“礼”的思想,处理人际关系;
“仁”的思想,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
中庸的思想,“和而不同”。
(2)教育方面
①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②教学目标上成人、成君子;
③教学方法上言传身教。
(3)整理古籍上整编六经
2、柏拉图
(1)思想形成:拜师学哲、游历考察。
(2)主要思想主张:①理念论 世界由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构成;
②理想国 国家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组成,国王由哲学王担任。
(3)柏拉图学园:在阿卡德米创办,主要课程有算术、几何、天文等。采取对话的教学方法。
3、亚里士多德
(1)北方小驹 才华出众,成为柏拉图学园的头脑。
(2)博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3)教师生涯:创办学园、喜欢边散步边讲学。
【重点、难点】
1、儒家思想的内涵
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以及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思想主张上的分歧。
4、孔子中庸的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的差异。
典型例题: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请回答:
⑴图一、图二是东西方的两位先哲。他们就建设“和谐社会”,提出了哪些政治主张?(2分)
⑵图三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杰出君主。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与他反复强调的什么民本思想有关?(1分)
⑶图四、图五两人在中国和印度都享有近代“国父”之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在振兴民族经济方面都提出了哪些重要的主张?(4分)
⑷针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是什么?(3分)
答案要点:
(1)孔子以德治国;以礼治国。柏拉图主张建立理想国,由哲学王来担任统治者。(2分)
(2)强调“存百姓”的思想。(1分)
(3)孙中山主张发展实业;注重交通运输业,建设铁路。甘地主张抵制英货;提倡经济自主运动,开展家庭纺织运动。(4分)
(4)执政为民;发展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3分)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课标要求】
1、克伦威尔
①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贡献
②如何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贡献
①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②华盛顿对美国民主建设的主要贡献。
3、拿破仑主要活动,以及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①分析拿破仑上台的原因;
②分析拿破仑采取的对内措施;
③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
【考点梳理】
1、克伦威尔
(1)领导资产阶级革命
①组建新模范军
②纳西比战役
③处死查理一世
(2)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
②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③改革行政管理
④颁布《航海条例》
⑤发展工商业
2、华盛顿
(1)领导独立战争
①组建大陆军
②发表《独立宣言》
③领导并取得萨拉托加大捷
④约克镇大捷
⑤赢得美国的独立
(2)领导制宪 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
(3)担任美国两届总统,开展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
3、拿破仑
(1)机遇垂青:土伦战役崭露头角,平定叛乱,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统治。
(2)改造法国:政治、经济、军事、法制等方面。
(3)走向灭亡:大陆封锁令,对外战争
【重点、难点】
1、克伦威尔如何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北美独立战争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的特点和地位。
3、华盛顿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和主要贡献。
4、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认识
5、评价华盛顿。
6、认识拿破仑采取的对内措施
7、认识和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8、对拿破仑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典型例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了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4分)
(2)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关甚至难以戴稳”?(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2分)
知识要点:
⑴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为他赢得崇高威望,法国大部分人对拿破仑的支持。
⑵华盛顿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华盛顿不贪恋权力。
华盛顿通过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而赢得个人威望,大陆军中的一些军官要求华盛顿当国王。
⑶美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民主制度),冲击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
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课标要求】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史实。
①三民主义的内容;
②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意义;
③孙中山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所进行的重大斗争;
④孙中山为巩固民主共和国进行的斗争;
⑤评价孙中山。
2、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以及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
①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形成;
②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概况;
③评价甘地。
【考点梳理】
1、孙中山
(1)建立资产阶级政党:创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
(2)领导辛亥革命:①武昌起义;
②建立中华民国;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①二次革命;
②护国运动;
③两次护法运动。
(4)促成国共合作
①思想发生转变的背景
②合作的实现。
2、甘地
(1)凤凰新村的创建 从消极抵抗到坚持真理的转变。
(2)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原因、内容、结果。
【重点、难点】
1、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新旧三民主义分析、比较;
3、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失败原因;
4、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5、甘地评价;
6、比较孙中山和甘地的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异同点。
典型例题: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两种方法解答以下问题:(10分)
(1)孙中山和甘地是“亚洲觉醒”中的两位先驱,他们分别被誉为“中国的民主共和之父”和“印度自由的灯塔与向导”,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二者为何能够赢得这样的盛誉?(6分)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材料二 1893年以后的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甘地主义”的思想。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2分)依据上述两段材料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要点:
(1)孙中山: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积极捍卫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等。(3分,任意三点)
甘 地:提出甘地主义思想、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英国殖民统治、为印度民族独立开辟了道路。(3分,任意3点)
(2)道路(思想):孙中山,暴力革命;(1分)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1分)
成因:孙中山改良道路受阻;(1分) 甘地受到“仁爱”、宗教思想的影响较深。(1分)
五、无产阶级革命家
【课标要求】
1、了解马克思革命活动和创立主要理论的贡献。
①马克思伟大思想的形成和革命活动。
②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的革命合作和革命斗争。
2、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史实以及国家建设方面的贡献
①十月革命发生的主客观原因、过程、结果。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3、毛泽东、邓小平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
①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②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内容。
③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主要内容以及伟大意义。
⑤邓小平“南巡讲话”主要精神及影响。
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
【考点梳理】
1、马克思
(1)理论上: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撰写《资本论》
(2)实践上:创建第一国际,领导革命。
2、列宁
(1)理论上:创立了列宁主义。
(2)实践上:领导十月革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3、毛泽东
(1)理论上:将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实践上:领导和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4、邓小平
(1)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2)实践上:参与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和马克思的主要贡献。
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合作和革命活动。
4、十月革命条件和意义。
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6、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和指导中国革命的成功。
7、邓小平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在人类发展史上,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概述孙中山是如何领导推翻封建帝制的民主革命的?(3分)
(2)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为什么能够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4分)
(3)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中国经济建设作出哪些重大理论贡献? (3分)
答案要点:
(1)斗争方式: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组织上: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思想上:提出了系统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实践上:发动了武装起义,领导了辛亥革命。(答对一点得1分,该问得分不超过3分)
(2)吸取大革命(或秋收起义)失败教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敢于创新的个人品质。(4分)
(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答对一点得1分,该问得分不超过3分)
六、杰出的科学家
【课标要求】
1、了解李时珍、詹天佑等科学家为中国古代和近代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2、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的原因。
3、詹天佑为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贡献。
4、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5、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
6、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影响
【考点梳理】
1、李时珍
(1)从医之路 立志从医,走上从医之路。
(2)编写《本草纲目》 坚持实践,大胆创新,艰苦求索。
(3)《本草纲目》:中国的百科全书。
2、詹天佑
(1)幼童留洋,
(2)留美生涯,
(3)为中国建造铁路。
3、牛顿
(1)早期成就,
(2)主要贡献
①光学,
②天文学,
③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3)评价
①勤奋的探索精神,
②先进的研究方法。
4、爱因斯坦
(1)狭义相对论的提出
(2)广义相对论的提出
(3)光量子理论。
(4)其他贡献:宇宙学、统一场论、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的努力。
【重点、难点】
1、《本草纲目》的科学价值。
2、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艰难历程
3、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4、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以及对爱因斯坦的评价。
典型例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香港《明报》10月2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胜出。
材料二 英国广播公司(BBC)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揭晓(1999,9)
英国广播公司(BBC)评出的(1999.9)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1、马克思(______国思想家) 2、爱因斯坦(_____国科学家)
3、牛 顿(______国物理学家) 4、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6、霍 金(英国科学家)
7、康 德(德国哲学家) 8、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9、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 10、尼 采(德国哲学家)
请回答:
⑴请给排在前三名的科学家注明他的国籍(3分)
⑵马克思最后跃居排名的榜首,主要是因为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那些贡献?(2分)
⑶请你列举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代表作品?(6分)
⑷爱因斯坦和牛顿紧随马克思之后排在第二、三名,请你分别介绍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4分)
答案要点:
⑴德国、美国、英国。
⑵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起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⑶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资本论》。
⑷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2009年泰州市高三历史复习研讨会
交 流 材 料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