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熟读精思 教案+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熟读精思 教案+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2 21:42:39

内容文字预览

《熟读精思》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自见( ) 几案 ( ) 牵强( ) 倒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整顿几案----
(2)正身体---
(3)详缓看字---
(4)不可牵强---
(5)其义自见---。
(6)却只漫浪诵读---
(7)眼口岂不到乎---
3、翻译下列句子
(1)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根据意思,写出关于读书的名言。
(1)读书的遍数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2)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形容虚心好学,不自以为是。
(3)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5、请写出与读书有关的两句名言警句。
(1)
(2)
一、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精思的前提是什么?
2、精思的关键是什么?
3、怎样理解“心到,眼到,口到”?
二、类文阅读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4、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5、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
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 “心到,眼到,口到”6个字高度概括了熟读与精思的关系,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读不思,必是死读,即使背得,仍不是自己的东西,更不可能结合实际而得以应用;光思不读,纯系空想,成天想入非非,终归还是一事无成。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Xiàn jī  qiān  qiǎng dào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整理 (2)使……端正 (3)安详从容 (4)勉强
(5)通“现”,显现 (6)随随便便 (7)难道。
3、翻译下列句子。
(1)读书的遍数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2)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4、(1)读书千遍,其义自见(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后能力提升

二、类文阅读
1、去:离开(2)破:击破
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3、3.如: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4、A.嬉:游戏,玩耍B.贾:商人
5、孟母三迁
《熟读精思》教学设计
《熟读精思》是西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第21课。这篇文言文选自宋人张洪等选编的《朱子读书法》。朱子即南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他非常注重读书治学的方法,他的学生把他的读书方法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熟读精思”。“熟读精思”是朱熹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概括出来的好方法。文章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读书前必须作好准备工作——“整顿几案”、“正身体”、“详缓看字”;然后写“熟读”的要求和意义;最后写“精思”的要求和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有关作者朱熹的文学常识。
2、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指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
齐背《观书有感》。
我们都知道这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写自己读书获得新知的畅快,让我们领悟到:只有多读一点好书,才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关于读书的,那就是——《熟读精思》。
二、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代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学院,讲学传道,是我国继孔子、孟子之后的一代宗师。他还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世称“朱子”。其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朱子大全》、《童蒙须知》等多种。本文选自宋人张洪等选编的《朱子读书法》。
三、初读课文 朗读指导
1、读准下列字音。
朱熹 自见 几案 谓 牵强 倒
2、朗读指导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想想怎样来解决这些困难。(比如: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读好停顿;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难词难句;和同学展开讨论,)
(2)自学克难:学生根据如上办法,小组合作,理解难词难句,试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尤其注意读好停顿。
3、 练习朗读:以多种形式的朗读相结合,引导学生逐渐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抽生展示读:检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真实的朗读状况,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和评价。
(2)探讨难读句:对于一些易错的,不好停顿的,有朗读争议的句子,展开读法探讨。
① 多音字需根据意思确定读音:“须整顿几( )案”,“不可倒( )一字”。
② 理解意思才能读好停顿:“将书册齐整顿放”,“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3)老师范读或教读。
(4)学生再自由练习和展示读,可以个人展示,可以小组展示,可以男女生比赛,形式可以根据练习的需要而定,务必达到“熟读”的程度。
四、分组谈论 理解大意
1、初解题目:
熟:熟练。精:精心、细致。
解释: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同时要精心思考课文。
2、难点释疑:提出小组讨论后还不理解的地方。
3、自由练说:自己练习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不懂处还可以问问同学或老师。
4、疏通文意:请学生叙说文言文的大意,在师生共同评价中达到人人理解的目标。
第一段:整顿几案---整理。而今天往往指整顿纪律、作风、组织等等。
几案---桌子
令洁净端正-----使
将书册齐整顿放----安放
正身体----使……端正
详缓看字---安详从容
仔细分明读之---仔细清楚 指文章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整齐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
第二段:不可误一字---读错
不可倒一字----读颠倒
不可牵强-----勉强
古人云---说
其义自见---“现”,显现
谓-----就是说
自晓其义也-----自然 代词 它的
必须要读得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第三段:余尝谓----曾经
心眼既不专一---既然
却只漫浪诵读----随随便便
心到最急---急需
心既到矣---已经
眼口岂不到乎---难道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5、 齐读课文:理解了大意,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五、联系实际,领悟内涵
1. 围绕题目,三个段落分别侧重讲了什么?
明确:第一段:写读书前必须做好准备 工作。(习惯)
第二段:写“熟读”的要求和意义。(熟读)
第三段:写“精思”的要求和意义。 (精思)
2、读书的准备是什么?
明确:整顿几案、书册。正身体,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3、 熟读有哪些要求?好处是什么?
明确: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好处----“久远不忘”;“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不待解说,自晓其义”。
4、精思的前提和关键分别是什么?
明确:前提---“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关键---“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5、交流并体会熟读与精思的关系,可以用一句名言概括此观点。
明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六、拓展积累,读记治学名句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如。——苏轼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七、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对本文“熟读精思”理解了“熟读”与“精思”的关系。要熟读书更要多思考、善思考。读与思是读书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读不思,必是死读,光思不读,纯系空想,毫无意义。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让书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2、练笔,谈谈你的收获,写下你的感想。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