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斗 地 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有何变化?
1、1927-1936年,打土豪分田地
2、1937-1945年,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3、1946-1949年,颁布《中国土地改革法大纲》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4、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为什么建国后依然要推行土地改革?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 土地改革了解土地改革运动。课程标准:1.根本原因
2.目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改革法》
4.时间
5.历史意义。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梳理知识阅读课文P13——15,思考问题,在文中做好标注。
A.概括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
B.土地改革时间、文件、内容、结果?
C.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必要性(原因):一.概括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我国土地改革前农村的现状57%7%50%14%四川一个贫苦农民的住房地主收租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老解放区
已完成土改
原因2:
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二、土地改革概况1.地区:2.法律依据:新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3.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30日农民
土地
所有制地主阶级农民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地主
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自己有
劳动成果土地归私人所有不同点相同点土地
占有者类别名称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阅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改革阻力 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孤立地主阶级,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从而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桌讨论:土地改革时
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农民分到劳动工具农分到了土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发放的土地证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翻身农奴把歌唱
演唱:才旦卓玛
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
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
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
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
毛主席呀红太阳,
救星就是共产党翻身农奴把歌唱,
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资料1: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这是一次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资料3: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资料2: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巩固了人民政权;
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做主,得到土地;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土改的意义:
黑暗社会旧中国,农民权利被剥夺。地主霸占田和地,劳苦大众难生活。土地改革春雷响,农民分得田地房。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当家作主人。农业生产大发展,人民政权更巩固。小结建国初期的任务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新中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翻身作了主人,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给我们今天的建设和发展有什么启示? 建立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制度,解放生产力,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的发展。以史为鉴1.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D课堂检测2.1950年辽宁金县经过土地改革后,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了花生和棉花。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土地改革( )
A.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变 B.消灭了农村的贫穷落后
C.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粮食生产获得了巨大丰收C3.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得到农民的拥护 ②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实现了工业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A4.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连续14年聚焦“三农”工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发出一系列惠农“红包”,将实实在在地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是( )
A.减租减息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免除农业税
D.变土地私有为公有B6.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
A.全国农村地区 B.新解放区
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
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 B7.“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A8.(2017·山东临沂)下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A向农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9.(2017·宁夏)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A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10.(2017·江西)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