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第5课 三大改造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
总课时数
上课日期
学习目标
1.记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政策。
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札记
一、温故知新
1.我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及其主要成就?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二、设问导读
1.阅读“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标注:
(1)为什么要进行农业合作化?
(2)农业合作化的形式是什么?分为哪些阶段?
(3)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什么时候出现?农业合作化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的?
(4)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效果?
2.阅读“公私合营”,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标注:
(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目的?
(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形式?
(3)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意义?
(4)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的时间?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三、分析探究
对比一下土地改革与公私合营,想一想:为什么我国选择了利用赎买政策实现私有制经济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和平过渡,却直接没收地主土地,彻底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消灭地主阶级呢?
 
 
四、当堂检测
1.如图是1952—1957国民收入比重分配比例变化表,与此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 
19% 
1.5% 
0.7% 
71.8% 
7% 
1957 
33% 
6% 
8% 
3% 
1%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2.右图连环画反映了上世纪50年代的一段史实,连环画中所讲述的“道路”在农村农业中经历的三个阶段不包括( ) 
A.农业互助组 
B.农业生产队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下列新中国初期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中,粮棉钢煤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度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煤产量 
1952年 
1.64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0.65亿吨 
1957年 
1.95亿吨 
164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②一五计划的实行?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④国有企业的改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根据以下图表判断其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 )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5.“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
A.中国开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农民开始成为土地的主人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过上好日子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6.某校八年级同学开展历史学习小组,讨论的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1世纪中国的一次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几位同学的发言看法正确的是( )
A.甲: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B.乙: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C.丙: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D.丁: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4年在武进和郊区建立第一批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此后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同时,党和政府有计划地引导手工业者组织起来,1956年初组成专业联社、基层合作社,并建立常州手工联社,个体经济发展为集体经济……??? ——《常州历史》
材料二:江苏省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
材料三:1952、1956年我国各类经济成分占比变化表
 ??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
(2)材料二可以作为什么历史事件的历史见证?(1分)
(3)比较材料三中 1956年与1952年的各类经济成分占比变化,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
五、课堂小结
六、教学反思(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