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兖州市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兖州市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7-06 09: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兖州市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
历 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2.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http: / / www. / )
3.“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闭关政策 D.贫富分化
4.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 http: / / www. / )
5.陆游《杂赋》诗写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
A.开始出现草市 B.夜市比较繁荣
C.草市已具备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D.草市交易只在早上进行
6.明清政府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
7.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被废除
8.“洋商见我之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86年),江浙、
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抵押于洋商者。”上述史实说明的主要问题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民族工业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压迫
9.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人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于w.w.w.k.s.5.u.c.o.m
A.19世纪50年代前后 B.19世纪70年代前后
C.19世纪80年代前后 D.19世纪90年代前后
11.观察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 http: / / www. / ) w.w.w.k.s.5.u.c.o.m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
D.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利推动
12.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B.美国商品的涌入
C.繁重的捐税负担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3.中国近代“实业救国”的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根本原因是:
A.“实业”往往被发动政权所垄断 B.科技水平严重滞后
C.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14.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
15.读下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反映的是
( http: / / www.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16.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都是
A.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17.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形式 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C.克服分配上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18.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9.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人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有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 ②中共十三大召开 ③中共十四大召开 ④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1983年贴出的春联:过年储米十余坦,押岁存款上千元。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发展乡镇企业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土地私有制
21.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
的产物。下面那些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A.中山装和旗袍B、.华冠儒服 C.男女礼服 D.列宁服
22.史称中国移风易俗的一大改革是 ,
A.反对封建迷信B.土葬改为火葬C.春节禁放鞭炮D.文娱活动增多
23.“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
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24.电话从西方传人中国是在
A.晚清时期 B.民国初年 C.国民政府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25.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市民不能做的事情是
A.收听广播,关心国家大事 B.订阅一些报刊
C.周末到电影院放松心情 D.晚上打开电视看看新闻
高一历史模块检测
题号 一 二 总分
26 27 28
分数
第I卷答案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题前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2分,第27题18分,第28题l0分,共50分)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 http: / / www. / )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1—1919 600 13000 75 1625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共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注意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 (2分)图2反映的现象对
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4分)
(2)读材料二,分析1895一1900年和1912年一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的主要内部原因 (4分)
(3)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 (4分)
(4)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 (2分)分析1952年到1956年
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6分)
为庆祝建国58周年,学校准备举办“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展”,请你和同学们来参加
筹备工作。
(1)你将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有关资料 (2分)
(2)你搜集的资料将有哪些类型 (2分)
(3)展览的内容要求呈现“一五计划”和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请你按要求各
举两例。(4分)
(4)在展览的结束语中,请你归纳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的原因。(5分)
(5)山东省在对外开放中有特殊的地位,列举山东两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2),并说
出我国开放格局呈现出的特点。(3分)
28.(10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上海近代报纸,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来中国的西方教会和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教会报纸。这些办给中国人看的教会报纸,主要是传教布道,报道宗教活动,也兼有宣扬西方政治制度、道德观念和炫耀科学文明的意图,带有殖民主义色彩。19世纪60年代后,由于外商报纸的兴办和发展,逐步取代教会报纸,在上海独占市场。
材料二 在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和发展过程中,随着西学东渐和本篇已经阐述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促使下,中国近代印刷业出现了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吸引了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人及其资本的投入。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开办的《申报》馆了。前已述及,英商美查来中国经商,始作洋布和茶叶生意,因经营不善而无利可图,遂欲改弦更张,另谋它业。当时见报业兴隆,便同他的朋友伍毕特(C·WoodWord)、普莱亚((W·B·Pryer)、麦基洛(J·Mackllap)集资白银1600两,购买了铅字及印刷设备、办起声名显赫的《申报》馆。美查创办的《申报》馆,除《申报》外,还印刷了《申报馆聚珍版书》。丛书分正、续、余三集,收书多达二百种。
材料三下图为《申报》馆外
( http: / / www. /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50年代出现外国人办报热主要有哪些人 (2分)办报
的目的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办报人的身份有什么变化 (1分)1872年《申报》载文说“庶几留心时务
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起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
于天下也”,由此推断《申报》的内容应该有什么特色 (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申报》馆的建筑特点(1分),并分析出现该建筑风格的原因。 (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