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免费资料)湖南省醴陵二中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特别免费资料)湖南省醴陵二中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7-06 10: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醴陵二中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起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2.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学习结束后,有四位同学分别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
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3.“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①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②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 ③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大多数人的民主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4.有人说“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是指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5.五四运动中的上海学生联合会曾发布《告同胞书》一文,写道:“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说明在五四运动中起主力军作用的是:
A.学生 B. 商人 C .农民 D. 工人
6.中央电视台组织青少年进行“红色之旅”活动,他们从江西出发,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到达陕北,这一活动是为了纪念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土地革命 D.红军长征
7.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A.又想创立科学理论 B.只想创立科学理论
C.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 D. 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专利
8.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比赛结束时,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的班车,中国著名乒乓国手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这一举动
A.是卖国的,美国是中国的头号敌人
B.是可笑的,中国人置民族尊严、大义于不顾
C.是得体的,民间交流有利于两国关系的改善
D.是正常的,中美关系已经亲密无间
9.“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反映了当时
A、农村出现经商热潮 B、农村萧条土地荒芜
C、国家推行重商政策 D、战乱人口大量逃亡
10.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织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w.w.w.k.s.5.u.c.o.m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11.“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12.近代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主要反映了w.w.w.k.s.5.u.c.o.m
A、资本主义经济取代了封建经济 B、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观念影响着国人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西式称呼取代了中式称呼
13.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指的是
A、电影 B、电视 C、报纸 D、广播
14.面对大萧条,罗斯福总统于1933年3月4日发表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领导美国渡过大萧条时期。他给美国人应付危机的良方是
A、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B、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干预政策
C、控制货币发行量经济政策 D、以供给创造需求经济政策
15.英国人称“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 这指的是
A、英国提供人民充分的自由 B、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皇家军队为国民提供安全保障 D、大规模国有化政策实施
16.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苏维埃采用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17.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的发展 B.电力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
C.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D.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18.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辞职时发表电视演说:“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它们的后面。……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告终。”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B、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C 、执政党放弃了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
D、苏联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急剧恶化
19.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20.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语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21.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不通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
22.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普罗塔(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苏格拉底——道德(美德)就是知识 ③马丁·路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伏尔泰——“社会契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有一作家在小说中用大量的篇幅写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没有标点,不分段落,充分体现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椐此,你认为他属于哪种文学流派:
A 、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 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
24.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④“制定劳工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5.在苍茫的内蒙古草原上,中国第一艘宇宙飞船在朝阳中缓缓降落,它宣告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综合图示信息与所学知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这艘飞船是“神舟”5号 ②这艘飞船载着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③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 ④这艘飞船用外国火箭发射
( http: / / www.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6.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
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7.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未利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农业阶级的利益 B.保持和稳定自耕农经济
C.鼓励劳动者积极生产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28. 王安石变法中,意图“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29.“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对于“解放”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农奴获得了完全人身自由
B.地主再也不能把农奴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C.农奴开始享有公民权利
D.农奴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
30.在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下,通过改革摆脱了殖民危机并最终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的是:
①俄国 ②日本 ③中国 ④埃及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
二、材料题(31题19分,32题10分,33题11分,共40分)
31、(19分)材料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精神,也不能没有艺术精神,更不能没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提倡一种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崇尚知识和理性的非神学的世俗文化。其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周国平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
请回答:(1)说人文精神起源于古代希腊,你的依据是什么?(1分)
(2)14-18世纪的西欧,兴起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是怎样一步步推动着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的?(6分)
(3)其中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提出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具体构想,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请举两个事例加以说明(必需有一个是中国史的)(2分)
材料二、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回答下列问题:
(4)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3分)
(5)因巨大变化分别形成了哪些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3分)
(6)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创立了新的重要思想是什么(1分)?具体内容有哪些(3分)?
32.曾有这样一幅反映二战后初期历史的漫画,漫画内容为:“一位瘦弱不堪的病人躺在病榻上,正在让一位身体肥胖的医生给他看病,医生检查了病人的病情后,给他开出了药方”。
据其内容回答:
①漫画中的“医生”和“病人”各指什么国家?(2分)
②“病人”瘦弱不堪,“医生”身体肥胖,反应了什么问题?(2分)
③“医生”开出了什么药方?(1分)“药方”的实质是什么?(3分)
④“病人”吃了“医生”开的药方以后,病情后来有什么变化?(2分)
33.(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自台事 (台湾割让) 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分)对此应如何评价
(2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其依据是什么 (3分)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4分)
醴陵二中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 http: / / www. / )
HYPERLINK "http://www./"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