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年 级 历 史 第 二 次 小考 试 题(16——24课)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后金和清朝的关系类似于
A.隋朝与唐朝 B.北宋与南宋 C.契丹和辽 D.蒙古和元朝
2、今年暑假小东要到台湾探望爷爷并游览台湾风光,他旅游的第一站要去台南市看看
当地赤嵌楼,因为这里奉祀民族英雄 的专祠
A、戚继光 B、岳飞 C、郑成功 D、郑和
3.假如你跟随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下面哪些地方是船队没到过的地方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
4.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下列哪些地区的领土属于中国
①尼布楚 ②黑龙江 ③乌苏里江 ④库页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下列关于清朝“文字狱”的解释,准确的是
A.为压制反清思想而迫害知识分子的冤案
B.专门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机构
D.为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而专门建造的监狱
6.康熙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包括
①设置台湾府②设置驻藏大臣③册封五世达赖④册封五世班禅⑤平定噶尔丹叛乱⑥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7.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原因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A.行中书省权力过重 B.强化地方政权的职能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8.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2组添一个适当的词,使第2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①景帝→文景之治 ②( )→康乾盛世
A.顺治帝 B.乾隆帝 C.光武帝 D.隋文帝
9.明清时期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八股取士 B.文字狱 C.重农抑商 D.固步自封
有一个故事,说是明朝时国子监祭酒宋讷某日独坐生气,面有怒容,第二天上朝时,明太祖问他昨天为何生气,宋讷大吃一惊,照实说了。明太祖叫人把检校偷着给他画的像拿来看,宋讷才大吃一惊。
根据故事回答8-9题
10.故事中检校的身份是什么?
A.西厂特务 B.宦官 C.锦衣卫 D.东厂特务
11.明朝时厂卫特务的活动十分猖撅,上自官府,下至百姓,无孔不入;从城市至乡村都有他们的踪影,还反映了什么问题?
A.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B.皇帝爱惜自己的臣子
C.明朝叛乱较多 D.皇帝小心眼,臣民不规矩
12.清朝加强皇权的重要措施是
A.开始废除宰相制度 B.设立特务机构“厂卫”
C.八股取士 D.中央设立军机处
13.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4.①康熙 ②戚继光 ③ 。根据你的判断,第三个人物应该是
A.郑和 B.乾隆 C.唐太宗 D.郑成功
15.清朝前期推行闭关政策的后果中不应包括
A.抵制西方殖民活动 B.妨碍中外文化交流
C.停止一切对外贸易活动 D.抵制商业资本发展
16. 学完本单元后,你认为清朝民族政策特点可以概括为:
A.以武力镇压为主 B.恩威并重 C.妥协退让 D.和亲
17.我们今天看到的万里长城是明长城,它全长:
A.3000多千米 B.4000多千米 C.5000多千米 D.6000多千米
18. 北京城在历史上曾做过哪些王朝的都城 ①秦朝 ②唐朝 ③金朝 ④元朝 ⑤明朝 ⑥清朝
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是
A.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B.拥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
C.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 D.对外贸易发达
20.清朝前期,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相对滞后
21.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发展形势的变化
B.不能及时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C.对西方的殖民者侵略有完全自卫作用
D.中国经济逐渐落伍于世界
22.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D.《唐本草》
23.很多医院门口都有李时珍的塑像,你知道他生活在哪个朝代吗?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4.我们今天去北京观光,能看到的明清时期名胜古迹有:
①天安门 ②故宫 ③天坛 ④长城 ⑤秦始皇陵兵马俑 ⑥赵州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⑥
25.明清时期,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四民”当中社会地位提
高,排在第二位的是
A.士人 B.农民 C.工匠 D.商人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三个小题,满34分分)
26、阅读材料(14分)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
丝绸之路贯穿亚欧大陆,成为了中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
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明初,社
会安定,国力雄厚,对外交往活跃频繁。
材料二
回答:
(1)举出材料一中唐朝和明朝时期在对外交往方面著名的
历史人物及其行动。(6分)
(2)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和明朝时期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积极作用?(2
(3)材料二反映了清王朝怎样的对外政策?(1分)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影响?(3分)
(4) 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
27.(本题满分7分)
浙江富户庄廷珑修订前人遗著,取名《明书》。书中叙述清朝入关前的史实,使用明朝年号,并且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抗击“后金”的事迹,触怒了康熙帝。参加编写、刻印和销售这部书的70多人,都被处死。
(1) 这则材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推行什么政策?(2’)
(2) 清朝统治者采取这种政策的目的是什么?(1’)与前代的哪些政策目的相同?试举两 例(2’)
(3) 这种政策给当时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消极后果?(2)
28.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
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引自《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
“锦衣卫印” 军机处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个朝代的什么制度?(2分)
(2)材料二中的“锦衣卫”是干什么的?(1分)是哪一个皇帝统治时期设立的?(1分)为了加强统治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3)材料三中的军机处是哪一个朝代设立的?(1分)
(4)从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看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三.论述题(满分26分)
29.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本题满分6分)
30、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对学习历史都有所收获,有自己的见解,各述己见互相讨论,(10分)
最近班级关于清朝如何维护国家统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你也参与进来,经过讨论
大家认为: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其中主要的特点就是把①平定叛乱、消灭分裂势力与②抗击外国侵略结合起来了。
(1)请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分别用一个具体的史实说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6分)
①
②
(2)请你用简单一句话来评价清朝的民族政策 (2分)
(3)通过这个话题的讨论,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