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第25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二、点燃火药桶的火星三、四年战火1. 美、德、英、法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美、德两国经济发展迅速,英、法两国的发展相对缓慢。美国不过“100岁”左右,为什么经济发展最快?(2)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大;(7)西部领土的开发。(6)内战后政治相对稳定;(1)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4)垄断组织程度高;(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3)欧洲资本和欧、亚移民大量涌入;19世纪晚期美国都市 (1)国家实现了统一;(2)普法战争后获得大量赔款;(4)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设备更新快。(3)普法战争后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1)没有充分利用先进技术(2)大量资本输出国外英: 不愿 法: 很难英:生产性投资法:信贷投资 分析英法两国工业发展缓慢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从英、法、美、德等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1. 美、德、英、法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2. 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略亚洲简表 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1. 美、德、英、法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2. 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3. 列强之间矛盾的根源及其表现根源:
实质:
表现: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①法德矛盾
②俄奥矛盾
③英德矛盾 (主要矛盾)
观察图示说明: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是如何产生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矛盾?争夺巴尔干欧洲市场 、殖民地问题德奥匈意1879年1882年结成同盟的三国君主画像俄英法1892年1904年1907年法俄协约签定后访问法国土伦港的俄国舰队争夺巴尔干三国协约1. 三国同盟的形成2. 三国协约的形成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性质及其影响争夺巴尔干三国协约第一次
世界大战实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奥、俄、德、英、法等国进行全国总动员德国宣传可以轻易打败英(左)法(右下)俄(右上)三国的明信片德国宣传要教训塞、俄、法、比、英各国的明信片英国的大型战舰——伊丽莎白皇后号点燃火药桶的火星 普林西普的本来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那么他的目的达到了吗?又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呢? 非但没有挽救民族危机,反而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可见其行为并不是反抗民族侵略的正义和正确行为。战争不是不可以避免的,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行为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战的起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争夺霸权,瓜分世界领土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重重,英德矛盾最为突出,争夺巴尔干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目标。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军备竞赛激烈。
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知识梳理 德、奥终于找到发动战争的借口。
在德国的支持怂恿下,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对塞尔维亚宣战。
德、俄、英、法也很快卷入战争。
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意大利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协约国进行的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B 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C 意大利要帮助塞尔维亚实现民族独立。? D 意大利的背信弃义导致了三国同盟的分裂。【B】请思考空前的灾难1917-1918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美国、中国参战法与德(1916.2-12)英法与德(1916.7)俄国爆发革命地图各交战国国内的革命运动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绞肉机”
转折点 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协约国联军总司令。 1918年11月11日,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战争结束 在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说:“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唯一祸首,我本人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 “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列宁你知道吗?战争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 , 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 ,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 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 战争的深层次原因是英德矛盾成 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C 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瓜分世界,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
D 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C】课堂小结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帝国主义
列强争霸一战根本原因:
导火线:
开始标志:
转折性战役:
结束标志:
结果:
性质:
规模:
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原因、成员国、核心国、性质、影响
根源
表现
实质快乐点击2、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成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C】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B】4、一战期间,英国一位战场记者向国内通讯社发回战况报道, 他可以选择的快捷通讯工具有
①.有线电话 ②.电报
③.电子邮件 ④.无线电话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C】3、下列有关一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
B.中国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
C.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D.正义的一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C】 这节课到这儿就都讲完了。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 ,其规模涉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
整个战争伤亡3000多万人 ,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1000多万, 350万人成为终身残废 。战争消耗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经济损失约3000多万美元 。一战物质财产损失相当于拿破仑战争以来100年间全世界所有战争开支总和的10倍。
可见,一战的后果及影响是空前的: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入使用的德国飞机 一战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远程大炮等均运用于战争,给双方及整个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的进步?它与战争之间有何关系?请思考: 我们应该运用科技造福于人类!英、法、德、美比较表项 目英德法美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3243142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524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1.98.14.6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角逐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存在必然性结论:法德两国的矛盾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 使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款50亿法郎 丧失在西欧
和中欧霸主地位 国内各阶级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则唯恐法国东山再起 极力扩充军备返回俄奥两国的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奥 匈 帝 国俄罗斯霸权殖民地争夺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1、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面前挑衅似地挥扬着德国国旗。德国人凭什么那么“牛”?
2、“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
3、德国在中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4、德国在全球为争夺“阳光下的地盘”都做了哪些准备?议一议 1、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德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工业实力已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就是在英国一向称雄的海上,最好最快的船也来自德国的造船厂。 4、极力拉拢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并疯狂扩军备战,使世界局势日趋紧张。 2、争夺殖民地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变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影响:西方列强竞相效仿,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法德展开的一场会战
双方投入兵力100万伤亡70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德军使用了毒气弹英法联军同德军
展开一场会战。英军
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
坦克. 有人形容20世纪初的 “巴尔干半岛就像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 ,只要一粒火星,就足以引爆整个欧洲。”
为什么说巴尔干半岛是欧洲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1、地理位置: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会处,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2、民族关系、宗教信仰复杂:历史上阿拉伯人、罗马人、土耳其人都曾征服过那里,形成了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族杂居的现象,矛盾重重。3、大国争夺:19世纪以后,列强插手、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小规模战争不断,成为欧洲的火药桶。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