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14课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学 案
【学习目标】
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简述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学习过程】
1、列宁出生在一个进步的___________家庭,他的哥哥是一位激进的__________,学生时代就以处事________见称,1887年考入__________学习________。
2、列宁在________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在________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并把 《___________》 译成俄文。
3、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的_________________是俄国革命政党的萌芽,标志着 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 开始结合。他创办的 《________》 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了准备。
4、_______年召开的 _________________通过了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会上,党内形成了两派:以列宁为首的 ____________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____________。1912年,___________________ 后,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 ________________。
5、一战初期,列宁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革命口号引导俄国人民,1917年,俄国 __________ 爆发,推翻了 _______ 专制统治,建立了___________,但孟什维克拱手让资产阶级组织临时政府,列宁提出进行 _____________ 的 《_________》, 并号召人民群众武装夺取政权,起义胜利, ______________ 的成立,标志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也标志着 __________ 取得胜利,第一个 ____________ 诞生。
6、由于长期战争的破坏和僵化的政策,1921年,苏俄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列宁用 _____________ 取代了 _______________,对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 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成功使国家经济好转。
7、列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等著作,创造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晚年对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的论述,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苏联的发展和整个____________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1.创建布尔什维克党:
·建党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将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2)理论准备:创办《火星报》,是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为建党做了理论宣传。
·布尔什维克党建立:
(1)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2)内容:①通过党纲,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②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关时,布尔什维克党诞生。
(3)意义:①在俄国建立了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②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2.领导十月革命:
·理论指导:
(1)一战爆发之后:①指出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②指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2)二月革命后:提出《四月提纲》
①背景: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内容:a.指出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b.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③评价:a.是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型。b.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
(3)1917年七月事件后:作《国家与革命》一书,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实践指导:
(1)七月事件后,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立即组织武装起义。
(2)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巩固新生政权:
1)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列强武装干涉;俄国地主、资本家叛乱;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维护新政权,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军事方面
2)政策:
A、外交上:议和,退出一战。
B、经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 内容:余粮收集制;企业收归国有;实行贸易国有化;实行实物配给制等
② 作用: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争取战争胜利,但损害农民利益。
C、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红军
3)影响:1920年,战争取得胜利——巩固政权
4、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实施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①四年帝国主义战争,三年国内战争,使俄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农民不满、水兵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2)内容:
①农业方面:用固定的实物税取代余粮征集制
②工业方面:改变国企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部分国企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③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让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影响:
①调动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使国家经济明显好转,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4)其他探索
·重视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阐述共产党执政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
·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的研究。
【典题解悟】
『例1』1921年列宁指导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包括( )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倒退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例1』[解析]本题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考察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功能、意义、历史联系的正确认识。其内容很多是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对的,所以不是发展关系。
[答案]C
『例2』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分别是( )
A、1905年革命和二月革命 B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C、1905年革命和十月革命 D、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
[解析]考察理解记忆准确度的典型题。
[答案]B
『例3』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请问: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政策相似?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理解,教师应从前提是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政策内容中私有化只是针对小企业,政府仍然掌握着大中型企业的所有权、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需要商品经济等方面引导学生。
[答案]内容略;实质是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来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相似点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引进外资。
『例4』 列宁的政治遗嘱主要是对哪些问题提出了他的看法?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解析]考察概括能力,强化联系现实的意识和能力。
[答案]问题和观点略;启示有:结合本国国情、重视农业问题、重视教育问题、重视党建问题、实事求是等角度。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标志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立的会议是( )
A 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成立
B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
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六大
D 人民委员会
2、列宁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B、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
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出现两个对立的派别
D、布尔什维主义出现
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当前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是( )
A、推翻沙皇制度,完成民主革命
B、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粉碎白军进攻和外国武装干涉
D、同德国政府签订和约,退出世界大战
4、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这表明他( )
A 正确分析到了当时俄国的国情
B 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 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的过度指明了方向
D 认识到俄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
A 采取余粮收集制 B 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 实施新经济政策 D 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6、列宁说:我们本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源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
C.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所致
7、下列各项,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的是:
A、没收一切私有企业 B、余粮收集制
C、租赁制 D、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8、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规定直接要达到的目的包含 ( )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
D.借用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
9、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二、问答题
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年应征收粮食4.32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公斤),改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2.4亿普特。试分析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1、知识分子 民主革命者 喀山大学 法律。
2、喀山 萨马拉 《共产党宣言》 3、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科学社会主义 俄国工人运动 《火星报》
4、1903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 布尔什维克派 孟什维克派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六大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5、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二月革命 沙皇 苏维埃政权 社会主义革命 《四月提纲》 人民委员会 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国家
6、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工业 商业
7、《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国家与革命》 十月革命 苏俄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
【当堂检测】
一、 选择题1——5 BABBC 6——9 BCDA
二、问答题
【解析】材料型问答题,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需结合。经济危机首先要解决的是粮食问题,是基本生存问题,而粮食生产的恢复和提高得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减轻农民负担是当时缓和农民与政权的矛盾并恢复农业的关键,使用固定税制是必由之路。虽然当年
的粮食收入减少了,但却成功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工农联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以后粮食增产打下基础。
【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农民在留足定额口粮后,将剩余粮食全部上交。实行定额粮食税后,农民只须交纳一定的税额,剩余的粮食可以自由支配。这样,虽然当年苏俄政府收缴的粮食总量减少了(1.92亿普特),但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工农联盟,成功化解了政治危机;同时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以后粮食增产,最终克服饥寒、度过经济危机打下基础。
新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还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供了借鉴,终止了苏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左倾”导向,成为苏俄成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和步骤。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