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4.16《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学案(岳麓版08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4.16《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学案(岳麓版08版选修4)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7-15 07: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16课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学 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贡献
2、感受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创造精神。
【学习过程】
一、留法少年
1.邓小平原名 , 年 月出生在 。
2. 年,邓小平留学法国。勤工俭学的人生体验,使其树立 的思想。
3.1922年,邓小平参加了 (相当于青年团),第二年下半年,他加入了
_____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________的一名正式党员
4.离开法国时,他已成长为一名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转战千里
1.1929年,在广西领导 、 起义,创立 、 和
_____________革命根据地
2.1931年,在中央苏区担任 、《 》报主编等职,1933年,因拥护__________的正确路线,遭到党内“左”倾领导的批判和打击。
3.1935年,长征途中,以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的身份参加______会议。
4.抗日战争中.担任八路军__________,创建并发展了_____________抗日根据地
5.抗战胜利后,指挥了配合重庆谈判的_______和________战役
6.1947年6—8月,刘邓大军___________,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7._____年____月——_____年____月,参与指挥了三大战役中的_________
8.建国前后,刘邓解放_________,进军________并和平解决
三、建国初期与文革岁月
1.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长期主持_________工作
2.1961年初,与周恩来、陈云一起制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力图改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不利局面,与晚年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思想发生激烈冲突
3.文革初期,失去一切职务;后又恢复职务并于_________年一度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4.1975年11月,在“_______________”运动中及1976年的“__________”中再遭迫害
四、拨乱反正
1.旗帜鲜明地反对“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解毛泽东思想;
2.1978年,邓小平指出:___________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了_______________。
3.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_________”的错误思想,高度评价了____________,
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上来,作出____________的重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
五、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强调以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_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_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硬道理;强调________是第一生产力。
3.邓小平倡议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4.1992年,邓小平发表_________,从思想上解除了许多人_________________的顾虑,使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时期。
5.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_,实现了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6.______年____月_____日在_______逝世。
【知识梳理】
1.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贡献
1920年夏,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他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中国革命道路上,邓小平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1935年1月,邓小平参加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领导人。
(2)抗日战争中:邓小平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与师长刘伯承指挥所部八路军开展的后游击战争,创建并巩固发展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3)解放战争时期:
①重庆谈判期间,为配合毛泽东与蒋介石的谈判,邓小平和刘伯承指挥了上党、邯郸等战役,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②1947年6月-8月,邓小平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③淮海战役期间,邓小平担任总前委书记,和总前委领导一起统一指挥作战,围歼了国民党55.5万精锐部队。
2.新中国建立后的贡献
(1)1949-1950年,邓小平和刘伯承解放大西南,1950年和平解决西藏问题。
(2)建国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职务,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委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长达10年之久。
(3)1961年初,邓小平同周恩来、陈云一起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力图改变“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局面。
(4)1975年周恩来病重以后,在毛泽东支持下,邓小平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思想,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5)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①拨乱反正:
邓小平肯定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
②改革开放:
随着文革的结束,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领导集体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针对旧有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邓小平提出,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他认为,改革具有解放生产力的意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他充分肯定和支持农村率先发起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并及时总结经验,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城市。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全面展开。他对这个决定给予了高度评价。邓小平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积极发展外交,设立经济特区,加快改革步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影响深远。谈话指出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衡量改革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③“一国两制”:
为了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尊重历史和现状,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即在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
3.理论上的贡献——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4.对邓小平的评价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更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继毛泽东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进行了中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有着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经历。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领导推动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历史巨变,成功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成为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
【典题解悟】
『例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邓小平主要活动掌握及知识迁移能力。从对联所示内容看,主要反映作为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发生在1978年之后。
[答案]D
『例2』.邓小平说,不能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获得正确的认识。这针对的是( )
A.“批林批孔”运动
B.四五运动
C.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内涵的能力。解答本题须与“两个凡是”的内容相联系,“两个凡是”实际上是教条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由此不难看出材料针对的是“两个凡是”。
[答案]D
『例3』.邓小平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他强调"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
A.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改革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C
『例4』.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①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借鉴 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是材料选择题,准确理解材料内涵是解题关键。阅读材料易知①②是正确的。至于③④无论观点本身有无错误,但由于材料只是讲市场与计划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不涉及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所以应一概排除。
[答案]A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邓小平出生地是
A 四川 B 浙江 C 湖南 D 江苏
2、邓希贤在留学法国期间,于哪一年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
A 1922年 B 1924年 C 1926年 D 1927年
3、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邓小平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C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5、抗日战争期间,刘伯承、邓小平领导八路军一二九师开辟了全国最大的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A江南抗日根据地 B皖东抗日根据地
C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D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6、解放战争爆发后,1947年6月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与国民党军连续作战,取得了
A孟良崮大捷 B鲁西南大捷 C大别山大捷 D沙家店战役
7、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展开了战略决战,其中邓小平为战役总前委书记的一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是在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八届一中全会 D中共九大
9、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
10、引发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直接原因是
A当时党中央一些主要领导人用“两个凡是”继续维护“左”的错误
B人们的思想长期受到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严重束缚
C陈云等同志要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并为一些历史冤案平反
D全党要求重新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12、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 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⑵材料二所属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⑶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指示,我们都始终不谕地遵循。”   ——引自1977年2月7两报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
材料二 “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通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  
——引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
  ——引自邓小平致中央的一封信
材料四 “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弄清是非。   ——引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请回答:
⑴“两个凡是”的错误实质是什么
⑵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观点是否一致 为什么
⑶材料四中的“精神枷锁”和“禁区”分别是指什么
三、问答题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个转折表现在哪里?转折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一、1. 邓希贤 1904 8 22 四川广安
2.1920 为穷苦大众谋幸福
3.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 中国共产党
4.马克思主义者 职业革命家
二、1.百色 龙州 红七军 红八军 左右江革命
2.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 红星毛泽东
3.遵义
4.一二九师政委 晋冀鲁豫
5.上党 邯郸
6.挺进大别山
7.1948 11 1949 1 淮海战役
8.大西南 西藏
三、1.中央书记处
2.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以阶级斗争为纲
3.1975
4.反击右倾翻案风 天安门事件
四、1.两个凡是 完整地 准确地
2.实事求是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3.两个凡是 真理标准大讨论 解放四思想 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 第二代领导集体
五、1.经济建设 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
2.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发展
3.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格局
4.南方讲话 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
5.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 中国实际
6.1997 2 19 北京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A 2、A 3、C 4、D 5、C 7、B 8、C 9、C 10、A 11、C 12、D
二、材料分析题
1、⑴忽视这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高水平、高速度。
⑵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在所有制上否定前者的成果,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
⑶基本着眼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能否发展生产力为准,采取稳妥的方针。
2、⑴打着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实质仍在坚持“文革”“左”的错误。
⑵一致,学习革命领袖的理论思想,应注重精神实质,掌握体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运用。
⑶指搞现代迷信,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禁区是纠正文革及以前“左”的错误,平反冤假错案。
三、问答题
表现:思想转折: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工作重心转移:全会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拨乱反正:在会议之后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在全国全面展开,正确解决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八大”科学论断的继承。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