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再见了,亲人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第一篇精读课文。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战争,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要求,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冲破重重困难,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在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不畏强敌,并肩作战,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迫使敌人在停战协定上签字。?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无数朝鲜人民涌入车站与志愿军依依惜别,此景无人不为之动容,此情堪比山高,可比海深。著名的战地作家魏巍用他饱含感情的笔墨写下了《再见了,亲人》。本文以情为线索,记述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把现实的告别场面和往事回忆结合起来。全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本课特点,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噩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体会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三、??? 三、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把“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定为本课重点,?“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定为本课的难点。
四、???四、?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与文本交朋友。把教学的过程演变成初次见面、初步了解、深入交往、惺惺相惜、人文统一的“五步走”。
五、??五、??说学法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也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与文本交朋友,就是学生在教师相机诱导下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实现与文本心灵融合,最后达到共同发展。
六、说教学过程
?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下面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首先,初次会面,撩动情弦
?初次见面,第一印象尤其重要。上课伊始,我就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最后三个自然段。由此,学生一方面为情所动,另一方面充满好奇,迫切由果寻因。见此情形,我没有安排马上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先谈感想,再说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师生一起概括出几个典型的问题。比如:课文为我们讲述了哪些亲人?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亲人?为什么分别的时候如此依依不舍?这正是“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
接着,初步了解,感受深情。
情有所动,却又心存疑虑,促成了学生了解文本的欲望。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时,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听众。在介绍完课文的时代背景后,我鼓励学生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读完后,学生交流读后感并谈谈各自对于疑问的解答。
然后,深入交往,领悟深情。
???交流之后,请学生朗读文中感受比较深的句子。朗读有一种以声示意,以声传情、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我不断给以鼓励和指导,并以参与者的身份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顺势抛出问题: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代价?
带着这样的疑问,请学生讲一讲“亲人”: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付出了哪些的代价?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引导他们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讲述,抓住“雪中送炭”?“唯一”“情深似海”等词语进行品味,抓住祈使句、反问句等主要句段进行感情朗读。 如:“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从字面去解释,并说出比喻意,然后再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雪”、“炭”分别指什么?“送”,大娘是怎样送的?送来的仅仅只是打糕吗?请学生联系实际体会志愿军处境何等艰难,大娘如何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这个教学环节,我充分引导学生自己“讲”,在讲中品词、品句、品读,让学生切实经历了自主理解和自主感悟的说读过程。
那么,文中的另外两个亲人又为志愿军做了什么?请学生再读课文,分组讨论,并在小组内讲一讲。然后由组长汇报。
通过讲述、品读、合作探究,学生深刻感受到他们付出的是血的代价,从而领悟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接下来,惺惺相惜,情感共鸣。
领悟文章的情感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了突破难点,我提出这样的疑问:是不是只有这几个人为志愿军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理解他们只是千万朝鲜人民中的代表,理解他们所做的事还有很多,这只是其中的典型事例。
而学生在领悟情感的同时,必然会激起表达感情的欲望。为此,我设计情境引读,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抒发情感。像最后一个过程——列车“飞驰而去”,就是这样设计引读的:
“战士们深深地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车风驰电掣般向前驶去。战士们赶紧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在原地,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此刻,战士们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模糊了双眼,要想对朝鲜亲人再说上几句离别话,然而距离遥远,战士们只能在心头默默地呼喊——”
随着我的手一挥,同学们也情不自禁地喊道:“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在反复的朗读中,“心入于境,情会于物”,真正实现与文本心灵融合。
最后,知情结合,人文统一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便是知情结合的境界。
教学接近尾声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志愿军中的一名战士,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朝鲜人民中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一名战地记者,你会记录下怎样的一幕?
通过情思结合,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情感曲线起伏跌宕,心灵不断净化的情感内化状态,真正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以上就是我《再见了,亲人》的说课内容,真诚地希望各位专家给予批评!谢谢!
附: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大???娘:枪林弹雨送打糕
?????????????为救伤员??失去?小孙孙???????伟大友谊
小金花:为救侦察员失去??妈 妈????????鲜血凝成
大??嫂: 为挖野菜??失去???双 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