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词:
头涔涔、泪潸潸、挪移、遮挽、伶伶俐俐、徘徊、蒸融、赤裸裸
2、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听配乐范读→自读课文→齐读课文→赏析时的片段朗读),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课时要求】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提问导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初步体验感受时间的匆匆)
同学们,你们能看见时间吗?怎么看见的?
能看见时间的同学举手告诉我们你是怎么看见时间的。
答案预设:树叶黄了又绿了,我看见了“一年”的时间。
时钟不停地转动。
我一天天地长高。
春天结束了,夏天来了。
······
同学们能从不同的事物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非常棒。
2、那同学们,算一算你们大概已经经历过多少天了?
会算吗?
答案预设:11x365=4015/12x365=4380
四千多天了,对不对?
时间“匆匆”吗?
朱自清先生也跟同学们有同样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匆匆》这篇文章是怎么表达这种时间匆匆的感觉的。
新课讲授
1、相关文学知识
朱自清先生简介。
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
代表作:《绿》、《春》、《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善于把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文笔简约、朴素、亲切、娓娓动人,在文学界享有盛誉,被誉为“美文”。
《匆匆》写作背景简介。
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垮、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首感人的散文诗。
2、初读课文(字音词义)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你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生字生词预设:
头涔涔 泪潸潸 挪移 遮挽 伶伶俐俐 徘徊 蒸融 赤裸裸
出示生词字音词义,全班朗读生词。
3、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诵,并思考一个问题:
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这种感情的?
听配乐朗诵范读后讨论。
答案预设:本文表达了对时间匆匆流逝,一去不复返的感伤,应珍惜时间。
同学们会感受到文中多处句子表达了这种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结
生词复习。
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五、板书设计
匆匆
朱自清
一、生词
头涔涔 泪潸潸 挪移 遮挽 伶伶俐俐 徘徊 蒸融 赤裸裸
二、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导入
复习导入。齐读生词。
二、新课讲授
1、品读课文(词句赏析)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
用心体会。
(文中修辞-排比、比喻、拟人、设问-的讲解可穿插在语句赏析中,具体赏析见ppt)
(2)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者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2、悟读课文(感悟升华)
(1)作者说“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2)作者说“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
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a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b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
c问一问想问的人能做什么?
d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我能做——,我还能做——
小结
同学们,学习完这篇文章,老师也想跟大家分享一句诗歌: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同学们,好好珍惜时间吧。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抄写喜欢的句子。
3、搜集珍惜时间的相关诗句。
板书设计
匆匆
朱自清
时间飞逝——珍惜时间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