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草船借箭 人教新课标(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草船借箭 人教新课标(6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3 12: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展翅高飞
2.除了铺盖全都拿走
张飞
刘备
我国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红楼梦 曹雪芹
西游记 吴承恩
  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故事背景



北魏(曹操)


打败 攻打


西蜀(刘备) 联合 东吴(周瑜)
(诸葛亮) 派诸葛亮 (鲁肃)
妒 忌 曹 督 甘 鲁 延 幔 私 寨 擂 呐 援 丞
词语学习
诸葛亮
妒忌
惩罚
水寨
擂鼓
呐喊
丞相
都督
神机妙算
妒忌 幔子 弓弩 都督 推却 迟延 探听 私自 调度 水寨擂鼓 呐喊 支援 丞相
军令状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心甘情愿
请读出下列词语,要注意音准:
1.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
果,各在哪几个自然段讲到的?除此还讲到
了什麽?
起因(1—2)
准备(3—5)
经过(6—9)
结果(10)
按事情发展
课文脉络
第一段(1—2自然段)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自然段)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课文脉络
第三段(6—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小结: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课文脉络
一、用笔画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自由读出这几个生字,看一看它们在字音和字形上,你认为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二、整体感知: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
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草船借箭前的准备:
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
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
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默读第一段,请你思考:
1、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1、自学第二段,找出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 ,并加以体会。
2、默读全文,想想还有哪些地方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反映他什么特点?
神机妙算
1、自学第二段,找出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 ,并加以体会。
2、默读全文,想想还有哪些地方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反映他什么特点?
小结: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谋划。他足智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
神机妙算
学习第三段,请你思考:
1、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开船借箭。
2、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1、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2、这时周瑜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为什么长叹一声?
3、从哪里看出周瑜的沮丧、惭愧?
学习第四段,请你思考:
  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使周瑜自叹不如的?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神机妙算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默读全文,想一想找出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反映了的他什么特点?
神机妙算
一妙:青布幔子遮船,曹军看不清虚实。
二妙:草靶子排在船两边,吓唬曹营军士,还可以保护自己。
三妙:二十只船一字排开,两面受箭,面积大。保证了借箭的数量,保持了船的平衡。
四妙:二十只船来去顺风顺水,曹军望船兴叹。
五妙:船上军士擂鼓呐喊,虚张声势。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运用“读、画、思、议、悟”的五字学习法,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研读课文,读后交流。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
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诸葛亮神机妙算挫败了周瑜的险恶用心,那么周瑜到底哪些方面不如诸葛亮呢?
五、分析性格,朗读课文
  周瑜阴险狡诈,诸葛亮宽宏大量,鲁肃忠厚老实,曹操生性多疑,请同学们用心揣摩各人心理,自由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诸葛亮鲁肃在船内饮酒
许多草船连成一排受箭(一)
许多草船连成一排受箭(二)
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1、因为(             )所以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十万只箭.
2、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十万只箭,结果(                )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十日内造十万只箭来陷害他.
三天后如期交箭,有力地挫败了周瑜的暗算,使周瑜自叹不如.
神机:灵巧的心思达到神
奇的程度;妙:巧妙;算:谋
划。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
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判
断情势,决策高明。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 曹军 受箭。
逼近
诸葛亮 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诸葛亮的英雄本色。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1
2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去了,天亮了就回去”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直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3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是使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谋划。他足智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
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周瑜( )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周瑜(    )说:“十天造的好吗?”
周瑜(    )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周瑜(    )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讨论填词.(试探;心中暗喜;威胁;迫不及待;)
诸葛亮(脱口而出):“用弓箭最好.”             诸葛亮(    )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诸葛亮(    )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          必然误了大事.”
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    )说:“……我愿立军状……”
讨论填词.(将计就计,态度坚决,笑了笑,胸有成竹, )
心中暗喜
迫不及待
试探
威胁
笑了笑 将计就计
胸有成竹
态度坚决
分析人物的心理:
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周瑜( )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周瑜(    )说:“十天造的好吗?”
周瑜(    )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周瑜(    )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讨论填词:试探 心中暗喜 威胁 迫不及待
分析人物的心理:
心中暗喜
迫不及待
试探
威胁
诸葛亮(脱口而出)“用弓箭最好。”             诸葛亮(    )说;“都督委托,当然办…”
诸葛亮(    )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    )说;“…我愿立军状…”

讨论填词:将计就计 态度坚决 笑了笑 胸有成竹
笑了笑
将计就计
胸有成竹
态度坚决
分析人物的心理:
拓展延伸
2.“草船借箭”中的“借”字可以换成什么字呢?为什么课文用借而不用其它字呢?
1.设想一下当诸葛亮归来时与周瑜相见,周瑜会怎么说?诸葛亮又会怎么说呢?
默读起因部分,请你思考:
1.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
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
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自读经过部分,请你思考:
1.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开船借箭。
2.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3.谁能复述借箭的经过?
1.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2.这时周瑜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为什么长叹一声?
3.从哪里看出周瑜的沮丧、惭愧?
自读结果部分,请思考:
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1.因为(             
)所以诸葛亮用草船
向曹操借十万只箭。

2.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十万只箭,结果
(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十日内
造十万只箭来陷害他。
三天后如期交箭,有力地挫败了周瑜的暗
算,使周瑜自叹不如。
2.“草船借箭”中的“借”字可以换成什麽字
呢?为什麽课文用借而不用其它字呢?
1.设想一下当诸葛亮归来时与周瑜相见,周瑜
会怎麽说?诸葛亮又会怎麽说呢?

默读全文,想一想找出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反映了的他什么特点?
小结: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谋划。他足智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
神机妙算
周瑜到底哪些地方不如诸葛呢?
诸葛亮 周瑜
智商 借箭 造箭
胸襟 宽厚待人
把握全局 心胸狭窄
嫉贤妒能
才能 运筹帷幄
神机妙算

忠厚善良
忍辱负重
委曲求全
神机妙算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返回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返回
鲁肃: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返回
起因:
周瑜忌才,借造箭陷害诸葛亮
诸葛亮答应造箭
发展:
周密准备:船 军士 草把子
借箭经过
四更出发 擂鼓呐喊
两面受箭 得胜回营
知道鲁肃肯帮忙
知道四更起大雾
知道曹操不会出击
顺风顺水
结果:
如期交箭 周瑜叹服
(诸葛亮)
神机妙算
胆略
知识
返回
当堂检测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诸葛亮下令把( ),( ),( ),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 ),一边大声( )。 2.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是( )、( )、( )。
3. 《草船借箭》一文是按照( )顺序记叙的。
二.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1)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
2)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为借箭所做的准备
3)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精通天文 虚张声势 考虑周全 安排巧妙
返回
英雄本色: 自信 大度 胸有成竹 运筹帷幄 神机妙算
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5)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6)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周瑜到底哪些地方比不上诸葛亮呢?
返回
课后练习
诸葛亮 周瑜
智商 “借”箭 造箭
胸襟 宽厚待人 把握全局 心胸狭窄 嫉贤妒能
才能 运筹帷幄 神机妙算
根据 课文内容填空:
(1)<<草船借箭>>一课,故事的起因是 .故事的结局是 .
(2)周瑜要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枝箭.诸葛亮却只要 ,是因为他 .虽然鲁肃是东吴的大将,但诸葛亮知道 ,所以请鲁肃暗中帮忙准备二十条草船.第三天,江上果然 ,诸葛亮下令军士先 ,然后
是为了 .鲁肃很吃惊,诸葛亮却料定
,他想 .总之,诸葛亮 ,真是神机妙算.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三天
胸有成竹
鲁肃为人忠厚,值得信赖
大雾漫天
把船一字排开
船头向西,船尾向东,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迷惑曹操,巧妙借箭
曹操不会出兵
曹操只会叫弓弩手射箭
计算精确,知天知地,知己知彼
返回
借箭经过:
连船
靠近曹营
一字摆开
擂鼓呐喊
受箭
调转船头
再受箭
谢箭回营
神机妙算
知天:
三天内必有大雾
知地:
了解地形把握风向
知人:
鲁肃周瑜曹操
精心谋划:
求助鲁肃伪装草船
巧用大雾逼近曹寨
擂鼓呐喊虚张声势
巧借风力安全返航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心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
草船借箭
接受任务 诸葛亮 知天文
借箭准备 识地理
草船借箭 神机妙算 熟人心
如期交箭 有计谋
说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