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型
新授课
编号
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 ,逐步扩大企业的 ,实行 。
③分配方式:实行以 _为主、多种 的制度。
(2)中心环节: 。
(3)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 明确提出要建立 。
2、深化: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 结合在一起,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作用。
3、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体制的 和 ,对 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 明显增强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理解历史)
结合图片、资料,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并交流收获,将正确理解进行标识记录。
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化大革命”期间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花鼓词所描述的现象?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哪几次重大调整?
(3)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转变说明了什么?
5、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这一年(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发展,具有发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有效作用。”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历程标志性的分水岭。这样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歌诀记历史】(记忆历史的方法有许多,这是一种吆!)
改革开放就是好,家庭联产搞承包,
安徽凤阳小岗村,创出致富路一条。
国企改革大手笔,公有经济为主体,
实行多种所有制,政企分开放权力,
按劳分配唱主角,多种方式并一体。
“市场经济”建体制,优化组合新机制,
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多形式。
主备
审核
教研组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问题。
重点、难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小组探讨 合作探究
学 习 活 动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了解历史)
浏览课本小标题及正文,写出本课学习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什么?
问题:(1) (2)
二、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识记历史)
阅读教材正文,请注重基本的知识点,并对有效信息加以提炼,注意在课本上勾画要点。
知识点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 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首创:1978年,安徽凤阳 。
4.内容:实行分田 , 。
5.推广:到 年, 制度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6.作用: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 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②农村改革的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 、 、 发展,农村 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知识点二 改革从 转向
1、背景:(1)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 。
(2)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 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 改革的步伐。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施
(1)主要内容 ①所有制形式: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 为主体的
四、理解感悟,情感升华(见解历史)(有总结才有提高)
【巩固提升】(学后做才使知识得以巩固;做中学才使能力有所提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农村B.中小城市C.大城市D.国有企业
2、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去出发展是由于它( )
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是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3、从“转换经营机制”“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权责明确”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 )
A.农村新面貌B.国企改革C.经济重心转移D.法制建设
4、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以“松绑”为契机的国企改革开始了。这里的“松绑”主要指( )
A.实行公私合营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推行企业股份制 D.鼓励企业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