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3 11:5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型
新授课
编号
(2)澶渊之盟:____________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 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 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 。
(3)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____________局面。
知识点三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 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 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2.议和
(1)内容: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________向________称臣,宋给西夏________。
(2)作用:议和后,宋夏边界 兴旺。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理解历史)
结合图片、资料,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并交流收获,将正确理解进行标识记录。
探究一:“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探究二:西夏货币和契丹文字的插图意在说明什么问题?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探究三: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
材料二:宋朝每年交给辽朝绢20万匹、银10万两;沿边州郡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不得收容对方逃亡“盗贼”;双方不得修筑城堡,改易河道。此外,宋辽互称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赵恒为兄,双方使者定期互访;双方在边境处设立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澶渊之盟发生的历史背景。

A进一步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 B使宋辽边境贸易兴旺
C使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和平局面 D使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关系
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北宋、辽、西夏之间的关系 ( )
A、战争频繁 B、在和平中共处 C、时战时和 D、互不来往,闭关锁国
5、北宋、西夏、辽处于多民族纷争和融合的时代,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民族政权并立 D、民族和睦,友好交往
6、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对此他研究的论文主题应该是 ( )
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B、国家的统一
C、对外开放的时代 D、中华大家庭的友好关系
7、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加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下面是对我国唐宋时期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讨,请你参与进来。
【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
(1)列举两例唐朝时期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史实。

【宋朝——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
材料一:寇准固请幸北城,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帝乃命进辇。既至,登北城门楼,张黄龙旗,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材料二:大宋皇帝致誓书于???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2)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帝”“大宋皇帝”指的是谁?
(3)材料一中的“城”是哪里?所指事件结果如何?
(4)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深入探究】
(4)通过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
【歌诀记历史】(记忆历史的方法有许多,这是一种吆!)
辽军进逼澶州城, 真宗皇帝亲助阵,
士气大振宋军胜, 双方议和澶州城,
北宋给辽送岁币, “澶渊之盟”就形成。
主备
审核
教研组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辽、西夏、北宋之间的和战;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征
2.正确认识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
契丹与北宋关系;评价澶渊之盟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小组探讨 合作探究
学 习 活 动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了解历史)
浏览课本小标题及正文,写出本课学习的三个主要问题是什么?
问题:(1) (2) (3)
二、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识记历史)
阅读教材,请注重基本的知识点,并对有效信息加以提炼,注意在课本上勾画要点。
知识点一 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背景:隋唐时期,____________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2) 发展:____________末年,北方汉人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____和生活方式。
(3)生产生活: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________、________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________、城邑。
(4)建立政权:①____________初,____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__________。
(5)统治措施:发展生产,创制________,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发展: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带,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建立政权:①概况:____________前期,______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_______。
②统治措施:订立____________、军制和____________,鼓励垦荒,发展____________,创制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辽与北宋的和战
1.背景:____________时,占领____________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和:____________晚期,北宋与辽保持____________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3.战:(1)________时期,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__________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
(3)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的影响?
探究四: 识图题。
(1)结合左图将对应的国家 填写出来。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民族
契丹(辽)
916年
北宋
西夏
1038年
四、理解感悟,情感升华(见解历史)(有总结才有提高)

【巩固提升】(学后做才使知识得以巩固;做中学才使能力有所提高)
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三字经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 A.阿保机 B.耶律大石 C.耶律楚材 D.耶律德光
2、“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
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匈奴族”
3、宋辽议和后,边境“生育蕃息(繁殖),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澶渊之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