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探讨(十一):培养历史学习三种意识
一、人文意识
人文精神是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标准。对个人而言,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体现为:要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树立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没有个人的人文精神、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健全人格、坚强意志、团队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形成与完善,就不会有对祖国和人类命运的真诚关注和高度的责任感。21世纪教育网
二、世界意识
世界意识,又称全球意识、国际意识,指的是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评价本国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意识。对世界和人类而言,要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世界意识的真实含义是人类理性与情感的包容性维度,它的确立与培养不会削弱对祖国和本民族的强烈热爱与高度的责任感,相反它会把对祖国和民族的情感提升到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使之具有更为理性、更为宽阔的包容性。那种把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同培养世界意识对立起来的观点是狭隘的。在文综复习中,要通过历史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全球化。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世界全球化开始的内因,新航路为全球化的蔓延开辟了道路,经过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大肆扩张,到了今天,经济全球化终于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近现代史上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殖民体系、世界经济危机、国际组织、世界格局、国际工人运动、世界革命运动等内容都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当人类面临共同的危机和问题时,全球意识可以使大家携起手来,团结一致,共同解决。法西斯主义臭名昭著,为世界各国爱好和平民主的W.w.w.k.s.5.u.c.o.m人士所痛恨,就在于它仇视人类及人类文明,对当时整个人类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正因为如此,一向仇视共产主义而且声称决不改变想法的丘吉尔才会主动地与社会主义苏联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希特勒。当前,恐怖主义也是人类公敌,因此世界各国(不管它们在其他问题上有多大的分歧)在铲除恐怖主义这个问题上都始终保持基本一致态度是一致。W.w.w.k.s.5.u.c.o.m
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中国日益卷入世界体系当中,在某种意义上,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近代世界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由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到主动溶入世界的过程。只有把中国问题放在整个世界大背景下分析考虑,才能对近代以来的中国问题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只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自强。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三、文明意识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倡导“文明史观”,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划分为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三大模块。文明则是指人类的一切创造,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制度、法规、生活方式等都属于这个范畴。“文明史观”以人类文明的演进为历史发展的总纲;以实事求是、注重实践为基本原则;强调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是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主张辨证地看待历史发展的成果与代价。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全部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演进史。对比19世纪中叶的中外历史,我们会发现:西方先进国家相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逐步开展,从蒸汽时代迈向电气时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到确立和发展。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辛酉政变后慈禧上台垂帘听政,总揽朝政中西方的先进与落伍已不言而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