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3 13:4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 宋辽对抗 B. 南宋与金对峙 C. 宋夏和议 D. 北宋与金对峙
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南宋定都临安 B. 宋军收复建康 C. 宋金达成和议 D. 岳飞取得郾城大捷
《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  )
A. 女真统治者 B. 匈奴统治者 C. 契丹统治者 D. 党项统治者
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
A. 赵高 B. 李林甫 C. 秦桧 D. 贾似道
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重,主要是因为(  )
A. 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B. 岳飞主张抗金,但被投降派杀害 C. 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D. 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铁铸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两句诗“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何事发出这感慨吗?(  )
A. 文天祥宁死不屈 B. 秦桧谋害岳飞 C. 王彦抗金 D. 卫青抗击匈奴
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
A. 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 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 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 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 南宋与金订立了和约 B. 宋辽议和 C. 北宋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
A. 金灭北宋 B. 辽灭北宋 C. 西夏灭北宋 D. 蒙古灭北宋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把都城迁到中都,中都是现在的(  )
A. 会宁 B. 北京 C. 南京 D. 银川
下列政权灭亡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辽、北宋、西夏、金、南宋 B. 辽、北宋、金、西夏、南宋 C. 北宋、辽、金、西夏、南宋 D. 北宋、辽、西夏、金、南宋
下列对南宋与金的和议表述错误的是(  )
A. 南宋是在大败金军的情况同金议和的 B. 金向南宋称臣 C. 南宋给金岁币 D. 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分界限
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规定“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下对这一规定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南宋偏安的局面形成 B. 宋金取得了永久和平 C. 金向南宋称臣 D. 南宋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图中①和②对应的两个政权分别是
A. ①金;②南宋? ?? B. ①辽;②北宋? ?? C. ①金;②北宋? ?? D. ①元;②南宋
宋高宗向金求和,令岳飞班师回朝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南宋不可能取胜 B. 金已对南宋称臣 C. 南宋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D. 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二、材料解析题
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示意图和所学内容,请将下列一段对此示意图的简介补充完整。 北宋结束了A______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出于并立的状态。后B______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1127年,北宋皇帝宋钦宗的弟弟______登基称帝,定都______,史称南宋。?? (2)说出南宋抗击B政权的一位英雄人物,并说出相关战役一例。之后南宋和B政权之间议和,其内容是什么? (3)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谈一谈你的看法?
对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盟约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结合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 西夏向宋称臣,宋岁赐绢13万匹、银5万两、茶3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材料三? 规定宋向金称臣,两国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宋向金每年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什么事?
(2)材料一签订时宋的最高统治者是谁?材料三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3)材料二中,“西夏”的国主是谁?
(4)谈谈你和给宋朝人民带来了和平,但是,沉重的“岁币”也给宋朝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你如何看待这几次议和?
(5)谈谈你对宋与辽、金的“战”与“和”的看法。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题目诗句即反映了南宋建立后,统治者苟安南方,不思收复北方的失地。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北对峙形式形成。 故选:B。
2.【答案】C 【解析】
岳飞班师回朝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这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故选:C。
3.【答案】A 【解析】
我们知道此词的作者是岳飞,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金政权是由女真族建立的,所以岳飞作品中的匈奴指的是女真统治者。 故选:A。
4.【答案】C 【解析】
南宋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受到人民的尊敬,秦桧以“谋反”罪名杀害岳飞,被后人唾弃,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秦桧. 故选C.
5.【答案】D 【解析】
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战乱不断,人们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岳飞抗金,反映的正是当时人们的这一愿望。 故选:D。
6.【答案】B 【解析】
据“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可知,这位读书人为秦桧谋害岳飞发出这感慨。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故选:B。
7.【答案】B 【解析】
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但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他们的统治,就以胜求和,强逼岳飞等了班师回朝,解除岳飞等人兵权。后秦桧还网罗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杀害了岳飞。岳飞班师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由此可以判断B不合史实。 故选:B。
8.【答案】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宋金议和后,双方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安定局面,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选:A。
9.【答案】A 【解析】
“靖”、“康”与金灭北宋有直接联系.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历史上被称为靖康之耻. 故选A. .
10.【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把都城迁到中都,中都是现在的北京。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政权先后灭亡的史实。12世纪初期,女真族杰出的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金先灭辽,与1127年灭北宋。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军相继灭西夏和金。忽必烈继汉位,改国号为元。1276年,元灭南宋,不久统一全国。故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2.【答案】B 【解析】
1141年,宋金议和即南宋向金称臣,不是金向南宋称臣,双方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宋金和议又称绍兴和议。 故选:B。 本题考查南宋与金的和议.1141年宋金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边境出现了和平的局面.
13.【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宋金议和的影响。结合教材可知,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这样,宋金对峙的局面形成,边界取得暂时的安定,南宋偏安一隅。因此BCD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宋金对峙。金建立后,先灭辽,后又于1127年灭掉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南宋岳飞被害后,1141年宋金达成协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本题图片就是显示宋金对峙的局面。故选A。
15.【答案】D 【解析】
南宋初年,由于宋高宗害怕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因此他向金求和,令岳飞班师回朝.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岳飞抗金的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岳飞抗金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16.【答案】五代十国;金;赵构;临安 【解析】
(1)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出于并立的状态。12世纪初期女真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金先灭了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于同年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岳飞是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1141年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虽然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争,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故答案为: (1)A:五代十国。B:金。赵构。临安。 (2)岳飞。郾城大战。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3)虽然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争,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1)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
(2)宋真宗;宋金南北对峙的格局形成。
(3)元昊
(4)议和对宋是耻辱,虽然加重了百姓负担,但是从长远看,有利于生产发展、社会安定。
(5)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和”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相关知识。结合“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可知是澶渊之盟。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双方撤兵,各守疆界;北宋每年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澶渊之盟”。结合“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可知是北宋和西夏订立的宋夏和议。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结合“宋向金称臣,两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可知是1141年的宋金和议。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交纳岁币。
(2)本题主要考查澶渊之盟、宋金和议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4年,辽军队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前锋直指靠近黄河的澶州城下,直接威胁到北宋都城的安全。主战派宰相寇准坚决请求皇帝宋真宗亲自率兵征讨辽军。宋真宗抵达澶州城,宋军士气受到鼓舞,重挫辽军。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双方撤兵,各守疆界;北宋每年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交纳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3)本题主要考查宋夏和议的内容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和西夏订立和议的内容是: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此时西夏的“国主”是元昊。
(4)本题主要考查三个和议的影响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次和议中宋送给少数民族大量岁币,增加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是耻辱的。但是从长远看,和议签订后,都保持了相对和平的局面,有利于生产发展、社会安定。
(5)本题考查学生的认识能力。宋与辽、金之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它们之间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和”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