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日本明治维新(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日本明治维新(第一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7-23 13: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二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学案
第14课 日本明治维新(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学习过程
预习学案 课堂学案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之后思考下列问题。时间:8分钟)一、明治维新的背景1.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内)(1)政治:(2)经济:(3)思想文化:(3)对外政策:2.外来因素的影响:(1)黑船叩关(2)鸦片战争(3)洋学3.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1)人士:(2)主张:二、改革的前提——武装倒幕,建立明治政府1、武装倒幕的直接原因2、从萌生改革意识到倒幕运动成功,改革的依靠对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3、倒幕运动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1、思考幕府统治下日本的社会矛盾主要有哪些?2、在幕府统治下,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材料一 由于幕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因素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材料二 课本93页第一段小字部分。思考:下级武士为什么会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者?
应用体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以战为主者,锁国之说;以和为主者,航海通商之策。以国家大计言之,欲先发展宏图而驳四夷,非航海通商又何以为之耶?如仍闭关锁国,坐以待之,则势屈力缩,非之又何待也。
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材料三 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理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应该骤然强搬硬套,吸收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才能调和适宜。 ——以上材料引自《日本政治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主张?有何进步意义?21世纪教育网
(2)材料二的思想对材料一来说,有何进步和发展?
(3)材料二、三对待文明在方法论上的主张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诸城繁华中学高二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学案
第14课 日本明治维新(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设计人: 审核人:
1、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2、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预习学案 课堂学案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之后思考下列问题。时间:8分钟)一、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一)目的(二)内容日本内容影响政治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废除 设置 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土地改革:废除 ,承认 殖产兴业重点: 、 发展: 、 创办国营民企,扶持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军事军事上创办军火工业,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军国主义。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设立军事院校文化教育政策: 方针: 改革教育内容: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新闻出版:社会生活政体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质:专制主义统治。二、明治维新的积极历史作用1、明治维新使日本历史的转折点2、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近代化的表现有哪些?3、实现了移风易俗。4、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独立富强的道路。5、日本的成功为其他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局限性1、经济上:2、政治上;3、对外政策上:4、思想文化上:【合作探究】【探究一】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有什么借鉴经验?【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明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摘自钱乘但《世界现代化进程》请回答: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对俄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使日本直接感受到现代化压力的事件是什么?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3)俄国日本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点?  【探究三】比较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同。【规律总结】以日本明治维新为例,分析改革成败的主要原因。分析: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二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三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许多地区展开,同一时期,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相当的发展。(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潮流);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迅速壮大,倒幕派掌握较大的实力,终于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改革派力量强大,且扫除了主要阻力;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正确得力,顺应历史潮流,也反映出改革者素质好;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殖产兴业的重点是 ( )
①军事工业 ②重工业 ③交通运输业 ④通讯业
A 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福泽谕吉提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观点,反映了他 ( )
①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观念 ②反对日本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
③宜传自由平等 ④反对对外扩张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4、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 )
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教育 C、实行征兵制 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
5、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
6、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已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请分别说出这时俄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4分),与英法的主要差异是什么(4分)?从这四个国家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所走的道路,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历史原因(10分)。说明:答题时要注意概括论述,不要罗列具体过程。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A
6、(1)俄日体制:俄国为沙皇专制,日本为天皇制。
(2)主要差异:英法为民主政治体制,俄日为专制主义体制。
(3)历史原因:英法的过渡道路是资产阶级革命,对封建制度改造比较彻底;俄日的过渡道路是资产阶级改革,对封建制度改造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第二课时
探究一
重视国民素质教育;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广泛发动社会办学;
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合理借鉴和利用外国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探究三:(1)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
影响: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2)黑船叩关
①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惟一的货币;②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实行地税改革;③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④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3)都采取改革的方式。
探究三:异:①直接原因不同:俄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统治危机。日本:民21世纪教育网族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被推翻。②内容不同:俄国主要是废除农奴制;日本主要围绕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来进行。③领导力量不同:俄国是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日本是以倒幕派为核心的改革派.(每点2分,合计6分)
同:①时代相同:都处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本国落后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②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③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④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每点1分,合计4分)
www.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