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月相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今天是2018年9月1日,月球接近D位置,你可能看到的月相是()
A. B. C. D.
我们“嫦娥工程”计划进展顺利,“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已成功发射。假如有一天,你乘上我国的“嫦娥N号”飞船登上月球,当日、月、地三者位置如下所示时,在A点你能看到地球的地相是:( )
A. 上弦地 B. 满地 C. 下弦地 D. 新地
某天晚上,小金在天空中看见一轮满月。此时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图正确的是
A. B. C. D.
读月球、地球公转轨道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公转到A点时,月相是满月,可能发生日食B. 月球公转到C点时,月相是满月,可能发生日食C. 月球公转到A点时,月相是新月,可能发生日食D. 月球公转到C点时,月相是新月,可能发生日食
2018年5月1日是农历三月十六,这一天的月相是
A. 新月 B. 上弦月 C. 满月 D. 下弦月
一个月中,从图甲的月相到图乙的月相,大约需要的天数为()
A. 7-8天 B. 15-16天左右 C. 23-24天左右 D. 30天
2018年1月31日(农历腊月十五),时隔152年的“超级蓝血月全食”(即超级月亮、蓝月亮、红月亮三月合一)”的天文奇观再次横空出世,引众人举头望月。下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天的月相为满月B. 月亮“超级(大)”是由于当天月球离地球较近C. 当天地球位置位于A、D之间D. 当天奇观发生时,地月、地日连线基本相互垂直
当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如图所示,我们这里可能的节气和月相是()
A. 冬至?满月 B. 夏至?满月 C. 冬至新月 D. 夏至新月
下列有关日食和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B. 日食和月食一般出现在农历的初一C. 出现月食这一天的月相为新月D. 出现日食这一天的月相为满月
下列按月相形状、月相名称、出现时间的正确组合是
A. 新月? 初三、初四 B.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C. 上弦月? 初七、初八 D.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如图是小明在某天晚上抬头看到的月相,估计这一天的农历时间为()
/?
A. 农历初一 B. 农历初四 C. 农历二十 D. 农历二十五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读甲图月球运行轨道图和乙图月相图(阴影部分表示暗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图中A代表的月相是上弦月B. 月球运行到甲图中C位置时可以看到满月现象C. 月球运行到甲图中B位置进可以看到乙图中A月相D. 端午节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乙图中的D
二、解答题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三圆分别表示日、地、月中的一个,则
??? (1)发生日食时图中的2是___________,发生月食时图中的2是___________。
??? (2)1、2、3依次是地、月、日时的月相是___________;1、2、3依次是月、地、日时的月相是___________。
读月球运行轨道图及月相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如__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当晚月球在运行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接近于__________(填“a”“b”“c”或“d”)。
??? (2)月球在运行轨道上的__________点,在地球上有可能看到月食,当晚的月相是__________。
??? (3)举一例根据农历来确定的传统节日(除端午节外),并说出相应的月相: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月相的了解和分析,知道月球绕地公转的规律是判断的关键。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
从图中可以看出,D位置,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东半边亮,亮面朝东,呈半圆形叫下弦月。
故选A。
2.【答案】D【解析】
【分析】
本题是月相知识的延伸,难度不大。
根据月相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如图中,在A点观看地球时,看到的是地球的背光面,因此看到的是新地。
故选D。
3.【答案】A【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月相的变化。熟知月相变化特点和成因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解答】由图可知,满月出现时在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亮应该被太阳全部照到,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应该如图A所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C【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阴历和月相的知识,难度不大。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月相的成因规律,月食、日食对应的日、地、月的位置关系,天文潮汐的大、小潮与日、地、月的位置关系等。
【解答】
根据图中日、地、月的位置关系;A位置日、地、月三者共线,且月球位于中间,则应为新月,根据月球运动方向,B应为上弦月,C为满月,D为下弦月,故:月球公转到C点时是农历十五,可能发生月食;月球公转到B点时是上弦月;月球公转到D点时下弦月,为农历15以后;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C【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月相的变化,本质是日地月三者之间位置的变化,联系图形牢记即可。
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
【解答】
因为三月十六这一天,太阳发的光直接照到月亮上,中间没有地球遮挡,而太阳、地球、月亮又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看到的月亮是圆的。
故选C。
6.【答案】A【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月相变化的知识点,根据图中月相分析之间相隔的时间。
【解答】
从图甲的月相到图乙的月相,中间间隔了大概一周的时间,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D【解析】
【分析】
根据出现月食,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
当天奇观发生时,也就是“超级蓝血月全食”,此时地、月、日基本在同一条直线上。
故选D。
8.【答案】D【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示意图及月相的变化,日地月三者之间位置的变化,联系图形牢记即可,属基础题。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
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图中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由图知日、地、月三者共线应为满月或新月;又因月球位于日、地之间故应为新月。
故选D。
9.【答案】A【解析】
略
10.【答案】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月相的变化,新月出现的时间在初一左右,B是残月,C是上弦月,出现在初七、初八左右,D是残月,C对,ABD错。
故选C。
11.【答案】B【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农历和月相的关系,难度不大,理解月相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东边偏了一些。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呈镰刀形的一部分,称为娥眉月;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度。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呈半圆形叫上弦月;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即为凸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
【解答】
图中的月相是娥眉月,应出现在农历初三到初六,故B正确。
故选B。
12.【答案】D【解析】
略
13.【答案】(1)月球? 地球?
(2)新月? 满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日食和月食、月相的变化。
(1)由图可知,发生日食时图中的2是月球,发生月食时图中的2是地球。
(2)由图可知,图中1、2、3依次是地、月、日时的月相是新月;1、2、3依次是月、地、日时的月相是满月。
14.【答案】(1)丙? b?
(2)c? 满月?
(3)中秋? 满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月相的变化。
(1)由图可知,图中甲是下弦月,乙是新月,丙是上弦月,丁峨眉月,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如丙(出现在初三、初四左右),当晚月球在运行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接近于b。
(2)由图可知,月球在运行轨道上的C点,在地球上有可能看到月食,当晚的月相是满月。
(3)中秋是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