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7-23 13: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21世纪教育网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经历了从 到 的发展。
2、地域差别:农耕经济最早出现在 和 。
3、北方以 为主,南方以 为主。
4、农副产业: 逐渐发展起来。
二、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
1、原始社会: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主要的耕作方式是
2、商周时代: 虽然广泛存在, 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春秋时期: 逐渐代替石制、骨制农具,出现 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 。
4、唐代:在 出现的 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 。
5、重要的灌溉工具:
三、水利设施
1、春秋时期:
2、汉代:
3、地方特色水利工程:
四、耕作方式的演变
1、商周时期:主要的耕作方式是 ,原因是
2、春秋时期:
(1)主要的耕作方式是 ,产生的原因是

(2)特点:
A、自耕农经济以 为单位,与 相结合。
B、勉强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少
C、天灾、战乱、苛政容易使自耕农破产
D、很难扩大再生产
(3)作用:积极性
局限性
思考: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有哪些?
21世纪教育网
1 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
图一骨稆 图二石犁 图三六角形铁锄
A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 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 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2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语言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
①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 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 肥田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 且溉且粪,张我禾黍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 )
A 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 B 春秋时铁器在农业中使用
C 春秋时畜牧业发达 D 春秋时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4《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人,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 )
①缴纳租税的需要 ②商品交换的需要 ③ 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5读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 )
图一敦煌璧画中的犁 图二18 世纪晚期欧洲的新式犁
①图一的犁称曲辕犁,早在中国汉代就已经应用了 ②图一和图二相比表明,曲辕犁在中国出现至少比欧洲早1000 多年 ③图一和图二相比表明,我国古代的农业工具和农耕技术曾长期居世界的领先地位 ④图二表明,处于“蒸汽时代”的欧洲农业革新,滞后于同时代的工业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①④ D ①③④
6黄梅戏《天仙配》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 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